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厚賜棉衣,三軍感佩!縱是凍折雙腿,也願為主公效死!"眾將泣拜。
"好!好!速速進城!已備下熱食犒軍。步度根幾位也同往,麾下將士自有典韋安置,戶部即刻撥發糧餉。"三位異族首領見劉蒼誠意相邀,俱各感奮,隨其入城。
一行人抵達大將軍府,劉蒼吩咐侍從備好酒宴,待眾人用完膳再談正事。
宴席散去,眾人圍坐議事。太史慈與丘力居等人交口稱讚田豫用兵如神,殺得素利潰不成軍,更將戰局部署細細稟明劉蒼。
身為主帥的田豫立下赫赫戰功,劉蒼當即表態:"國讓此番戰功彪炳,我當奏明聖上,為你請封鎮北將軍兼千戶侯!此乃實至名歸,切莫推辭。"
田豫聞言離席,向主位鄭重行禮:"承蒙主公厚賜,豫必誓死鎮守北境,助主公安心逐鹿中原!"
劉蒼撫掌大笑:"有國讓坐鎮,吾心甚安!快請入座。"待田豫歸席,他轉而詢問:"素利部殘餘尚有多少人口?"
步度根急忙回應:"稟大將軍,其部約存兩三萬老弱,青壯不足數千。眼下糧草斷絕,恐難熬過今冬。"
劉蒼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欲在平岡以北築城,命名定北。新設定北郡統轄昌黎、遼西、右北平以北草原,歸入幽州治下。"他環視眾人繼續說:"凡願參與築城者,無論鮮卑漢民,皆可獲糧餉工錢。漢民若定居該地,另賜五年免稅田產。"
步度根聞言熱淚盈眶,伏地叩首:"大將軍仁德如天!我步度根願永世效忠!"
劉蒼含笑攙扶:"雁門鮮卑若安分守己,我絕不虧待。"待步度根歸座,眾人又商討軍務至日暮方散。
85.赤地千裡,中原烽煙再起
光陰飛逝,轉眼已是新年。春風吹拂,大地重現生機,但許多植物剛冒出新芽便迅速枯萎。公元194年,全國多地遭遇乾旱,尤以關中地區最為嚴峻。自開春以來,始終無雨,土地龜裂,莊稼根本無法播種,即便勉強種下,種子也會被烤焦。更可怕的是,大旱往往伴隨著蝗災,那些僥幸生長的農作物,大多進了蝗蟲的肚子。
這場旱災波及範圍極廣,連劉虞治下的幽州、並州也未能幸免。不過劉虞早有準備——去年冬天乾燥少雪時,他就預判到今年將有大旱。此刻他突然憶起,史書記載公元194年關中大旱,糧價曾暴漲至五十萬錢一斛。這筆錢相當於五十斤黃金,莫說平民百姓,就連許多權貴都負擔不起。
預測到旱情後,劉虞立即命棗祗展開防災部署,重點防範蝗災。得益於前年幽並二州的豐收,即便今年絕收也有存糧支撐,但他仍全力組織軍民抗災。去年商部推行家禽養殖補貼政策,幽州百姓飼養雞鴨的數量激增,屆時可放養禽類捕食蝗蟲。此外,《天工開物》記載的原始殺蟲劑配方也被工部製成藥液,注入蝗蟲產卵的土壤滅殺蟲卵。夜間點燃篝火誘殺更是自古特效的滅蝗手段。
多措並舉之下,幽並二州的蝗災得到有效控製。麵對旱情,劉虞指揮開渠引水,雖收成銳減,總算沒讓百姓顆粒無收。相比其他州郡,這裡堪稱受災最輕的區域。
然而旱災並未阻止諸侯混戰。袁紹不敢與劉虞交鋒,轉而東進攻取青州,誅殺北海相孔融。劉備則搶在袁紹之前已率軍馳援徐州陶謙。
對徐州虎視眈眈的諸侯遠不止曹操、袁術二人。一向避免與劉蒼正麵衝突的袁紹,在吞並青州後也將目光投向了這片富庶之地。謀士沮授、田豐獻計偷襲曹操後方,先取兗州再圖中原,最終與劉蒼一決高下。起初袁紹頗為猶豫,但在眾謀士極力勸說下終於采納此策——此時他隻據有青州、冀州,遠非曆史上坐擁北方四州的雄主,加之處處受製於劉蒼的壓製,行事格外謹慎。他並未立即發兵,而是放出要與曹操共分徐州的風聲,暗中卻調集重兵準備突襲東郡。
