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自認武藝超群,但在主公麵前……
“來吧,典韋!”
劉蒼獨自練武實在無趣,而典韋位列當世前三——所謂“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絕非浪得虛名。
“主公,末將得罪了……您手下留情!”
典韋終究按捺不住戰意,卸下雙戟,扭了扭脖頸,指節“哢哢”作響,渾身肌肉繃緊,凶悍之氣驟然爆發。
“看招——嘿!”
他一聲暴喝,箭步衝上,鐵拳直轟!
劉蒼抬臂格擋,“砰”的一聲悶響,兩人身形俱震,隨即拳腳如雨,戰作一團。
典韋招式剛猛,拳風呼嘯,每一擊皆挾千鈞之力。
赤紅筋脈暴突,虯結肌肉如鐵塊般高高隆起。
劉蒼卻是從容自若,舉手投足間透著幾分超然之氣。
攻勢如暴風驟雨傾瀉而下,他卻穩如磐石,招式精準,一一化解。
二人形成鮮明對比——一個凶猛如狂獸,一個淡然似流雲;一個力貫千鈞,一個柔韌有餘。
一方似怒濤狂嘯,一方如深海無波,表麵平靜,內裡卻蘊藏滔天之力。
拳腳相擊,肌肉碰撞之聲不絕於耳,戰況愈演愈烈,殘影紛飛。
劉蒼左手格擋,右手架開來拳,右腿如鐵鞭橫掃,直取典韋腰側。
典韋一聲暴喝,聲浪肉眼可見,毫不退避,抬腿硬撼!
劉蒼暗自讚歎:不愧是三國悍將,可惜勇武有餘,謀略稍遜。
典韋可為衝鋒之將,卻難為統帥之才。人無完人,如此實力,已屬難得。
“痛快!”劉蒼一拳轟出,震退典韋數步。
激戰過後,渾身暢快,他接過侍女遞來的帕子拭汗,笑道:“典韋,武藝又有精進,不錯。”
飲儘涼茶,典韋一飲而儘,粗聲道:“主公更強了!換作從前,我尚能多撐片刻,如今卻難敵幾合。”
劉蒼笑而不語。
他實力增長之快,確實駭人——常人需苦修多年方得寸進,他卻如乘風直上。
我是一條分割線
彆人都是穩步成長,唯獨我卻是突飛猛進,實在令人費解。
軍營裡不少將領都暗自發願,想要拜在劉蒼門下學藝。
在演武場活動完筋骨,劉蒼頓覺神清氣爽。見今日無事可做,便決定出城散心。
說走就走,他喚來典韋,率領數百精銳鐵騎出了城門。
時值金秋,豐收剛過。沿途所見百姓個個容光煥發,眉眼間透著勃勃生機。
見到漢王親衛出城,百姓們紛紛退至道旁跪拜,眼中滿是感恩之情。
百姓的願望很簡單——吃飽穿暖,有瓦遮頭,能安穩度日便心滿意足。
自劉蒼統轄七州以來,借助係統之力大力發展農工科技,治下日漸富庶,百姓生活蒸蒸日上。
老百姓最是淳樸,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他們就死心塌地追隨誰。
雖說劉備仁德之名傳遍天下,但真要百姓選擇,他們更願追隨漢王。
鐵騎奔馳,朝著信都郊外的山林進發。
數十裡外有座傍山而居的村落,村民多以采獵為生......
這份寧靜在這一天被打破了。
轟隆馬蹄聲驚動了整個村莊。
百姓們驚慌失措地湧出屋外,目瞪口呆地看著突然出現的數百鐵騎。
人群中,一位身著粗布長衫、年約五旬的老者,在兩名壯漢攙扶下顫巍巍走來。
"老朽拜見各位將軍,不知蒞臨敝村有何貴乾?"
老村長雖見來者不善,心裡卻不甚惶恐。此處乃漢王腹地,誰人不知漢王威名?量他宵小也不敢深入此地。
劉蒼翻身下馬,僅留典韋等十餘名親衛,其餘騎兵四散警戒。
"老丈不必多禮,今日特來入山行獵。"
見老者要跪,劉蒼連忙上前攙扶。
聽得是來打獵,老村長鬆了口氣,語氣也輕鬆起來:"敢問將軍尊姓大名?"
劉蒼莞爾一笑:"在下劉蒼。"
老漢村長微微一怔,低聲念叨著:"劉蒼...這名字似乎在哪裡聽過..."正思索間,身後百姓突然嘩啦啦跪倒一片。
"拜見漢王殿下!"
"天爺!真是漢王駕到!"
"快跪下!這可是漢王啊!"
正如前文所述,劉蒼治下的百姓對他忠心耿耿,此刻認出眼前這位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正是漢王,無不激動萬分,紛紛叩首行禮。
喜歡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