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百姓的安康生活得益於劉焉生前的治理之功。這位州牧離世後,其德政仍被軍民深切緬懷。正因如此,雖繼任者劉璋在民間口碑欠佳,但托庇於劉焉留下的治績,百姓對劉氏政權尚存幾分期待。
隨著陳宮持續宣揚劉備仁德之風,短短兩載光陰,不僅受壓迫的黎民紛紛投奔,更令劉備喜出望外的是,竟有世家子弟相繼來附。這些士族子弟雖暫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效益,卻為劉備集團注入了新鮮血液。
然則劉備亦不免遺憾:益州所謂名士,無論文臣謀士,多有名不副實者,縱有真才實學者,亦難符其心中所求。
"兄長還在猶豫什麼?速速下令才是!"張飛粗獷的嗓音透著不耐。在他眼中,這位結義大哥樣樣都好,唯獨行事過於遲疑。
"翼德慎言!"劉備厲色製止,轉而壓下胸中激蕩,對陳宮肅然道:"公台與子度速擬進軍方略,謀定即動。"
陳宮與孟達相視而笑,拱手稟道:"主公明鑒,討賊之策早已備妥,隻待鈞令。"
建安二十年初春,益州大地再度戰雲密布。這場醞釀已久的軍事行動,終將助力劉備以益州為根基,與劉蒼、曹操形成鼎足之勢。
與此同時,兗州方麵,曹操的軍隊已開始暗中調動...
【益州烽火篇】
春雷乍響,戰鼓催征。
關羽統率的鐵騎如洪流般自巴西湧出。兩萬五千步卒與八千輜重部隊在其麾下嚴陣以待,張飛、張衛分領偏師,軍師隨軍參謀。近四萬大軍劍指西充——這座由嚴顏據守的江防重鎮。
西充守將嚴顏得探馬急報,立即遣飛騎向後傳訊:關羽揮師渡江,益州戰幕就此拉開。副將張翼、雷銅率兩萬守軍嚴陣以待,江岸烽燧相繼點燃,映紅了早春的天空。
巴西與西充交界處橫亙著一條湍急的大江,昔日連接兩岸的鐵索木橋已在劉璋防備劉備時被毀。如今渡江唯有鳧水或乘舟二途。
關雲長率部出征之際,張魯帳下大將張衛受命協同。此人既是張魯胞弟,又兼通武略,劉備特意親點其隨軍,言辭懇切請其助陣奪取益州。
與孟達私交甚篤。自孟達轉投劉備並助其奪取漢中後,見主公帳下人才匱乏,遂決意引薦摯友出仕。劉備聞訊喜不自勝——雖已據有漢中,然較之劉蒼麾下人才濟濟,常自感形穢。故對孟達提議雖欣喜,仍叮囑需以安危為重。
時值孟達投劉之事在益州掀起軒然,劉璋切齒咒罵為叛賊,誓要誅之而後快。然孟達鎮定自若,堅信摯友斷不會出,縱使遊說未果亦無險厄,遂執意前往。
縱觀劉備待人接物之道,即便暗生嫌隙,至多逐客了事,從未有加害之舉。其求賢若渴之心,較之曹操猶有過之。此等作風自微末時起,至建蜀稱帝後始終如一。
反觀劉璋,自劉備入主以來屢出昏招:黃泥關一役後,竟因流言召回嚴顏、李嚴二將,惹得群臣離心。本已處境艱難,如今更是度日維艱。及至劉備坐大漢中,劉璋變本加厲的猜忌暴戾,令徹底心灰意冷。
原屬意劉蒼的,正獨酌遣懷時,孟達冒險暗訪。經數日懇談,又見劉備誠心招攬之態,終是決意改換門庭——與其在劉璋帳下終日如履薄冰,不若隨故友一觀玄德之治。
實際上,劉備對人才的渴求遠超劉蒼與曹操。原因很簡單——他的勢力最弱,地盤最小。當前來投奔時,劉備激動得連鞋都顧不上穿,光著腳就衝出去相迎,這番誠意讓深受感動。
接下來數月,劉備展現出的誠意徹底打動了。最終這位謀士決定認劉備為主。為此劉備特意舉辦隆重宴席,召集所有部下共同慶賀。
原本更傾向投效劉蒼,但考慮到兩地距離遙遠,加之天下皆知劉蒼帳下人才濟濟。反觀劉備展現的誠意令人難以拒絕,深思熟慮後終究選擇留下。
西充城中,嚴顏神情肅穆地與部將張翼、雷銅商議軍情。聽聞劉備派關羽為主帥,張飛與張衛為副將,擔任軍師來犯,三人麵色凝重。
"末將建議半渡而擊。"張翼指著地圖獻計。雷銅立即反對:"關羽非等閒之輩..."當提及時,嚴顏語氣中交織著憤恨與惋惜。
333.明暗之計
半渡之策即在敵軍渡河時伏擊。但雷銅提醒道:"彆忘了對方軍師是。"此言令帳中驟然沉默。益州上下皆知乃難得之才,可惜劉璋不僅不重用,反將其邊緣化。如今竟轉投敵營,實為心腹大患。
張翼乃益州驍將,曆史上曾與薑維交鋒數十回合不分勝負。當時薑維雖年輕卻已得趙雲稱讚,足見其武藝超群。張翼能與之抗衡,可見身手不凡。嚴顏最終打破沉默:"繼續商議。"
雷銅在《三國演義》原著中雖著墨不多,但曾與黃忠、魏延多次交鋒而不敗,足見其武藝不凡。
湍急的河水拍打著岸石,關羽勒馬立於河畔,目光掠過被燒得焦黑的木橋殘骸。他側首問道:"張衛,浮橋還需多久?"語氣平靜無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位副將的任命曾令關羽不悅——不過是憑著張魯之弟的身份。但劉備既已決斷,他也隻能接受。畢竟將歸降者的至親留在身邊,不失為穩妥之策。
"回將軍,材料已備妥,明日即可架設。"張衛躬身應答。出征前兄長再三叮囑:務必遵從雲長號令。
這時張飛洪亮的嗓音傳來:"二哥!為何不乘船渡河?"紅臉將軍撫須解釋:"小船易遭伏擊。敵軍若半渡而擊,豈非自陷險境?"
其實這番大張旗鼓的浮橋工程正是計謀:明修棧道吸引嚴顏注意,暗裡已在僻靜處另建通道。這亦是孔明的建議——既知老將嚴顏必設埋伏,便來個將計就計。
天下舟楫之利,莫過於荊襄與江東。今劉蒼已得荊州全境,又據江東四郡,雖餘部未平,然欲求巨艦,非經劉蒼不可。
縱使劉蒼允諾相援,樓船非旦夕可至。軍情如火,唯餘浮橋之計可行。
"歸營。"雲長撥轉赤兔,徑回軍中。翼德嘀咕數語,朝張衛狠狠瞪了一眼,亦拍馬跟上。張衛唯有苦笑——自兄長張魯歸順,玄德公待他們兄弟甚厚。平心而論,若易地而處,斷難這般信任新降之將。隻是關張二位將軍的疏離之意,總令他如芒在背。
隴西風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