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們且看!"劉蒼揚鞭指向遠處城關輪廓,眼中閃著戰意,"虎牢關已近在眼前。傳令三軍加速前進,定要一鼓作氣拿下此關!"
"遵命!"
眾將齊聲應和,鐵蹄揚起滾滾煙塵,朝著虎牢關疾馳而去。
23.虎牢鏖戰
聯軍乘著呂布敗北之威,對虎牢關發起潮水般的攻勢。關上箭矢如雨,關下殺聲震天,董卓在關樓上麵如土色。
雖有關牆之利,但二十萬西涼軍麵對四十萬聯軍晝夜不停的猛攻,漸漸顯出頹勢。尤其呂布敗走後,西涼士卒人人自危——連天下無雙的呂奉先都敗下陣來,何況我等?
曹操親自擂鼓助威,袁紹調遣精銳輪番進攻。孫堅率麾下子弟兵屢次登城,雖最終被擊退,卻在關牆上留下道道血痕。持續半月的激戰,巍峨的虎牢關已是千瘡百孔,城門搖搖欲墜。
眼見大勢已去,董卓連夜帶著親信倉皇西逃,隻留下替死鬼拖延時間。殘陽如血中,"董"字大旗從關樓轟然墜落,砸起漫天塵埃。
出乎他意料的是,諸侯聯軍攻勢異常迅猛,就在他棄守虎牢關的當日,這座雄關便告失陷!
袁紹派遣先鋒大將孫堅率部晝夜兼程追擊董卓,其餘諸侯入關後卻按兵不動,整日設宴慶功。這些諸侯畏懼董卓沿途設伏,始終不敢輕舉妄動。
曹操多次勸說袁紹發兵追擊未果,憤然率領萬餘精銳騎兵獨自追趕孫堅部隊。
"混賬!孫堅、曹操這兩個賊子著實可恨!咱家都將虎牢關拱手相讓,他們竟還窮追不舍!"董卓接到追兵臨近的急報,氣得暴跳如雷,恨不得將二人碎屍萬段。
謀士賈詡這時獻策道:"相國可命部隊沿途擄掠百姓,派一支兵馬驅趕這些百姓斷後阻敵,再設下伏兵。如此定能確保相國平安返回洛陽。"
"妙計!文和此計甚妙!那些賤民本就命如草芥,正好用來擋箭!"董卓聞言大喜,立即傳喚徐榮、李蒙二將。
待二人趕到後,賈詡詳細說明計策。徐榮、李蒙各自領兵開始執行任務。
賈詡不愧"毒士"之名,為求自保可謂不擇手段。作為謀士,他將"謀己"之道發揮到了極致。
但賈詡的才智遠不止於此。縱觀東漢末年,他的謀略堪稱頂尖水準——
董卓死後,他助李傕、郭汜攻入洛陽,大敗呂布,誅殺王允;
在宛城與張繡,令曹操痛失愛子曹昂與大將典韋;
歸順曹魏後,更深受曹操、曹丕父子敬重,常被詢以國策。
其才學絲毫不遜於郭嘉、戲誌才等人。加之常年隨軍的豐富經驗,更顯老辣。
劉蒼早對此人傾慕已久,卻深知以賈詡謹慎的性格,必定處在最安全之處,常人難以接近。
不多時,徐榮、李蒙便擄來大批百姓。二人分兵行動:李蒙率部阻擊孫堅,徐榮則帶兵攔截曹操。
其中徐榮這支人馬挾持百姓後,很快抵達一處要地——
滎陽!
若要截擊董卓主力,此乃必經之路。
曹軍鐵騎必經此地,徐榮早已設下埋伏嚴陣以待!
果不其然,曹軍遭遇伏擊大敗,曹操憤然率殘部撤回陳留。
擊退曹操後,徐榮未作停留,火速揮軍回援李蒙。
行至半途,前方突然出現一支勁旅攔路。
徐榮拍馬上前厲喝:"何人膽敢阻我西涼軍去路?速速退開!"
隻見軍陣前方一員虎將,身背,鞍掛鐵胎弓,正是討虜將軍劉蒼麾下大將黃忠!
黃忠縱聲大笑:"區區徐榮,莫非以為勝了曹操便可橫行天下?今日教你領教某家手段!"
徐榮怒極反笑:"本將還道是趙雲親至,原來是個無名老卒!"話音未落便挺槍直取黃忠。
兩馬相交間,金鐵交鳴震耳欲聾!
黃忠刀勢沉雄,僅一合便震飛徐榮兵刃。未待敵將反應,寒芒再閃,徐榮首級已然飛起!
西涼軍見主將授首,頓時土崩瓦解。黃忠也不追趕,收攏部隊趕往與劉蒼會合。
原來劉蒼早料滎陽有伏,特意繞道並派黃忠守株待兔。除去徐榮這個心腹大患後,大軍終於可以全力追擊董卓。
此時洛陽方向,失去援軍的李蒙被孫堅擊潰。可惜當聯軍攻入洛陽時,這座帝都早已被焚掠一空,唯餘焦土殘垣。
函穀關外二十裡處的峽穀中,劉蒼親自率領的精銳正埋伏多時。探馬早已查明:董卓將皇帝與百官家眷分置前後軍,這恰恰給了劉蒼可乘之機!
當前軍已入函穀關,後軍尚在峽穀徘徊之際,劉蒼陡然躍上戰馬:"全軍突擊!"
霎時間峽穀兩側旌旗蔽日,鐵騎如洪流般傾瀉而下。正以為逃出生天的西涼軍措手不及,頓時陣腳大亂!
西涼援軍趕到時,正撞見一隊手持奇特長刀的敵軍在屠戮西涼士卒,頓時怒不可遏地發起衝鋒!
劉蒼見狀毫不遲疑,率領陌刀營正麵迎擊。隨著震天喊殺聲響起,兩軍轟然相撞!
西涼騎兵雖悍勇衝鋒,卻見陌刀寒光閃過,衝在最前的戰馬或被斬斷前蹄,或被削去馬首。墜地騎兵還未來得及爬起,就被二排陌刀手捅穿心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