與此同時,袁術也派出大將紀靈率軍東進,企圖在徐州分一杯羹。麵對三大諸侯的合圍之勢,劉備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卻尋不到半個援軍。
就在劉備一籌莫展之際,曹操後院突然起火!即便沒有呂布作亂,深恨曹操的陳宮依然聯合張邈掀起叛亂。這記悶棍不僅打懵了曹操,連正打算偷襲的袁紹也愣在當場。反應極快的袁紹當即派人招攬二人,兩害相權之下,陳宮、張邈選擇歸順袁紹。原本的偷襲計劃就此轉為明攻,曹操被迫回師兗州解圍。如此變故讓劉備壓力驟減,豫州袁術見勢不妙也收兵回營——畢竟單打獨鬥他未必是劉備對手。轉瞬間,徐州危局竟不攻自破。
但奸雄曹操豈會坐以待斃?他遣使遊說劉備助陣,許諾擊退袁紹後永不犯徐。天真如劉備果然中計,派關張出兵青州。腹背受敵的袁紹隻得與曹操議和,轉頭就把滿腔怒火傾瀉到劉備身上,浩浩蕩蕩殺向徐州。見此情形,袁術豈肯落後,匆忙發兵爭奪徐州南部。鷸蚌相爭之下,反倒讓曹操坐收漁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亂局豈止在中原上演?關中地區因大旱陷入,數十萬流民扶老攜幼投奔富庶的並州。劉蒼對此來者不拒,命田豫妥善安置這批生力軍。
百姓尚能脫身,但漢獻帝與滿朝文武卻寸步難行。郭汜、李傕雖表麵歸降,實則狼子野心。這二人手握兵權,先誅王允等重臣,後挾持天子。劉虞此時亦不敢與之抗衡,僅憑餘威暗中護持皇帝。
郭李二人愈發肆無忌憚,效仿當年董卓惡行,竟劫掠賑災糧餉,將長安城攪得天昏地暗。他們官位節節高升,彼此嫌隙卻日益加深,加上樊稠,三人勢同水火。後李傕擊殺樊稠吞並其部,勢力更盛。
某日酒宴上,二人終於兵戈相向。這場混戰持續數月,屍橫遍野。李傕更延請賈詡為軍師。漢獻帝見局勢失控,試圖調停未果。當其提出東歸洛陽時,郭李二人又展開奪帝之爭。最終在楊奉與白波軍護衛下,漢獻帝擊退追兵,得以還都。
然而洛陽早已滿目瘡痍。董承無奈,密遣使臣聯絡曹操迎駕。其間亦有密信送至袁紹、劉蒼處,但唯有曹操願往。
董承聯絡曹操之際,劉虞卻派喬玄舉家投奔劉蒼。這位曾出席劉蒼大婚的使臣,攜帶著意味深長的口信:"漢室江山全賴大將軍了!"曆經長安亂局,劉虞已看清大勢——漢獻帝雖聰慧卻無雄主之姿,難以中興漢室。作為宗親,他寧可江山落在劉蒼手中。若劉蒼迎奉天子,反會陷入君臣糾葛。不如為其掃清障礙,助其放手施為。至於其他諸侯迎駕之事,他倒不作阻攔。
洛陽周邊有三路諸侯勢力——掌控幽州與並州的劉蒼、坐擁冀州與青州的袁紹,以及兗州牧曹操。
當劉蒼與袁紹皆拒絕奉迎時,解救漢獻帝的重任便落在曹操肩上。曹操將天子迎至許昌,改稱許都,隨即展開政治布局。他大封諸侯,唯獨漏過劉蒼,自己則位列三公。更耐人尋味的是,曹操特意擢升袁紹部將顏良為琅琊長史,又封袁術麾下張勳為彭城長史——這兩處皆屬徐州轄境,此舉顯然意在激化三方矛盾。
曹操還任命袁紹外甥高乾為常山太守,該郡雖名義上屬冀州,實則為劉蒼掌控。袁紹不敢與劉蒼交鋒,卻對琅琊勢在必得。此時鎮守徐州的劉備腹背受敵,既要應對袁紹大軍,又遭袁術重兵壓迫。他派張飛迎戰袁紹於琅琊,終致兵敗失地;又遣關羽在彭城與袁術周旋數月,雖重創敵軍,最終仍因兵儘糧絕退守下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