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次城內,劉備正與文武設宴慶功。酒至半酣,他手中酒杯突然一頓,莫名打了個寒戰,脊背掠過陣陣涼意。他隻道是連日勞頓所致,未及深思,複又與眾將言歡。
巍巍太行,縱橫千裡,雄踞北疆,自古便是抵禦胡騎南下的天塹。千仞絕壁直插雲霄,幽穀深澗星羅棋布,蒼鬆翠柏遮天蔽日。山風過處,林濤陣陣,嶙峋怪石間蜿蜒著羊腸小道,側臨萬丈深淵,稍有不慎便粉身碎骨。當真應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之景。
某處無名山穀中,九千漢軍正在休整。主將高仙芝與高寵早已不複往日威風,甲胄儘棄,隻裹著厚實棉衣。為輕裝疾行,全軍皆棄重甲,所幸臨行前備足禦寒衣物,方能抵禦太行夜寒。
高仙芝環視四周絕壁,心頭湧起蒼涼。這一路跋山涉水,已有千餘將士永眠青山。他拭去額間汗水,沉聲問向導:"敢問老丈,此地距鄴城尚有多遠?"
高寵聽聞動靜,目光灼灼地盯住向導,心中急切地盼望著明日即可越過太行山。深山生活令他苦不堪言,整整兩個月的迂回輾轉,讓他覺得自己快要化作野人。此刻他暗自立誓:寧可戰死沙場,也絕不再踏足太行山半步。
高仙芝發問時,向導連忙起身環視四周,恭敬抱拳道:"稟將軍,此地名為無風穀,因四麵山巒阻隔外風而得名。出了此穀再翻越平雲峰,便是平原地界。往東三十裡便是鄴城!"
"這平雲峰有何特殊?"注意到向導神色凝重,高仙芝饒有興趣地追問。
向導深深歎息,麵露懼色:"將軍容稟,平雲峰乃太行山最後一道天險。峰高入雲,終年有猛獸橫行。崖壁陡峭難行,縱是山中老獵戶也不敢輕易攀登。將軍三思......"
"夠了!"高仙芝揮手打斷,豪邁道:"本將入太行山時就立下破釜沉舟之誌。區區險峰何足掛齒!古人雲"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平雲峰休想攔住我軍去路!"
他突然轉向高寵,厲聲道:"高將軍速傳軍令:眾將士飽食後立即啟程翻越平雲峰。貽誤軍機者,斬!"
"得令!"高寵抱拳應諾,疾步離去傳令。向導望著高仙芝剛毅的麵容,欲言又止,最終默默垂首。
......
三日後黎明
當高仙芝率軍抵達山腳平原時,遠處村落炊煙嫋嫋,孩童嬉鬨聲依稀可聞。回望身後巍峨的平雲峰與連綿太行,他不禁長舒一口氣。這三天裡,又有兩千士卒墜入深淵。如今身邊僅剩將士,三千精魂永遠留在了太行山脈。
幸存的將士們臉上洋溢著死裡逃生的喜悅,眼神中跳動著征服天險的豪情。連人跡罕至的太行都被他們踩在腳下,區區鄴城何足道哉?必勝的信念已在每個士兵心中生根發芽。
高寵壓下心頭興奮,向高仙芝請示道:"將軍,接下來該采取什麼行動?"
高仙芝輕叩前額思索片刻,鄭重下令:"高將軍,請你化裝混入鄴城探查敵軍虛實,待情報明確後再作定奪。"
"遵命!"高寵將虎頭鏨金槍交給親兵保管,立即挑選五名士兵換上便裝,很快便隱沒在晨霧中。
黃昏時分,高寵帶著五名漢軍風塵仆仆返回營地。他快步掀開中軍帳簾,看見高仙芝正背著手在帳內來回踱步,麵帶憂色。高寵抱拳稟報:"將軍,末將回來了!"
高仙芝聞聲抬頭,見是高寵,眼中閃過喜色,急切詢問:"鄴城情況如何?"
高寵拿起桌上的茶水一飲而儘,抹了抹嘴角,興奮地彙報:"末將喬裝潛入探查得知,鄴城守軍僅有一萬郡兵,守將隻有張合、韓瓊兩人,袁紹家眷都在城內!"
"好!"高仙芝擊掌大笑,"天賜良機!若能拿下鄴城,袁紹大軍必不戰自潰,主公便可趁勢奪取冀州。"
高寵點頭讚同,但略帶憂慮地說:"可我軍兵力不足,鄴城守軍雖弱,但據城而守仍占優勢,想攻下城池恐非易事。"
聽到這個難題,高仙芝也皺起眉頭,背著手來回踱步。過了許久,他突然拍案叫道:"有辦法了!"
高寵精神一振:"將軍有何妙計?"
"出征前主公曾贈我一份特殊禮物,今夜就靠它智取鄴城!"高仙芝輕捋短須,嘴角露出機智的笑容,朝帳外喊道:"來人,把袁家大公子請來!"
高寵略一思索便恍然大悟,眼中滿是欽佩之色。
夜色漸深,明月東升,繁星點點,微風輕拂。
鄴城
張合頂盔貫甲,掌中緊握點鋼槍,正率領一隊袁軍銳卒在城垣上來回巡視。他雙目如電,不時掃向遠處漆黑的夜幕,整張臉繃得如同鐵板,眉間擰出深深的溝壑。
今夜不知怎的,張合心頭總竄動著不安。右眼皮突突直跳,仿佛有根無形的線在牽扯——這分明是凶兆!可任他如何推想,也猜不透將要發生何等變故。躊躇間,他隻得向另一位守將、號稱"河北槍王"的韓瓊吐露心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韓瓊聽完先是一愣,繼而放聲大笑,眼中掠過輕蔑之色。他拍著張合肩頭,擺出前輩架勢道:"俊義啊!你好歹是河北四庭柱之一,這般疑神疑鬼,豈不墜了威名?"
"老將軍教訓得是。"
張合敏銳地捕捉到對方話中譏諷,卻礙於年長者顏麵沒有發作,隻是抱拳虛應。特彆將"老"字咬得極重。其中緣由,兩人心知肚明——當年韓瓊憑一杆長槍橫掃河北,卻在投效袁紹時因年邁遭冷落。而張合等四人被尊為"四庭柱",這口怨氣,韓瓊始終難以下咽。
"你!"
韓瓊須發戟張,偏生張合是主將,隻得恨恨彆過臉去。
就在這劍拔弩張的當口,城下驟然炸響吼聲:"速開城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