"你帶五百人奪城門。"林衝將蛇矛攥得哢哢作響,"我帶剩下弟兄纏住守軍。記住——"他盯著副將眼睛,"快如雷霆。"
鐵靴踏碎月色,兩支隊伍如分叉的閃電撲向城門。甲胄鏗鏘聲驚醒了打盹的守軍。
"西涼軍進城了!"
驚恐的嚎叫撕破夜幕。剛從睡夢中驚醒的袁家私兵,眼見黑壓壓的敵軍從街巷湧來,有人甚至揉著眼睛嘟囔:"定是噩夢......"
直到蛇矛卷起血浪。
林衝旋身劈開擋路者,矛尖挑著半截殘肢衝入敵陣。身後士卒見主將勇猛,吼聲震天殺得守軍節節敗退。這群枕戈待旦的精銳,怎是倉促應戰的守軍能擋?
城門處已陷入混戰,守軍遭遇突襲後陣腳大亂。他們既無法組織有效防禦,也失去了戰鬥勇氣,在各自為戰中不斷敗退。林衝手中長矛寒光閃爍,所過之處敵兵紛紛倒地。他抹去臉上血跡,對親兵喝道:"速開城門發信號!"
親兵立即砍斷門閂,沉寂多時的汝陽城門終於發出沉重。隨著火把在黑暗中劃出耀眼弧線,早已整裝待發的西涼鐵騎頓時沸騰。
"城門開了!"伍奎勒緊韁繩,戰馬人立而起,"隨我入城!"話音未落,數千鐵騎已如烈焰洪流湧向城門。火把連成長龍,馬蹄聲震得大地顫抖。
伍奎並未理會潰散的守軍,而是徑直奔向城中那座最顯赫的府邸。在虎衛軍簇擁下,袁府轉眼間被圍得密不透風。
"殺!"隨著伍奎一聲令下,袁府朱漆大門轟然倒塌。袁禮尚未反應過來,便被長矛貫穿胸膛。當晨曦微露時,這座曾經顯赫的宅邸隻剩下遍地屍骸與哭泣的婦孺。
此刻城外戰場也已平息。在狄青淩厲攻勢下,殘存守軍非降即逃。數日後,當袁氏兄弟聽聞噩耗,頓時嘔血昏厥。消息傳開,各路諸侯皆為之色變。
歲末的虎牢關外,十八路諸侯被迫撤軍。曹操獻上疑兵之計:營帳中遍布草人,旌旗依舊獵獵作響。待到夜半時分,聯軍悄然拔營,向著酸棗方向疾馳而去。
各路諸侯陸續撤離酸棗,河內郡守王匡、上黨太守張楊、右北平太守公孫瓚、冀州刺史韓馥等北方將領相繼向袁紹辭行。袁紹隻得應允,平原縣令劉備礙於公孫瓚情麵,隨其返回幽州,帶著新招攬的謀士姚廣孝與關羽、張飛繼續在平原操練兵馬,同時派出大量探子潛入青州北海等地,密切關注黃巾餘部的動向。
隨著多數諸侯離去,原本喧囂的聯軍大營頓時冷清下來。恰在此時,伍奎率軍進犯山陽郡治所巨野的消息傳來。山陽太守袁遺聞訊色變,不顧曹操勸阻連夜拔營回援——他的家眷族人儘在巨野城中,若城池失守,後果不堪設想。
袁紹緊急召集剩餘諸侯商議對策。中軍帳內,袁紹慷慨陳詞:"天子蒙塵,臣子當戮力討逆。這支西涼鐵騎肆虐中原,必須徹底剿滅!我軍十萬之眾,隻要將其圍困在山陽境內,定叫他們插翅難飛。"
眾諸侯紛紛附和,唯有曹操進言:"西涼軍全係騎兵,行動迅捷。我軍雖眾卻乏騎兵,恐難圍堵。不如分兵扼守官渡、中牟、長社等要道,再遣重兵駐守酸棗險要,形成合圍之勢。"
"孟德此計甚妙!"袁紹當即采納。北海太守孔融補充道:"當速戰速決,若任其劫掠,恐重蹈黃巾覆轍,百姓被迫從賊。"這番話引得眾人連連稱是,當年黃巾之亂導致民不聊生的慘狀仍曆曆在目。
曹操繼續道:“如今諸侯紛紛回師,我軍兵力銳減,還要分兵駐守各處,實在捉襟見肘。中原各地的世家大族都飽受西涼軍劫掠之痛,對其恨之入骨。我們不妨聯絡這些世家豪強,借助他們的力量共同剿滅西涼軍。”
袁紹捋著胡須讚許道:“孟德此言甚合我意。”
“盟主,在下願鎮守豫州。若伍奎膽敢再犯,必叫他死無全屍!”袁術拍著胸膛信誓旦旦地說道。自孔伷被氣死後,袁術就覬覦豫州多時,如今逮到機會立刻毛遂自薦。
袁紹沉吟片刻,點頭應允:“好,公路就由你鎮守豫州,務必堵死伍奎退回武關的退路。”
雖然兄弟二人素有嫌隙,但終究是自家人。豫州距袁紹的地盤太遠,與其便宜外人,不如成全自家兄弟。眾諸侯雖看穿袁術的心思,卻懾於袁家勢力,也不敢多言。
得到許可的袁術喜出望外,立即出帳整軍,準備開赴豫州。各路諸侯也分兵把守要地,同時快馬傳令各地世家據城聯防,決心將伍奎困死在中原。
半月後,豫州譙縣北門。
當袁術率部抵達時,孫堅已率領豫州士紳在此恭候多時。
“拜見明公。”孫堅快步上前躬身行禮,身後士紳們也紛紛見禮。
袁術笑容滿麵地扶起孫堅:“文台不必多禮。”隨後又與眾人寒暄,極力安撫人心。
孫堅側身引路:“末將已備好接風宴,請將軍進城。”
“甚好!”袁術連聲讚歎,邀孫堅同乘入城。其餘將領則率軍緩行跟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孔伷聞訊譙縣失守被氣死後,袁術便收編其舊部,並急令孫堅搶占譙縣。諸侯們雖看在眼裡,卻礙於袁家威望,都佯裝不知。孫堅接報時正猶豫不決,聽聞西涼軍北上的消息後立即出兵控城,恭候袁術到來。
前往刺史府途中,袁術笑道:“此番能掌控豫州,全仗文台之力。”
孫堅謙遜回禮:“末將豈敢居功,全賴明公威名方能穩住局勢。”這番話語確是由衷之言。
袁氏一族曆經四代位居三公高位,門生故吏遍布朝野,權勢之盛令人側目。
豫州本為袁氏根基所在,各級官吏中袁氏門人不計其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