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經他提醒,猛然想起此事——
河北甄氏乃當世首富,家財堪比國庫。
袁紹擊潰公孫瓚後,甄家之主甄逸欲攀附袁氏以保家族安全,計劃將掌上明珠許配給袁熙作為政治聯姻。
出身四世三公的袁紹彼時權勢滔天,認為甄氏門第雖高卻不及袁氏顯赫,對這樁婚事態度曖昧。
時移世易,當袁紹陷入困境之際,甄家龐大的財富便成了扭轉局勢的重要籌碼。
促成這場聯姻頓時成為當務之急。
確如你所言,甄氏的財力支持確是渡過難關的關鍵。
仲治辛毗字),此事交由你負責,速將甄氏女送至平原與顯奕袁熙字)完婚。
辛毗即刻應命。
此時逢紀麵露憂色:鄴城陷落後,主公對河北的掌控力大不如前,恐甄逸見局勢不利而悔婚。
袁紹眉峰驟聚,眼中寒光乍現:當日是他主動求親,如今若敢反悔,定叫甄氏滿門不留!
感受到主公的殺意,逢紀不禁戰栗。
辛毗會意道:屬下明白該如何行事。
十日後,高唐城。
自攻取臨淄後,劉備統領十萬大軍長驅直入。
沿途濟南等郡縣皆望風歸順。
劉軍兵不血刃奪取黃河要衝高唐。
渡河北上便是平原郡,河北門戶近在咫尺。
暮色蒼茫中,劉備與眾將駐馬河畔,眺望滔滔黃河水。
平原...
劉備目露追憶之色,眼前仿佛浮現出那座熟悉的城池。
當年任職平原相時,太史慈單騎求援的往事曆曆在目。
正是從離原城開始,他才真正踏上爭霸天下的征途,名揚四海。
【
江水滔滔,北風獵獵。
當年那平原小縣的父母官,如今已執掌荊揚徐青四州,麾下兵強馬壯。
“十年光陰,竟至於此…”
劉備負手而立,衣袂翻飛。
對岸塵煙漫卷,陳登快步上前:“袁熙糾集八千殘兵列陣北岸,更得袁紹遣顏良率三千精騎增援——此人乃河北驍將,最擅騎戰,恐成我軍渡河大患。”
話音未落,忽見北岸騎兵如黑雲流動,刀光映日生寒。
“顏良…”劉備長須微動,忽聞馬蹄聲急。
“報!袁氏使者辛毗攜重禮求見,欲議和!”
“袁本初竟遣使求和?”劉備眉峰驟揚。
始終靜立的秦牧忽然輕笑:“主公方才所憂顏良騎兵,現下便有良機可除。”
他手指輕叩劍鞘:“辛毗此行不過緩兵之計,我們何不將計就計?若演得真切,必教那三千鐵騎自投羅網——”
江濤拍岸聲裡,一局殺棋悄然鋪開。
譯文不同表達方式
夜色漸深,大帳內燭火搖曳。
劉備聽完諸葛亮的計策,眼中迸出驚喜的光芒,拍案連聲稱讚:
妙!妙!軍師此策當真高明!
他撫掌大笑:那便依軍師之計,好好給辛佐治演場大戲!
......
東城門下,辛毗在衛兵中踏入高唐城,袖中手指不自覺地攥緊。
但願此行能說服劉備罷兵。他在心中默念,為袁氏贏得喘息之機。
想起袁本初固執己見的樣子,辛毗暗自歎息。那位主公為了顏麵,竟斷然拒絕向曹操求和的提議。
可如今的袁家,哪還有同時抗衡曹劉兩家的實力?
唯有與一方修好,方有生機。
因此送甄家女郎至平原後,他立即向袁顯奕獻策:假借袁紹之名與劉備議和。即便事後袁紹知曉,生米已成熟飯。若真要追究,大可推說是奉了二公子之命——畢竟袁熙如今是本初公唯一的繼承人,難道主公當真舍得責罰?
所幸袁顯奕不似其父那般固執,權衡利弊後當場采納了他的建議。
車輪碾過青石板的聲響將思緒拉回現實。透過車簾縫隙,他看見連綿不斷的糧車正湧入城門。
這批十萬斛軍糧入庫後,後天還有十萬斛。
漯陰糧倉都快堆不下了,聽說七日內又有三十萬斛要運到......
押糧士卒的交談聲隨風飄來。辛毗聽著,眉頭越皺越緊。
——————
辛毗對青州地勢了如指掌,聽聞劉軍士卒交談,立時斷定劉備將糧草囤積於漯陰城中。
一個冒險計策驀然浮現心頭。
車駕很快入城。
不多時,辛毗已置身郡府大堂。
劉備高居主位,正與文武眾臣商討渡黃河取平原的軍事部署。
下官辛毗,拜見玄德公!
辛毗謹慎上前,執禮甚恭。
堂中議論聲戛然而止。
劉備銳利目光直刺辛毗,寒聲道:辛佐治不在平原為袁熙謀劃禦敵之策,來此何乾?
辛毗身形微顫,麵露窘迫。
略作遲疑,他勉強笑道:玄德公用兵如神,我主與二公子皆衷心敬服。此番特奉袁公之命,前來議和。
劉備瞥向秦牧。
果然不出所料,辛毗此行是為求和緩兵。
我大軍已抵黃河北岸,冀州指日可破。袁本初憑何與我議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備毫不留情地反問。
辛毗喉結滾動,額角滲出細汗。
袁公與明公俱是漢室忠臣,誌在匡扶社稷。此前發兵討曹,正是為救天子於水火。既同為大漢棟梁,理當聯手誅滅,何必兩虎相爭?
懇請玄德公以江山社稷為重,與我主罷兵修好。兩家合力伐曹,共扶漢室!
辛毗急智應對,巧言令色間竟將袁紹妝點為朝廷肱股。
劉備猛地拍案而起,眼中燃起怒火。
當年要不是袁紹狼子野心,妄想篡奪朝廷大權,又怎麼會讓何進把董卓引進京城,害得天下大亂!
董卓挾持天子逃往長安,袁紹自稱義軍盟首,不去追擊董卓拯救天下,反倒先對盟友下,從韓馥手裡搶走冀州!
他們袁家兩兄弟,一個在北邊,一個在南邊,為了爭奪天下把大漢朝攪得烏煙瘴氣,害得百姓死傷無數!
袁紹想篡奪我大漢江山,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