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劉備也在召集幕僚商議此事。在陳宮建議下,決定遣使送禮,與劉蒼修好。畢竟劉蒼勢大,不如主動示好,避免招惹禍端。陳宮仍未放棄勸說劉備謀取荊州,尚不知荊州已易主。
其餘諸侯,在劉蒼眼中不過螻蟻,根本不值一提。當聯姻消息傳至幽州時,郭嘉正斜倚席間,手持酒壺豪飲。
"主公此行,又得一助力啊!"郭嘉大笑道。
荀彧搖頭苦笑:"奉孝,待主公允來,見你這般模樣,少不了要訓斥。"
戲誌才笑而不語,靜觀二人鬥嘴。郭嘉抹去唇邊酒漬,譏諷道:"孫伯符想借聯姻攀附主公,在江東立穩腳跟?未免想得太美。"
麵對荀彧的質問,郭嘉神色從容。
他目光掠過孫策的謀劃,嘴角浮現輕蔑之色。
“妄想借主公之力稱霸江東?未免天真。”戲誌才撫掌附和,“此計反倒為主公日後接管江東鋪路。”
“趙雲已攻占青州大部,唯餘孤城負隅。”荀彧突然插言。
郭嘉仰頭飲儘杯中酒,朗笑道:“不出旬日,青州必入主公囊中!如今幽、並、青三州儘歸麾下,更有荊州劉表歸降——四州之地在手,天下誰敢爭鋒?”
眾謀士聞言皆展顏,滿室歡暢。
此刻劉蒼勢如破竹:塞外異族臣服,境內四州穩固。待大軍回師,糧械齊備,揮戈南下可再拓疆土。屆時雄踞北境,聯姻東吳,除曹操、劉備等寥寥諸侯,餘者皆不足懼。
消息傳至各路諸侯耳中,反應迥異——
有人急遣使節攜重禮賀喜;有人自恃偏遠,閉門獨樂。
益州官邸內,劉蒼將娶孫尚香的消息激起暗湧。
僻靜小院中,二人對酌。
“孟達兄,益州北有張魯盤踞漢中,南生叛亂,民生多艱啊。”說話者長歎,“百姓出路何在?”
“此事易爾!”孟達擲杯冷笑,“劉璋非明主,我等隻需另擇賢君入主益州。”
院中二人,正是劉璋麾下與孟達。
,字孝直,原為劉備首席謀臣,死後乃蜀漢唯一得諡文臣。其人善奇謀,初仕劉璋,後力勸其降劉備,更助取漢中。定軍山一役計殺夏侯淵,與諸葛亮並稱蜀國雙壁。
孟達,字子度,先叛劉璋投劉備,後因未援關羽懼罪降魏。雖得封列侯,終因謀反事敗殞命。
“哦?”挑眉,“不知子度心中明君何人?”
素有才學卻不得劉璋重用,全賴張鬆舉薦方能施展抱負。
懷才不遇的苦悶日夜縈繞,明珠暗投之憾莫過於此。
更覺劉璋優柔多疑非成事之主,若非張鬆再三挽留,早欲另投賢明。
"孝直可聞南陽劉玄德之名?"
孟達執壺斟酒,試探相詢。
略作沉吟:"可是中山靖王之後,劉備劉玄德?"
"正是!"孟達擊節道,"玄德公師從盧植,討黃巾伐董卓,仁德之名播於四海。今坐鎮南陽,軍民歸心,實乃..."話音未落卻見搖頭。
"玄德公確為賢主,然若論明君..."指尖輕叩案幾,"劉曠宇當有一席之地。"
孟達喉頭滾動,終究未能辯駁。他雖推崇劉備,但與橫掃八州的劉蒼相較,確如螢火之於皓月。
"罷了罷了,飲酒!"大笑著揭過話題。他心知摯友用意,隻是眼下尚非良機。
孟達舉杯苦笑。原想引薦良才,看來還需等待契機。
江東世家聽聞孫將嫁劉蒼,初時嘩然。待確認婚訊,那些叫囂要"教訓新郎"的紈絝紛紛噤聲——誰敢觸當世最強諸侯的黴頭?
更有人窺得玄機:孫劉聯姻莫非意味著兩家結盟?此事牽動江東格局,各世家連夜修正對孫氏態度。
孫策與周瑜把盞慶賀,這步棋走得妙極。深閨中的孫終日凝視那幅神奇畫卷,往日的刀槍早已束之高閣。
兩日後,劉蒼啟程返豫,籌備迎親大禮。
荊州城外,劉表聞悉劉蒼將至,當即率眾出城相迎。
“無需拘禮,隨我進城吧。”
劉蒼翻身躍下坐騎,與劉表並肩而行。劉表卻悄然退後半步——既已歸順,自當謹守尊卑之序。
劉蒼對這位荊州牧頗為看重。昔年亂世,此人獨闖荊州,周旋於世家之間,最終統禦八郡,治下百姓得以安居。這番作為,足見其不凡才略。
府中宴席已備,劉蒼高居主座。按照古禮,劉表被讓至左側尊位。
酒過三巡,劉蒼忽覺劉表神色凝重,便開口詢問。
“主公,那孫策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