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鬼屋的官方直播間開播前三天,陳倩倩就帶著團隊忙得腳不沾地,將籌備工作細化到了每一個細節。
她先是讓人把鬼屋入口旁的閒置房間改造成了臨時直播室,牆麵刷成了淺灰色,既不會搶鏡又能襯得鏡頭畫麵乾淨。
又在屋頂裝了三盞柔光燈,避免直播時出現陰影。
還特意搬來一張原木長桌,上麵擺了顧想想提前畫好的道家符紙樣本。
又在桌子兩側放了兩盆從辦公室搬來的綠蘿,添了點生氣。
除了硬件,陳倩倩還反複跟顧想想核對直播流程:
開場先帶觀眾逛一圈鬼屋的“日間模式”。
避開恐怖場景,專門展示那些設計精巧的古風布景和工作人員的日常。
然後,由顧想想身臨其境,帶直播間的觀眾進入各個場所探秘。
中間穿插顧想想道法演示,教直播間的觀眾練習簡單的道家心法。
最後留二十分鐘跟觀眾互動,回答關於鬼屋運營的問題。
她怕顧想想緊張,還提前錄了兩段試播視頻,陪著她一遍遍看回放,調整說話的語速和鏡頭前的姿態。
顧想想自己也沒閒著。
開播前一天,她特意將自己那套全新道士服找出來,讓陳倩倩幫忙修改。
原本寬大的袖口收窄了些,腰間加了條同色係的錦帶,既能顯出身段,又不影響做手勢。
她還對著鏡子練了好幾遍開場白,每一句話都背得滾瓜爛熟。
睡前,她還特意跟化妝間的幾個鬼聊了聊,約定好直播時讓他們以演員的身份出鏡,幫她撐撐場麵。
開播當天下午五點五十,離預定時間還有十分鐘,陳倩倩幫顧想想調整好麥克風位置,又幫她理了理道士服的衣領:“彆緊張,就當跟朋友聊天,我們都在後台看著。”
顧想想深吸一口氣,用心法調了調氣息。
六點整,陳倩倩在後台點擊“開始直播”的瞬間,直播間的在線人數就開始往上跳。
先是幾十人,接著是幾百人,不到一分鐘就突破了五百,彈幕瞬間刷了起來。
“等了這麼久,終於等到拂曉鬼屋開播了!”
“主播小姐姐真漂亮啊!是我喜歡的類型!”
“主播小姐姐穿的是道士服嗎?看上去好特彆!”
“之前看公告說有道士主播,還以為是噱頭,沒想到真的是道袍!”
“穿道袍就是道士了?和諧社會,哪來真的道士,我看是製服誘惑吧。”
“是啊,是啊,在我印象當中道士服都是又寬又大,你看她穿的這麼顯身材,明顯是擦邊。”
顧想想看著屏幕上滾動的彈幕,並沒有一條條去看,無視那些黑粉的發言,肩膀慢慢放鬆,按照提前練過的開場白,笑著開口:“大家好呀,我是顧想想,是拂曉鬼屋官方直播間的主播。今天是第一次和大家見麵,希望在接下來的直播過程中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體驗。”
她抬手轉了轉鏡頭,讓觀眾看到身後的背景。
牆上貼著幾張可愛的卡通貼紙,“現在我們在鬼屋的入口直播,等會兒會帶大家看看白天的鬼屋,然後跟我們的‘鬼朋友’們打個招呼。”
話音剛落,彈幕又熱鬨起來。
有人誇她的道士服好看,問是不是定製的。
有人好奇鬼屋的工作人員平時都在做些什麼。
還有人催著她不要廢話,趕緊動起來。
顧想想看著彈幕,嘴角的笑意更濃,原本的緊張徹底消散,開始跟著流程,慢慢把直播推向正軌。
她將手機調整到合適的角度,笑著說:“接下來咱們邊走邊逛,帶大家看看白天的鬼屋。”
說著提起支架,腳步輕快地往鬼屋內部走。
鏡頭隨著她的動作慢慢移動,將走廊兩側掛著的油紙傘、牆上貼著的古風窗花展現在觀眾眼前。
剛拐過一個拐角,突然從旁邊的木質屏風後竄出一道身影。
一身白衣,長發披散,臉上畫著淺淡的鬼妝,眼尾還貼了片銀色的花鈿。
那身影輕喊了一聲,故意往鏡頭前湊了湊,屏幕上的彈幕瞬間炸開。
“臥槽!嚇我一跳!怎麼突然竄出來,我手機都差點扔了!”
