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貢癡迷上古春秋戰國之風,廣納門客,但凡有特殊才能者,皆能獲得他的青睞。
雖說他門下不乏濫竽充數之輩,但也有忠心耿耿的能人。"
荀彧突然擊掌道:"我懂了!一旦雙方爆發衝突,他的門客絕不可能袖手旁觀。"
"倘若衝突升級,比如孫策盛怒之下失手許貢,其門客必定......這,應該不會吧?"
戲誌才分析到此處,自己都覺得難以置信。
劉蒼輕笑道:"有何不可能?"
見幾位謀士僅憑零星線索就將事情推測得不離十,他很是欣慰,"許貢必會死於孫策之手,即便他不死,我也會暗中助其一臂之力。"
"唯有孫策身亡,江東局勢動蕩之時,我方才有可趁之機。"
郭嘉拱手道:"主公深謀遠慮,令我等汗顏。"
"奉孝過謙了,你們才是真正的謀略大家。"
劉蒼心知,自己不過是占了知曉曆史先機的便宜。
眼下因他的突然崛起,三國曆史早已偏離原軌,產生連鎖反應。
但要一統天下,終究要靠這些謀臣良將。
"諸位都議一議,待事態爆發後,我們該如何名正言順介入江東事務。"
對於劉蒼提出的暗中推波助瀾之策,在場無人反對。
天賜良機若不把握,反受其咎。
經郭嘉等人反複推演,認定此計成功幾率極高。
至於孫策之弟孫權——曆史上那位東吳之主,直接被他們忽略了。
入夜,劉蒼回到後院,恰見貂蟬、昭姬、孫尚香等姐妹相談甚歡。
"呀,夫君來了。"
幾人不知說到什麼趣事,正掩口輕笑。
"何事這般開心?"
看著妻妾和睦的景象,劉蒼滿心自豪。
但目光觸及孫尚香時,他心頭忽生一絲愧疚——明知孫策即將遇刺,非但不施以援手,反倒要推波助瀾。
若她知曉兄長死訊,該是何等傷心?
不過愧疚歸愧疚,麵對染指江東的良機,劉蒼絕不會心軟。
他誓要建立橫跨寰宇的大漢帝國,豈能因小失大?
此時孫策正在書房暴怒:"混賬!許貢這老匹夫竟敢如此!"
孫策勃然大怒,轉身詢問身側的周瑜:"公瑾,這等忘恩負義之徒,依你之見當如何處置?"
前日暗探來報,許貢竟暗中派遣心腹北上。為查清原委,密探動用了安插在太守府的眼線,獲悉其對孫策不滿,已向天子呈遞密信。孫策即刻派騎兵攔截,成功抓獲信使。
密信言道:"孫策驍勇堪比項羽,當以厚祿羈縻,詔其返京。若縱其在外,必成朝廷大患。"大意是孫策勇猛過人,若不加以控製,必將威脅漢室江山與曹丞相。
"公瑾你且看!這廝用心何其歹毒!"孫策怒發衝冠,恨不能立斬許貢。
周瑜沉吟道:"若此計得逞,曹操定會借天子之名召你回京,屆時江東基業恐將毀於一旦,正中其下懷。"
"早說過此等奸佞當誅!你偏要阻攔!"孫策拍案道。當初攻取吳郡時,他就察覺許貢懷有二心,隻因周瑜以安定人心為由勸阻,才暫留其性命。
周瑜提議:"不如先與他對質,占住道理再說。"
孫策當即遣兵捉拿。不多時,府中喧嘩大作,許貢高聲嗬斥:"爾等要嗎?本官乃朝廷命官,無天子詔令誰敢拿我?"
孫策按捺不住,提刀而出:"許貢!這些時日我可曾虧待於你?你竟暗中上書,欲毀我江東基業,還有何話說?"許貢聞言大驚,暗想密信之事如何泄露,莫非信使已被截獲?一念及此,冷汗涔涔而下。
"孫伯符!我豈會暗中彈劾你?速速放了我!若你再不鬆手,休怪我不客氣!"
許貢強撐鎮定,咬死不認。他心中暗想,孫策豈敢真對自己下?
孫策怒發衝冠,見人證物證俱在,這廝竟還抵賴。耳聞其狂妄叫嚷,殺心驟起,索性揮刀斬下!
"嗤——"
許貢瞪大雙眼,十指死死扣住沒入腹中的刀刃,顫聲道:"你...好狠..."
"且慢動手!"
周瑜見孫策提刀衝出便知不妙,追趕時卻遲了半步。孫策踹開屍首,抹去臉上血漬,朝地啐道:"奸佞之徒,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