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靈源之辯
格物院偏殿,氣氛與前幾日探討靈紋時又有所不同。一種更深沉的困惑彌漫在空氣中。張磊立於玉板前,板上並未刻畫任何具體靈紋或陣圖,而是繪製著數個簡潔卻意蘊深長的符號——循環的箭頭、代表著輸入與輸出的天平、以及象征著流轉與耗散的渦旋。
“今日,我們暫離具體術法與陣法,”張磊開口,聲音將眾人的注意力從那些抽象符號上拉回,“探討一修行之根本——靈從何來,往何處去?”
一名弟子下意識答道:“天地蘊靈,修士納靈入體,煉化培元,施展術法,靈力耗散,複歸天地。”這是修行界公認的常識,如同呼吸般自然。
“然也。”張磊點頭,隨即話鋒一轉,“然,若將此過程視為‘流轉’,則可問:此流轉之中,總量可有增減?”
台下頓時一陣細微的騷動。總量?靈力乃天地生成,自然有多有寡,何來總量恒定之說?
“諸位施展火球術,”張磊隨手凝聚一團拳頭大的火球,懸於掌心,“消耗自身靈力一分,生成火光、熱力、衝擊,此過程,靈力形態發生變化,由‘儲存態’化為‘釋放態’。其過程中,可有一絲一毫靈力憑空消失?亦或,那火光、熱力、衝擊,是否亦可視為靈力之不同表現形式?”
他屈指一彈,火球射向殿中一根測試用的玄鐵柱,轟然炸開,熱浪四溢。
“若將此火球術之全部效應——光、熱、衝擊波,乃至對周遭靈氣場的擾動,儘數收集、轉化,其所蘊含之總‘能量’,與施術者消耗之靈力,孰多孰少?”
這個問題,如同巨石投入深潭,激起了更大的波瀾。收集?轉化?如何能做到?光、熱、衝擊,這些在他們看來是術法施展後的“副產品”,是耗散的、無序的、無法利用的“廢能”,怎能與精純的靈力相提並論?
張磊沒有等待答案,繼續道:“再觀聚靈陣。彙聚方圓靈氣於一處,陣內靈氣濃鬱,陣外則相對稀薄。此過程,是創造了更多靈氣,亦或僅僅是改變了靈氣的‘分布’?”
他引動玉板上的符號,那循環的箭頭開始發光,天平微微傾斜,渦旋緩緩轉動。
“我提出一假說,諸位可自行驗證思辨:在一封閉體係內,靈力的總量——或可稱之為‘靈源’——是守恒的。它不會憑空產生,亦不會憑空消失,隻會從一種形態轉化為另一種形態,或從一處轉移至另一處。而在轉化與轉移過程中,必有部分‘靈源’會轉化為難以直接利用的形態,如同方才火球術之光熱,此部分,可稱之為‘耗散’。”
【‘能量守恒與轉化定律’本土化版本‘靈源守恒假說’已投放。觀察本土節點理解與接受度。】
台下鴉雀無聲。弟子們眉頭緊鎖,努力消化著這完全違背他們直觀感受的理論。靈力怎麼會守恒?若是守恒,那修士修煉,提升境界,丹田氣海容納的靈力愈發磅礴,這些多出來的靈力從何而來?豈不是打破了守恒?
立刻有弟子提出此問,語氣中帶著質疑。
張磊似乎早有預料,平靜回應:“修士自身,並非封閉體係。我等吐納天地靈氣,煉化入體,乃是自外界‘轉移’靈源入己身。提升境界,拓展丹田,是提升了自身容納、掌控靈源之‘容量’與‘效率’,而非無中生有。如同水缸擴容,能盛更多之水,水卻非缸自身所產。”
他再次指向玉板上的循環箭頭:“天地為一巨係統,修士、妖獸、草木、乃至陣法、法器,皆為其中節點,靈源在此巨係統中不斷流轉、轉化、耗散,亦不斷從更深層的地脈、天穹,乃至星辰界域中緩慢補充,維持著一動態之平衡。我所謂之‘封閉體係’,乃是為便於理解而設定之理想模型。”
這番解釋,雖然依舊玄奧,卻初步構建了一個邏輯自洽的框架。一些善於思考的弟子開始嘗試用這個“靈源守恒”的視角,去重新審視熟悉的修行現象:為何長時間打坐修煉,周圍靈氣會暫時稀薄?為何高階修士爭鬥,會引發大範圍靈氣紊亂?為何某些禁忌秘術威力巨大,卻往往伴隨施術者修為暴跌甚至隕落的風險?是否涉及了某種本質“靈源”的燃燒或不可逆轉化?)
