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_三國:曹營悍將,從馬鐙破陣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5章(1 / 2)

至於牛輔、張濟之流,在他眼中遠比董卓容易應付。

縱然要說服眾人同往他處,隻要時勢相宜,對賈詡而言也非難事。

進退自如......隻要不入長安,便是蛟龍入海!

天地之大,任我縱橫。

洛陽左中郎將府內,蔡邕正與愛女蔡琰作彆。

失去河東衛氏這門姻親後,為讓女兒避開北方戰亂,蔡邕隻得假借贈書之名,將蔡琰送往荊州避難。

但自幼承歡膝下,如今突然要千裡相隔,蔡琰心中自是難舍。

......

蔡琰眼中噙著淚光,望著慈愛的父親輕聲道:"爹爹...女兒舍不得您......"

話音未落,晶瑩淚珠已如斷線珍珠般滾落,在素淨的臉龐上劃出一道道淚痕,令人見之生憐。

蔡邕溫言勸慰:"昭姬莫要如此,又不是永訣。待京城局勢平定,為父便去荊州尋你。你這般模樣,倒叫為父心裡也不好受了。"

蔡琰明白,父親這話不過是為了寬慰她。

一旦踏入長安,他如何能輕易脫身?

蔡琰拭去眼角的淚水,輕聲道:“父親,女兒不願去荊州……還是留在長安陪伴您吧。”

“不行。”蔡邕臉色驟變,語氣有些急促:“咱蔡家如今隻有你尚未安定,這是為父心中唯一的牽掛。如今總算有機會將你送往荊楚之地,遠離紛亂,為父這最後一樁心事也能了結,你莫要任性,讓為父為難。”

蔡琰聽後,心中愈發酸楚。

“可父親……您呢?”她伸手拉住蔡邕的衣袖,聲音裡滿是眷戀:“您獨自留在虎狼之地,若遇危險,連一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無妨。”蔡邕神色篤定,“為父畢竟是相國倚重之人,即便去了長安,有相國庇護,性命無憂,昭姬不必擔心。”

說罷,他忽然正色,話鋒一轉。

“昭姬,此次為父執意讓許氏父子為你謀得襄陽學官之位,除了要你照看咱蔡家的兩萬四千卷藏書,還有一事需你替為父完成。”

蔡琰雖心中愁緒萬千,但見父親言辭鄭重,也隻得收斂情緒。

她擦去淚痕,平靜道:“父親有何囑托,但說便是。”

蔡邕長歎一聲:“為父一生最得意之事,莫過於三私兩公。三私,乃作《釋悔》、製焦尾琴、精研飛白書;兩公,便是刻熹平石經四十六塊,補作《漢紀》十篇。”

蔡琰專注聆聽。這些年來父親的成就,她自然了然於心。這五件事,皆是父親一生引以為傲的功績。

他忽然提及這些,究竟何意?

“父親是想讓女兒做些什麼?莫非與《漢紀》有關?”蔡琰心思玲瓏,隱約猜到了父親的意圖。

蔡邕感慨地看著她,眼中滿是欣慰——他的女兒果然非比尋常,三言兩語便揣度出了他的心思。

蔡邕低聲囑咐道:"昭姬,祖宅舊居存有《釋悔》手稿,你前往圉縣運送典籍時,務必將其帶往荊州。焦尾琴技與隸書筆法已儘數傳授予你,為父甚感欣慰......唯獨熹平石經與蘭台漢紀,實在令人憂心。"

蔡琰輕聲詢問:"父親是擔心這兩件心血難存後世?"

蔡邕目含淚光,聲音哽咽:"相國已明言遷都後不在長安設立太學。石經沉重難移,漢紀縱使西遷,恐難完好保存。即便保全,在他手中能否傳世,實在......"

"所幸當年在東觀編修時,為父曾私下抄錄全本,現藏於祖宅典籍之中。你到荊州後,可借助許衡父子之力,繼續完成漢紀編撰。這也是為父為你爭取襄陽學官之位的深意。"

蔡琰會意應答:"女兒定當與景升父子商議,促成此事。"

蔡邕繼續解釋:"這部《東觀漢記》經數代人編纂,已續至靈帝時期。如今朝廷動蕩,續編之事恐難為繼。祖宅藏書中存有完整抄本共百餘卷,你帶到荊州後,可召集學者繼續修撰。"

他特彆強調:"這不隻是家學傳承,更關乎大漢千年文脈。當時與盧植等人合作續編十篇,為父趁謄錄之便,將前百卷悉數抄存。現今唯有指望荊州能延續這項事業了。"

蔡邕環顧四方,認定當今天下唯有南郡許衡可擔續修《漢紀》重任。

隻盼女兒能說服此人。

將諸事安排妥當,蔡邕對蔡琰道:"事態緊急,我即刻遣人密信許衡。你速帶家仆回陳留老宅取藏書,徑赴荊州。許衡必會接應,無需憂慮......即刻啟程,切勿耽擱。"

蔡琰緊咬朱唇佇立不動。

淚眼朦朧間依然凝望著父親。

蔡邕背過身去,袍袖一揮:"休要管我,速去!若再躊躇,便非我蔡家兒女。"

蔡琰望著父親佝僂的背影,淚如雨下。

她緩緩跪地,行三拜大禮。

"父親保重,女兒......告辭了。"

蔡邕雖未回首,卻知身後情景。

仰望穹頂,強忍眼眶酸澀。

待腳步聲漸遠,淚痕已蜿蜒過老人溝壑縱橫的麵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去經年,恐難再見。

......

陽人城內,許衡大軍已整裝待發。

臨行前,他特往孫堅營中辭行。

雖不知再見是敵是友,然孫堅雪中送炭之恩,當永誌不忘。

孫堅仍是那副桀驁模樣,聽聞許衡辭行,倒也乾脆。


最新小说: 白話明太祖實錄 回到饑荒年代,我的隨身商城 一個山寨的崛起 衙役淩雲誌 四合院:靈泉水泡茶,婁小娥搶婚 開局覺醒皇血,我在紅月下無敵 聖僧破戒後,反手把我鎖腰袈裟 禦獸,卻是山海經 道之恒道 封神:開局盤點聖人戰力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