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下既是魯子敬,那麼您那位精通旋律的故交,想必就是周瑜周公瑾吧?"
劉蒼開口說道,語氣中透著明顯的興奮。
他明白魯肅定會詢問自己的名諱,但此刻尚不便表明身份,否則對方必會提高警惕。
因此他先聲奪人,不給魯肅開口詢問的機會。
"正是。"
魯肅含笑點頭,並不意外。
他與周瑜交好之事,原本就廣為流傳,也無需隱瞞。
"妙極!"
劉蒼朗聲笑道,"我這就為您講解何謂上乘的琴曲演繹。"
他表現得如同一個醉心音律的癡人。
"實不相瞞,久聞周公瑾精通音律之道,一直渴望切磋較技。今日機緣難得,定要與他好生較量,看看誰更勝一籌。"
魯肅聞言微怔。
原本打算詢問劉蒼名諱的念頭,此刻反而消退了。
同為音律愛好者,相互切磋討教實屬平常,因此他並未起疑。
"公瑾在音律上的造詣確實非凡,但先生您的見解也令人歎服。子敬期待二位相見時的景象。"
"我也如此期待。"
劉蒼爽朗一笑,巧妙轉開話題:"您演奏的三個問題在於指法的連貫......"
他故意將簡單的道理講得繁瑣冗長,自然是為了爭取時間。
馬車繼續前行。
待抵達周瑜府邸時,劉蒼恰好結束講解。
"先生大才!"
魯肅衷心讚歎,"聽君一席話,勝研習十年琴藝。您對音律真諦的闡述,可謂直指本心。"
這一路上,擁有非凡造詣的劉蒼所傳授的見解,讓魯肅深感欽佩。
字字珠璣,句句乾貨。雖然講解冗長,卻勝在細致入微。
抵達目的地時,魯肅已將自己的曲譜修改臻至完美。這自然歸功於劉蒼的指點。
"精妙!太精妙了!"
魯肅撥動琴弦,發出清越之音,"若非遇見先生,我的曲譜還要耗時許久才能完善,到時免不了被公瑾取笑。多虧先生指點。"
劉蒼笑而不語。
這對他而言不過是信手拈來之事——隻是對原曲稍作潤色罷了。
現總體而言,這首曲子稱不上絕佳。
但與原始版本相比,已然臻於完美。
若劉蒼有意,隨手便能譜出更精妙的樂章。
"大人。"
車夫勒住韁繩,低聲稟報:"已到目的地。"
"嗯。"
魯肅微微頷首,轉向劉蒼笑道:"先生請。"
"那便恭敬不如從命。"
劉蒼含笑道:"久仰周瑜大名,今日終得一見。"
魯肅會心一笑。
在江東地界,周瑜的崇拜者數不勝數,劉蒼這般反應實屬尋常。
二人相繼下車。
"你在此候著。"
魯肅吩咐車夫:"我陪先生去見公瑾。"
"遵命。"
車夫躬身應諾。
平日出行,他必寸步不離護衛魯肅周全。
但既至周瑜府邸,自無需再貼身保護——
在這位大都督的地盤,還沒人敢造次。
"此刻公瑾應當在後園涼亭,我們直接前往即可。"
魯肅對周瑜的日常了如指掌,解釋道:"公瑾博學多才,除軍事音律外,對弈亦頗有造詣。若無公務,每日此時必與人對弈。"
劉蒼暗暗點頭,這位周郎倒是很會怡情養性。
"有勞子敬引路。"
他抬手示意。
魯肅前導,劉蒼信步相隨。
223.淵渟嶽峙
值此亂世,周瑜堪稱頂級謀臣,僅遜於尚未出山的諸葛孔明。
世人常歎"既生瑜,何生亮"。
然而這位江東肱骨雖位極人臣,府邸卻未見奢華。
不過較尋常宅院略寬敞些——
畢竟烽煙四起,周瑜不可能久居豫章。
若非孫策新定此地,他亦不會在此駐留。
在魯肅引領下,劉蒼穿廊過院。
行不多時,繞過月洞門便至後園。
時值隆冬,園中草木凋零,平添幾分肅殺。
園孤零零立著座涼亭,
在蕭瑟景致中更顯寂寥。
這宅院算不得寒酸,
卻與周瑜身份不甚相稱。
亭中對弈之人,
正是那位江東美周郎。
周瑜指尖夾著墨玉棋子,輕輕摁在棋盤上,唇角揚起一絲弧度:"承讓了。"
"都督棋藝精妙,老朽心服口服。"對麵白發老者起身作揖,眼角的皺紋裡堆滿笑意。
這位是孫伯符特意為周公瑾挑選的府中總管。自從豫章歸入江東版圖,戰事暫歇。孫策知曉周郎雅好琴棋書畫,便尋了這位博學多才的老者相陪。
"哈哈哈!"周瑜一甩廣袖,朗聲長笑。在他看來,棋盤上的勝利與沙場凱旋同樣令人心醉。隻不過這片戰場,是用烏木與白玉鋪就的。
"大人,有貴客到訪。"老管家俯身稟報,"這局棋怕是..."
話音未落,周瑜已瞥見魯肅的身影。他眼眸倏亮,快步迎上前去:"子敬果真分毫不差!"說著指向亭角的鎏金香爐,最後一縷青煙正嫋嫋散去。
魯肅撫掌大笑:"若非途中邂逅這位先生,還能更早些。"說著側身讓出劉蒼的身影。
劉蒼隻是淡然頷首,既無諂媚之態,亦無倨傲之色。
"哦?"周瑜劍眉微挑,仔細打量著陌生人。他素知魯肅為人持重,能讓其親自引薦者必有非凡之處。隻是眼前之人青衣素履,並無特彆之處——畢竟江東地界,不識此人倒也尋常。
"能讓子敬破例的,定非等閒。"周瑜廣袖一展作邀客狀,"不知先生擅長何等雅藝?"
"粗通五音而已。"劉蒼擺手謙辭。
周瑜聞言撫掌,眼中精芒乍現:"妙極!妙極!"霎時了然魯肅來意。以他之聰慧,已猜出七八分緣由。
魯肅在旁笑道:"公瑾與劉先生若論琴道,必成知音。"頓了頓,又意味深長地補了句:"先生之藝,可謂...深不見底。"
最後四字讓周瑜瞳孔微縮。他深知摯友性情,能得如此評價者屈指可數。
喜歡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