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淡然一笑:"雖不敢說萬無一失,但分把握還是有的。"
"計將安出?"劉蒼急切道。
"主公不妨邊走邊談如何?"
劉蒼撫掌大笑:"妙極!即刻整軍東進,我倒要看看這百萬黑山軍有何能耐!"
行軍途中,戲誌才緩緩道:"主公可知黑山首領張燕其人?"
劉蒼頷首:"聽聞此人武藝超群,部下尊稱"飛燕",統領百萬之眾。"
戲誌才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然此"賊寇"實則另有玄機。張燕乃常山真定人士,與子龍將軍同鄉。此人深得民心,四方豪傑爭相投奔,方成今日之勢。更耐人尋味的是——"
"當年他竟主動向朝廷請降,受封平難中郎將,掌管太行山北麓政務,歲舉孝廉,遣使入朝。這百萬雄師,實乃朝廷認可的官軍!"
"如今天下動蕩,疫病橫行,山中糧草難繼。放眼四海,唯有主公兼具實力與胸襟接納這支勁旅。況且——"
戲誌才壓低聲音:"論官職,主公乃朝廷欽封鎮北將軍,太行山本就在轄境之內,張燕區區中郎將理應受命於主公。"
"據探報,張燕主力現駐常山與雁門之間的山林。隻需遣一能言善辯之士前去遊說,闡明利害關係。若其親至固然大善,若不來——"
戲誌才胸有成竹道:"以方才所言三點相勸,屬下有九成把握讓這百萬雄師歸順主公!"
劉蒼聞言放聲大笑,重重拍打戲誌才肩膀:"得誌才如得百萬雄師!事成之後,當記你首功!"
戲誌才勉強穩住身形,苦笑道:"主公過譽了。"
劉蒼朗聲一笑,鬆開了搭在戲誌才肩頭的手:"妙!即刻遣人持我令箭召張燕至雁門相見。不過使者人選,誌才可有良薦?"
戲誌才略一思忖:"鮮於輔堪當此任。"
"哦?緣何是他?"劉蒼挑眉問道。
"此人曾任劉虞部屬,在北地名望頗著。更兼機敏善辯,正合出使之需。"
聽聞這番分析,劉蒼頷首稱善。
"典韋,速傳鮮於輔來見。"
"得令!"
典韋領命而去,不多時便引著鮮於輔前來。
"末將拜見主公,不知有何差遣?"鮮於輔恭敬行禮。
劉蒼直截了當:"欲遣你招降黑山軍張燕,可敢前往?"
鮮於輔毫不遲疑:"主公之命,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末將必當竭儘全力!"
"好!真乃我幽州英傑!"劉蒼讚賞地拍了拍他肩膀,"若功成,必當重賞。具體事宜軍師會與你交代,準備妥當便啟程吧。"
"遵命!"
鮮於輔隨即向戲誌才請教細節,聽完囑咐後即刻動身。
劉蒼率軍駐於雁門太行山下,靜候佳音。
40.
十餘日後,鮮於輔終於帶著張燕返回營寨。
"末將複命。"鮮於輔躬身行禮。
"張燕拜見將軍。"
帳中正在議事的劉蒼抬眼笑道:"二位請起。"
待二人站定,劉蒼目光落在張燕身上:"張將軍既隨鮮於將軍前來,想必已知本將心意。莫非還有未儘之意?"
張燕神色平靜地說"將軍,我是個草莽之人。黑山軍百萬百姓要養活,跟著我在太行山雖清苦,好歹能活命。若歸順將軍,不知您如何安置他們?"
"急報!趙雲、華雄二位將軍與烏桓首領丘力居已回營,正在整肅兵馬。"傳令兵掀帳急報。
劉蒼聞言大喜"好!甚好!快帶我去見幾位功臣!"轉向張燕道"張將軍可願同往?你方才的問題,待我問過子龍再作答複。"
張燕默然應允。他正想見識劉蒼麾下軍容。
營中崗哨肅立如鬆,兵士們或操練武藝,或打磨筋骨,無一人懈怠。見此情形,張燕暗自心驚:這般治軍,不出半年必成勁旅。
校場東側新辟的空地上,一支大軍正在紮營。趙雲三人望見劉蒼儀仗,早已列隊相迎。
"末將拜見主公!"三位將領齊聲行禮。
劉蒼含笑扶起眾人"諸位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該是我謝你們才是。"
趙雲正色道"為主公效力,乃末將本分。"
劉蒼指向銀甲將領"張將軍,這位便是在虎牢關挑落呂布的趙雲,與將軍同出真定。"
張燕鄭重抱拳"趙將軍威名遠播,今日一見,果然人中龍鳳!"
"張將軍謬讚了。"趙雲還禮道。
劉蒼又引見道"這位是西涼統帥華雄,這位是烏桓首領丘力居。"
三人互相見禮,寒暄數語。
劉蒼轉頭望向趙雲,故作隨意地開口:"子龍啊,聽說你們這次出征匈奴,沒給我丟臉吧?"
趙雲目光微動,餘光掃過站在旁邊的張燕。這位常勝將軍何等機敏,立即會意主上用意,便抱拳稟報:"回主公,末將依軍師謀劃,率五千背嵬軍與十萬烏桓鐵騎繞道雲中郡突襲。匈奴人果然毫無防備,我軍沿莫江南下,所過之處片甲不留!待逼近單於王庭時,我令丘力居引烏桓大軍南下佯攻,自率精兵夜襲王庭,將匈奴首領儘數誅殺!隨後與丘力居、華雄合兵橫掃匈奴全境——如今河套平原已無胡騎,雲中、五原等故土儘數!"
"匈奴...滅族了?"張燕手中茶盞砰然落地,滿臉驚駭。
劉蒼輕撫佩劍,語氣森然:"張將軍莫非懷疑我軍捷報有假?"
喜歡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