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隨我迎敵!"馮凱即刻率領親衛精銳上馬,直撲左側的敵軍先鋒;與此同時,劉岱也帶著親兵朝劉蒼所在的方向殺去。
戰場上殺聲震天,刀光劍影中夾雜著此起彼伏的怒吼與哀嚎。兩支騎兵部隊所向披靡,將阻擋的敵軍陣型衝擊得七零八落。
"敵將休狂!劉岱來也!"劉岱挺槍躍馬,率領親衛直取劉蒼。
這聲挑戰成功吸引了劉蒼的注意。他轉頭看向來襲敵將,眼神冰冷——無論來者何人,今日都難逃一死。事實上,隨著勢力版圖擴張,劉蒼正麵臨著人才短缺的困境。雖然往日麾下文武眾多,但分散在三處戰場後,可用之人捉襟見肘。
若在平時,劉蒼或許會考慮收服降將。但此刻定陶方向的喊殺聲清晰可聞,戰局顯然已到關鍵時刻。在這生死攸關的當口,他根本無暇顧及招降之事。
劉岱此人究竟有無真才實學?照當前形勢來看,最穩妥的處置方式莫過於將其斬殺,借此震懾敵軍使其不戰自潰,也好為馳援定陶掃清障礙。
"賊將納命來!"
電光火石間,兩騎已短兵相接。
劉蒼出手便是殺招,霸王槍挾雷霆萬鈞之勢,先震飛敵兵長矛,繼而突刺直取咽喉。但見雙馬交錯之際,劉岱在鞍上晃了幾晃,便如斷線木偶般栽背。
主將陣亡令親兵陣腳大亂,這些號稱精銳的衛隊,在劉蒼率領的鐵騎麵前竟如瓜菜般被肆意砍伐。劉岱的暴斃確實動搖了部分軍心——誰能想到堂堂將領竟如此不堪一擊?加之鐵騎摧枯拉朽的衝鋒,更令前陣敵軍膽裂,當即便有士卒潰逃。
"大事不妙!速請丞相發兵增援,某先去抵擋!"
馮凱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得目瞪口呆。他倉促斬殺了麵前敵兵,急忙率親衛策馬迎戰劉蒼。在馮凱看來,縱使敵將勇猛,隻要自己小心周旋,撐到援軍抵達便是勝利。殊不知他正衝向的,乃是號稱"戰神"的漢王劉蒼本尊。若早知此事,他斷不會如此莽撞,而是該調集重兵圍困。
騎兵之利,全在衝鋒之勢。
一旦失速,鐵騎便與尋常步卒無異。劉蒼深諳此理,雖知麾下精銳遠勝尋常騎兵,仍不斷在敵陣中穿插奔馳,始終保持衝擊速度。即便身處喊殺震天的戰場,係統賦予的超凡感知仍讓他捕捉到左後方的異動。
"爾等繼續衝鋒破陣,待某料理了這員敵將。"
劉蒼對副將交代完畢,便撥轉火麒麟,迎著馮凱殺來的方向疾馳而去。雷火交織中,一聲暴喝響徹戰場:"報上名來!某槍下不斬無名之鬼!"
血色殘陽中,馮凱望見敵將單騎突陣,不禁嗤笑出聲。他橫刀立馬,聲若洪鐘:"狂妄匹夫!豈不聞我乃曹丞相帳下大將馮凱?納命來!"
火麒麟背上的劉蒼聽見這聲叫陣,腦海中掠過此姓名——無名之輩。他猛然催動坐騎,霸王槍撕裂空氣發出尖嘯。
兵刃相擊的刹那,馮凱虎口崩裂,長刀脫手飛出。那股摧山撼嶽的勁道震得他五臟移位,鮮血從齒縫間噴湧而出。"你...究竟是誰?"他踉蹌後退,滿臉驚惶。
"大漢劉蒼。"
這四字如旱天驚雷,馮凱瞳孔劇烈收縮。他尚未及反應,霸王槍已化作寒芒貫胸而過。隨著劉蒼振臂挑槍,這位曹軍將領的屍首竟被高高挑起,像麵血色戰旗矗立在戰場。
"將軍陣亡了!"
親衛隊瞬間潰散。劉蒼單騎衝陣,槍鋒所至之處,敵軍如麥浪般倒伏。殘存的士卒丟盔棄甲,哭嚎聲在暮色中久久回蕩——
戰神之威,當者辟易。
劉蒼並未追擊逃敵,雙腿猛夾火麒麟,如離弦之箭向前疾馳。鐵騎奔騰之聲似雷霆震鼓,震撼天地。
馮凱與劉岱雖竭力調兵布陣,構築層層防線,卻難擋鐵騎衝鋒之威。劉蒼武藝超群,率軍如尖刀般撕裂敵陣,兩萬鐵騎衝入步兵陣營,勢如破竹。
騎兵對步兵,猶如鋼鐵洪流碾壓草木。劉蒼帶領鐵騎所向披靡,敢上前阻擋者,皆在衝鋒中灰飛煙滅。敵軍終於崩潰,殘兵紛紛潰逃。
“勿追逃兵,直指定陶!”劉蒼果斷下令,鐵騎轉向定陶方向衝鋒。
後方陣營中,馬騰與曹操目睹一切,見劉蒼親率鐵騎橫掃千軍,己方大將轉眼殞命,不由心驚。
“真乃戰神!漢王之威,無人可敵!”曹操歎道。馬騰妒火中燒:“劉蒼何德何能,竟有如此多人才效忠?”
得知定陶城門雖破,卻被一員敵將獨力死守,二人相視苦笑。“罷了,待援軍至,再決勝負。”曹操無奈下令撤兵。
曹操下令撤軍,馬騰也隻能無奈應允。這場激戰已持續多時,士卒傷亡慘重,原想一鼓作氣攻下定陶,卻未料在最後關頭被一員敵將生生阻截。
"鐺——嗚——"
清脆的鳴金聲與低沉的號角交織回蕩,宣告著這場攻防戰的終結。
城門處,渾身浴血的太史慈宛如血人。黏稠的血漿不斷從甲胄縫隙滲出,在腳下積成暗紅的血泊。持續搏殺令他視線逐漸模糊,眼前隻剩晃動的重影,連胸口最後的熱意都在迅速流失。
"這是...什麼聲響?"
他艱難地喘息著,身軀搖搖欲墜,仿佛下一秒就會栽倒在血泊中。
"將軍!敵軍撤了!援軍到了!"
在壓抑的對峙中
此處去除網站推廣內容)
"水..."
喜歡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請大家收藏:()三國:甄姬伴我統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