“這演員姐姐的妝好絕啊!但突然出來真的好嚇人!”
“家人們,我媽從客廳跑進來,問我為什麼對著手機尖叫,誰懂啊!”
“哎,單身久了看到女鬼小姐姐也覺得眉清目秀,簡直是大自然的饋贈。”
顧想想早有準備,非但沒慌,還笑著拍了拍那“鬼”的肩膀:“這位小姐姐,叫阿雪,她扮演的角色是幽靈,是不是很敬業?”
阿雪配合地對著鏡頭揮了揮手,還調皮地吐了吐舌頭,瞬間衝淡了剛才的驚嚇感。
顧想想嘴上說著演員,眼神卻掃過阿雪指尖若隱若現的鬼氣,話裡藏了點小玄機:“不過說起來,我以前跟師父學道的時候,倒真見過不少特殊的存在,比阿雪姐姐演的幽靈還要凶多了。”
這話一出,彈幕立刻分成了兩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道士小姐姐認真的嗎?你還真抓過鬼?”
“長得這麼清秀,看著才十八九歲吧,怎麼可能會抓鬼,噱頭而已。”
“我信!之前去鬼屋玩,就覺得裡麵的氛圍跟彆的地方不一樣,說不定真有說法!”
“樓上的彆迷信了,哪有什麼真鬼,都是影視作品裡瞎編出來的。”
“鬼是真實存在的,我小時候就見過鬼。”
顧想想看著彈幕裡的爭論,沒有急著反駁,反而放緩語速,語氣認真地解釋:“其實很多人覺得‘鬼’是迷信,但在我們道家看來,所謂的‘鬼’,更像是一種‘未散的氣息’。就像人有陽氣,而鬼則是陰性能量的聚集。人死後,因執念不散,就有可能通過某種方式,存在於這個世間。當然,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因為他們隻是一股能量磁場。”
顧想想話音剛落,直播間的彈幕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鍵,密密麻麻地滾了起來。
有人抱著好奇追問細節,也有人依舊帶著懷疑,還有人分享起了自己的類似經曆,評論區瞬間成了熱鬨的討論場。
“能量磁場?這個說法好新鮮啊!原來從道家角度看是這樣?”
“主播說得好有道理!我之前住老房子,總覺得臥室角落涼颼颼的,開空調都沒用,難道就是小姐姐說的‘陰性能量’?”
“彆自我代入了行不行!老房子涼快是因為通風不好,科學一點啊朋友們!”
“+1!我就是學物理的,所謂‘能量磁場’根本不是這麼用的,主播就是借著道家名頭編故事呢,彆信!”
“我不管科學不科學,我奶奶生前說過,她見過去世的爺爺回家,還跟她說話呢!我覺得主播沒騙人!”
“所以普通人看不到,那主播能看到嗎?你跟師父抓‘鬼’的時候,是怎麼處理那些‘陰性能量’的啊?”