思維的枷鎖,開始鬆動。
然而,正如清虛真人所料,如此顛覆性的理論,引來的不僅僅是思考,更有強烈的反彈。
數日後,一場非正式,卻影響深遠的論辯,在傳法殿一側的“論道軒”內爆發。
一方是以格物院新銳弟子為代表的“革新派”,另一方則是以幾位資深內門弟子和一位講法長老為首的“守舊派”。雙方爭論的焦點,正是這“靈源守恒假說”。
“荒謬!”守舊派一位麵容古板的講法長老嗬斥道,“靈力乃天地本源之力,生生不息,豈是區區‘守恒’二字可以框定?爾等妄議天道,動搖道心,實乃取禍之道!”
“長老息怒,”一位格物院弟子據理力爭,“此假說並非否定靈力之浩瀚,而是試圖闡釋其運行之‘理’。知其理,方能更有效納靈、用靈。譬如,若明‘耗散’之理,或可設法減少術法靈力的無謂浪費,提升威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巧言令色!先賢經典,無數大能,皆未提及此說,豈是爾等黃口小兒可以妄加揣測?”
“先賢亦非全知!張顧問曾言,先賢之路,乃探索之路。我輩既得新視角,為何不能驗證、思辨?”
“驗證?如何驗證?那光、那熱,如何收集?如何衡量?此說虛無縹緲,如何證偽?不能證偽之說,與妄言何異?”
論道軒內,雙方引經據典守舊派引用先賢典籍,革新派則試圖引用場論和靈源假說),爭得麵紅耳赤。雖未動用靈力,但言辭之激烈,絲毫不亞於鬥法。
這場“靈源之辯”迅速傳遍整個青雲宗,引發了更廣泛的分化與討論。年輕弟子多感新奇,躍躍欲試;而許多年長、修為深厚的修士則疑慮重重,認為這是對傳統的挑戰與背離,容易讓弟子走入歧途。
清虛真人並未直接乾預這場辯論,隻是暗中下令,禁止同門因此事械鬥,並允許雙方在規矩內繼續探討。他深知,思想的碰撞,堵不如疏。
與此同時,外部的壓力終於露出了猙獰的獠牙。
這一日,青雲宗山門之外,來了三位不速之客。並非天火宗之人,而是來自以陣法著稱的“玄冰閣”以及以煉丹聞名的“神木宗”的長老,聯袂而至,美其名曰“交流論道”。
但他們的來意,昭然若揭。
為首的玄冰閣長老,冰嵐真人,麵容冷峻,目光如電,直接看向前來迎接的陳玄瑾與火雲道長,聲音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意味:
“聽聞貴宗近來在陣法、丹道乃至修行根基之上,皆有‘驚世’之見。我等特來請教。尤其是……關於那‘靈紋可改’、‘靈源守恒’之說,還望貴宗不吝賜教,以解我等之惑!”
話語平和,卻帶著興師問罪的架勢。顯然,暗樁傳回的消息,已讓這些宗門坐不住了。他們要以“論道”之名,親自來掂量掂量青雲宗的底細,更是要逼青雲宗將那引發風波的“道理”公之於眾!
山門處的氣氛,瞬間降至冰點。
陳玄瑾與火雲道長對視一眼,心知真正的考驗,來了。
藏經閣內,張磊通過宗門陣法感知到了山門處的靈壓波動,緩緩睜開了眼睛。
張聖龍的元神意誌微微波動,傳遞來新的信息流。
【外部乾涉力量抵達。競爭壓力具象化。】
【‘靈源守恒假說’引發內部認知衝突,符合預期。】
【準備應對方案:基於‘靈氣動力學’模型的初級應用——‘靈效’概念。】
風暴,已至門前。
喜歡聖龍始地請大家收藏:()聖龍始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