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璋的這道調令使嚴顏和李嚴既惱怒又無力反抗。
鄧芝連夜寫下一封長信,派快馬火速送往成都。信中不僅詳細分析了當前戰局,更力諫主公收回成命。他特意強調近來流傳的種種謠言皆是敵軍詭計,嚴顏、李嚴兩位將軍忠心可鑒,絕非張魯之流可比。
然而這封誠懇的長信卻起了反效果。劉璋讀罷信箋,臉色鐵青——近來那些愈演愈烈的謠言,字字句句都戳中他心底最深的恐懼。最終這位益州牧還是決定將兩位大將調回身邊嚴加看管,卻不知這道調令正在親手毀掉自己的根基。
天色陰沉,李嚴與嚴顏悄然離開黃泥關。他們刻意選擇深夜秘密行軍,就是擔心消息走漏後關羽會趁虛而入。兩位將軍隻盼能儘快趕赴成都,當麵表露忠心。可惜他們剛出關隘,遠處林間就閃過幾個鬼祟的身影。
戰局急轉直下。得知守將離去的消息,關羽當即率領大軍壓境。張飛更是親自上陣,對著尚未完成布防的鄧芝發動猛攻。若非黃泥關城牆高厚,怕是一次衝鋒就要失守。
"將軍,我們......"副將望著城下暴跳如雷的張飛,聲音裡滿是絕望。這位早就對劉璋心生不滿的將領,此刻更是徹底寒了心。
鄧芝按住劍柄的手微微發抖:"再堅持幾日......"話音未落,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斷了他。副將壓低聲音稟報:"孟達到訪。"
"誰?"鄧芝瞳孔驟縮。在這個兩軍交戰的危急時刻,那個叛徒竟敢孤身前來?沉吟許久,他終是揮了揮手:"帶他上來。"
劉璋繼位後,其所作所為令眾臣心寒。不僅重用奸佞之徒,更對忠良之士多加打壓。此人性格多疑,處事昏聵,與仁德之君劉備相比,實有天壤之彆。
追隨這般庸主,注定沒有出路。易主而事並非臣子本願,實因劉璋昏庸無能,令人不得不另謀明主。
公元200年夏,益州局勢驟變)
五月底,李嚴、嚴顏二將駐守黃泥關隘,與關羽大軍對峙數日,成功阻其攻勢。然成都突然流傳謠言,劉璋聞訊震怒。加之關張撤軍,其自以為危機已解,竟急令二將撤防回都。
鄧芝上書苦諫,反遭嚴詞斥責。黃權等有識之士亦進言勸止,皆被駁回。劉璋一日數詔,強令撤軍。李嚴、嚴顏隻得秘密返都麵諫,終是無功而返。
二將剛離,關羽大軍即刻猛攻。鄧芝雖奮力退敵,卻難挽頹勢。當夜孟達前來遊說,終說動鄧芝次日開城歸降。雄關就此易主。
關羽乘勝連克藍田,兵鋒直指漢水。此訊傳開,益州震動。誰曾想雄關陷落如此之速?更不料鄧芝竟會倒戈。此刻漢水告急,漢中危矣。
許多人對劉璋的統治早已心生怨懟。這位主公平日裡昏聵無能也就罷了,值此危難之際,竟仍疑神疑鬼,優柔寡斷,令眾多臣屬萌生投效劉備的念頭——那位以仁德著稱的玄德公,素來寬厚愛民,在民間享有盛譽。
對比兩位主公的為政之道:劉備待下寬和,體恤將士;反觀劉璋,聽聞黃泥關失守、藍田淪陷,得知關羽大軍進抵漢水時,竟麵露喜色。在他眼中,漢中既屬張魯領地,便樂見關羽與張魯兩敗俱傷,非但按兵不動,更嚴令諸將不得馳援。
這道荒唐的軍令引發軒然。益州各地暗流湧動,不少將領悄然遣使致書關羽,期盼劉備早日入主。劉璋的昏庸統治已令眾人心灰意冷。
此時的劉備正駐軍南陽,愁雲漸散。忽得益州孟達來投,欲迎其入蜀。與此同時,江東戰局塵埃落定:廬江易主,江東六郡沿江布防,徹底封鎖了孫權的擴張之路。
劉蒼班師荊州後,立即調兵遣將謀取揚州,更令青州駐軍突襲徐州。此舉令覬覦徐州的曹操猝不及防——他剛得豫州,正欲經略徐州,未料被劉蒼捷足先登。
曹營謀士們爭議不休:若奪取徐州,將切斷劉蒼治下疆域的聯係,必引發大戰;但劉蒼當下用兵重點理應在冀州。戰雲密布中,曹操陷入沉思:為徐州之地與劉蒼全麵開戰,究竟是否值得?
為確保穩妥,曹操最終隻得舍棄徐州,轉而進軍雍州。
304.奪取冀州、揚州
劉蒼於荊州城內發號施令:“命黃忠為主將,臧霸、張繡為副將,統率五萬兵馬,進軍冀州。”
稍作停頓後,他繼續道:“命張燕為主將,郝萌、去卑為副將,帶領帳下諸將,率五萬大軍自青州出發,直取徐州。”
“再令張遼、高順、張合、高覽統領五萬大軍攻取揚州,除江東四郡外,務必儘占揚州之地。”
“其餘將領各守其位。”
隨著一道道軍令頒布,天下諸侯皆為之震動,尤以徐州、冀州兩地最為惶恐。
許都城內,曹操凝視探子遞來的情報,沉默許久。
最終他歎息道:“未曾想劉蒼此番竟三路齊發,當真——”
話未說完,但帳下文武皆心知肚明。這位天下最強諸侯要麼按兵不動,一旦出手便是雷霆之勢,絕非此前征討江東時的小規模用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諸位以為,我等該如何應對?”
謀士進言道:“主公無需憂慮,既然徐州難保,不如轉攻雍州、秦州,待平定後再圖涼州與北地。”
另一人附和:“不錯。此外,主公可派一員穩重大將率軍牽製徐州,即便無法全據,亦可奪取部分疆土拖延劉蒼進軍,使其無暇妨礙我方攻打雍州。”
話音未落,眾將紛紛請戰:
“末將願往,定叫劉蒼小兒不得安寧!”
“末將!”
“某去會會他,倒要看看劉蒼有何能耐!”
見諸將鬥誌昂揚,曹操心中甚慰——雖實力不及劉蒼,但麾下毫無懼色。若真到生死相搏之際,勝負猶未可知,畢竟戰爭絕非僅憑疆域廣狹而定。
他抬手示意眾人安靜,目光掃過請戰的將領,沉吟道:“夏侯惇,此次由你統兵三萬出征。”
夏侯惇喜出望外,全然不顧其他將領的沮喪神情,拱手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