顧想想看著這些彈幕,沒有回避質疑,也沒有誇大其詞,隻是笑著繼續解釋:“大家不用急著爭論‘有沒有’,其實我們不用把‘陰性能量’想得多可怕。就像剛才說的,它更像一種‘沒散掉的執念’。有的可能是舍不得家人,有的可能是還有沒完成的事,大多時候‘他們’不會主動打擾人。”
“當然也有些特殊的群體可以看到他們。比如體弱多病的人,因為自身陽虛,陽氣撐不起‘屏障’,就容易感知到這些陰性能量的存在。還有小孩子,他們剛出生沒多久,心神還沒被塵世的雜念裹住,偶爾也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有可能看到,他們隨著年歲增長,陽氣慢慢減弱,就像快要燃儘的燭火,‘屏障’變淺了,偶爾能感知到這些存在。不是說一定是壽終正寢的征兆,更多是身體機能變化帶來的感知。”
她頓了頓,又坦然提起自己的身份:“還有我們道家弟子或是一些異能群裡,通過特定的‘開天眼’儀式,也能主動打開感知通道。但這不是什麼‘神通’,更像多了一種‘觀察方式’,而且開眼後要守的規矩很多,不能隨便窺探,也不能拿這個去驚擾陰性能量。否則,不僅會打擾到他們,也會得到反噬。”
這話剛落,彈幕瞬間炸出更多討論。
“我爺爺走之前半個月,總說看到我太奶奶來拉他的手,當時我們都以為是他糊塗了,現在聽主播說,突然有點懂了……”
“天眼?聽起來好酷!是不是像電影裡那樣,能看到滿大街的‘鬼’啊?”
“那主播現在是開著眼的嗎?能看到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嗎?”
顧想想沒有回避開天眼的疑問,卻也沒誇大其詞:“開天眼後不是滿世界都能看,更像有了篩選能力。平時不用的時候,跟普通人沒區彆,隻有刻意凝神時,才能感知到周圍的陰性能量,而且大多是平和的,不會像電影裡演的那樣遍地都是。”
彈幕裡還有人追問“開天眼難不難”,想要看到鬼應該怎麼做。
她笑著搖了搖頭:“這個不建議大家好奇嘗試,道家開眼講究時機和心性,心性不穩的人強行開眼,很容易被雜亂的氣息乾擾,反而會讓自己心神不寧。普通人把穩住自己的陽氣做好,就足夠了。”
直播間彈幕瞬間爆炸。
“主播!快講講怎麼穩住陽氣啊!我感覺自己最近總沒精神!”
“心性不穩是啥意思?是不是脾氣不好就不行啊?”
“時機是等特定日子嗎?還是自己感覺準備好了就行啊?”
“普通人就老老實實穩住陽氣是吧?那平時多曬太陽算嗎?”
“穩住陽氣除了曬太陽,還有彆的方法不?求支招!”
顧想想看到這一條條提問,眼睛彎了彎,順著話題往下說:“你們問得都特彆好,‘攢陽氣’和‘穩陽氣’其實是一回事,而且方法都特彆日常,不用搞什麼複雜的儀式。首先最基礎的就是,好好吃飯,好好睡覺,晚上彆熬夜,儘量在子時前睡,子時是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熬太晚就像把剛冒頭的‘小火苗’澆滅;平時多吃點溫熱的東西,比如薑茶、小米粥,彆總喝冰飲、吃生冷的,這些都會耗損身上的陽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話剛落,彈幕立刻有了共鳴。
“我天天熬夜到兩三點,難怪總覺得手腳冰涼,原來在耗陽氣!”
“我夏天能一天喝三杯冰奶茶,現在聽主播這麼說,突然不敢喝了!”
“我媽總讓我曬被子,說能驅潮氣。”
她看著彈幕裡還有人追問“運動算不算”,繼續解釋:“運動也算!但要選溫和的運動,比如散步、打太極,彆搞那種大汗淋漓的高強度運動。出汗太多會泄陽氣,反而適得其反。就像澆花,一次澆太多會淹根,少量多次才剛好,攢陽氣也是這個道理。”
這時,有觀眾發彈幕問:“那主播是不是陽氣特彆旺,所以不怕那些‘不乾淨的東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