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奉孝他們怕是愁白了頭吧?"太史慈朗聲笑道。對他們這些武將而言,主公有心參戰並非壞事。畢竟這位君王可不是尋常人物,其武藝之強,縱使那呂奉先複生怕也難敵。更不必說主公麾下還有威震天下的陌刀軍、鐵騎營與鐵浮屠等精銳之師,重重護衛之下,想敗都難。再加上他們這些悍將在側護持,即便陷入重圍也定能護得周全。
正如太史慈所言,郭嘉等文臣接到劉蒼欲親征的消息後,個個愁眉不展。漢王乃一國之主,戰場上刀劍無眼,誰敢保證不會有個閃失?雖說眾人都知曉主公武藝超群,但誰又能保證萬無一失?
"主公務必三思啊!小沛有太史慈、張頜與高順三位將軍坐鎮,定能穩操勝券。古語雲: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荀彧得知劉蒼的打算後最為激動,當即拉著郭嘉等文臣入宮進諫。
戲誌才也連聲勸道:"戰場凶險,還望主公千萬慎重!"
就連素來寡言的許攸這回也開了口——平日裡他自認資曆尚淺不便多言,但此事關乎國本,豈能沉默?
"主公身為漢王,身係社稷安危。前線戰事交由諸位將軍即可,何須親身涉險?"其餘文臣紛紛附和,看那架勢,若劉蒼不改變主意,他們便要長跪不起。
麵對群臣的激烈反對,劉蒼也不禁扶額歎息。
雖已登臨漢王之位,距那九五之尊僅半步之遙,身份愈發顯赫,可我骨子裡仍是那個縱馬沙場的將軍。閒坐後方,終日無所事事的日子,實在熬得人發慌。
絕非故作謙遜。帳下謀士如雲,皆乃昔年三國風雲人物。我隻需指明方向,餘下儘可托付於他們。這般清閒日子,倒讓我覺得自己活像後世那憨態可掬的國寶。
此刻望著階下群情激憤的謀士們,劉蒼心知難以說服。君子不立危牆的道理他自然明白,可身負係統加持,經過多年經營,又有精兵強將隨行,更兼自身武藝超群。手持霸王槍橫掃千軍,絕非虛言。
眾謀士中,唯郭嘉斜倚立柱含笑觀望,不時輕抿酒葫蘆。那酒葫蘆仿佛長在他手上,無論何時何地都隨身攜帶。同樣置身事外的還有賈詡,一襲暗袍隱於角落陰影中。這位精於自保的謀士向來懂得如何在風口浪尖中藏身。
在他看來,主公欲親征有何不可?此番與曹操對峙占儘天時地利,兵精糧足猛將如雲,主公自身更是驍勇善戰。如此大勢,豈有敗理?他更隱隱察覺,未來主公必將開疆拓土,不僅要橫掃這亞細亞大陸,更要揚帆滄海。這般雄心,千古難覓。
"奉孝!"荀彧突然調轉話鋒,"都什麼時候了還捧著你的破酒葫蘆!就不能勸諫主公?"
郭嘉懶洋洋伸個懶腰,這隨性之舉引得眾人反應各異——有人欣賞其灑脫,有人不以為然,更有人麵露鄙夷。文臣集團本就派係林立。
"諸位同僚,"他漫不經心道,"主公既想親臨戰陣,由他去便是。"
"荒謬!"
"郭奉孝!平日放浪形骸也就罷了,如今主公要親身犯險..."
"恥與為伍!"
"郭嘉你——"
轉眼間郭嘉便被口誅筆伐淹沒。高坐主位的劉蒼不禁莞爾:奉孝啊奉孝,這可是你自找的。
劉蒼麵對群臣的激烈反對,擺手示意眾人安靜。
"諸位愛卿不必多慮。"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掃過神色窘迫的郭嘉,嘴角微微上揚,"太史慈將軍坐鎮前線,戰局穩若泰山。本王此行不過犒勞將士,提振軍心。"
在長達半日的爭論後,劉蒼終於將荀彧等文官勸離大殿。他做出妥協,承諾今後減少親征次數,但心底卻另有打算——待將來統一天下,開疆拓土之時,便再難有機會親曆戰陣。眼下正是最後體驗沙場快意的時機。
漢王出巡的陣仗終究難以遮掩,各路探子迅速將消息傳回。這個天下最大諸侯的異常舉動,立刻引起曹操與劉備的高度警覺。被困益州亂局的劉備隻能望洋興歎,而駐守徐州的曹操則如臨大敵。
山陽縣衙內,曹仁盯著案頭的密報眉頭緊鎖。曹洪粗獷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劉蒼突然親赴前線,其中必有蹊蹺!"兩人交換著凝重的眼神。當初孫權求援時,曹操就意識到讓劉蒼拿下江東的嚴重後果——屆時漢軍就能全力北伐。為此特意調遣曹仁為主帥,曹洪、李典、樂進為副將,率數萬精兵駐守山陽至梁都一線。
沒想到劉蒼會親自出陣,從信都奔赴戰場前線。
這一變故令曹仁等人心生疑慮,擔心劉蒼此舉另有圖謀。得知消息後,曹仁立即召集曹洪等人商議對策。
作為主帥,曹仁不僅武藝超群,更精通兵法戰術,深得曹操信任。曹洪統領虎豹騎,其悍勇自不必說,否則如何鎮得住軍中猛士。此次為對抗太史慈的鐵騎,特意調來了精銳的虎豹騎。
李典與樂進皆是當世名將,在武藝和謀略上都有獨到之處。按理說四人聯手,即便太史慈兵強馬壯也不足為懼,但劉蒼的出現卻讓眾人心中忐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蒼近年雖鮮少出手,但早年間展現的武藝實在駭人聽聞。那種實力,讓觀者無不倒吸涼氣。簡直令人懷疑就算"溫侯"呂布複生,恐怕也不過如此。
他們哪裡知道,劉蒼憑借神秘係統相助,武藝早已超越呂布。若真與呂布交手——
"劉蒼親至,我們該如何應對?"李典最為穩重,得知消息後立即從梁都趕來商議。
樂進性子火爆,當即拍案道:"怕什麼!打就是了!難道他真有三頭六臂不成?"他與曹洪脾性相投,二人平日最為親近。
曹洪也附和道:"正是!我等何懼之有?劉蒼雖強,我們難道就是等閒之輩?"
"萬萬不可!"曹仁斷然否決,"丞相早有交代,隻需陳兵,切莫輕易開戰。我們此來隻為牽製劉蒼,好讓孫權多支撐些時日。"
出征前曹操就明確指示:眼下西涼馬騰虎視眈眈,若在東線又與劉蒼開戰,兩線作戰將極為不利。原本曹仁以為太史慈也是虛張聲勢,豈料劉蒼竟親臨前線——這顯然意味著局勢將有重大變化。
恐怕很快,雙方就不能這麼簡單地對峙下去了。
曹洪拍案而起:"曹仁,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你怕了?區區劉蒼,有何可懼!"
樂進起身附和:"機不可失,曹仁將軍。"
正爭執間,親兵急報:"稟將軍,劉軍異動!"
"看吧!"曹洪急道,"我們按兵不動,敵人可不會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