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是雙刃劍,能傷敵,亦能傷己。對方勢大,完全可以反咬一口,汙蔑報告是偽造,是他林淵為了政治目的惡意構陷。到那時,一場嚴肅的刑事案件,就會被攪成一地雞毛的口水戰,真正的主犯,反而能趁亂脫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交給江城市紀委?
更是笑話。讓陳光的下屬去查陳光,無異於請黃鼠狼去看雞窩。
他現在手裡的,是核武器。核武器不能用來當鞭炮放,聽個響。它必須精準地投送到敵人的指揮部,一擊之下,讓整個敵方陣營灰飛煙滅,連一絲反抗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這封舉報信,必須越過江城,直接遞到省裡。
而且,不能隻遞給一個部門。
林淵的腦海中,浮現出省政府的組織架構圖。
省環保廳,管汙染,有執法的權力。
省紀委,管乾部,有查人的權力。
一份舉報,同時送往兩個互不隸屬、職能交叉的最高省級機關。環保廳接到舉報,看到裡麵涉及重大腐敗,不敢不向紀委通報;紀委接到舉報,看到裡麵涉及駭人聽聞的環境犯罪,更不可能坐視不理。
這就像兩把鑰匙,必須同時插入,才能打開這把鎖死青陽縣的罪惡枷鎖。
打定主意,林淵再無半分猶豫。
他重新打開電腦,新建了一個文檔。
他沒有急著寫控訴的文字,而是先將所有的證據,分門彆類,整理得清清楚楚。
第一部分:核心證據。
國科環境檢測中心的權威報告全文,附上他自己拍攝的、工廠直排劇毒廢水的視頻。這是“鐵證”。
第二部分:利益鏈條。
他繪製的宏業化工廠與江海投資的股權穿透圖,陳斌的履曆變化,以及陳光與此事的關聯分析。這是“脈絡”。
第三部分:受害者情況。
村民們的病情照片,醫院的診斷書,以及父親那本記錄著工廠三年多排汙曆史的筆記本掃描件。這是“人證”。
第四部分:地方保護傘。
縣環保局那份“合格”報告,以及環境監察車在排汙口“巡邏”的視頻截圖。這是“幫凶”。
所有材料整理完畢,形成了一個邏輯嚴密、證據確鑿的完美閉環。
最後,他才開始寫那封舉報信的正文。
他沒有用煽情的語言去描述村民的苦難,也沒有用憤怒的詞句去控訴罪犯的惡行。通篇文字,冷靜、客觀、克製,像一個外科醫生在解剖一具屍體。
“致省紀委、省環保廳各位領導:”
“我叫林淵,現任江城市檔案局副局長。今以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及國家乾部的雙重身份,實名舉報青陽縣宏業化工廠長期、惡意、超標排放劇毒汙染物,以及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涉及江城市部分領導乾部的嚴重瀆職與腐敗問題……”
他將自己的身份放在了最前麵。
一個在職的、前途光明的市直單位負責人,用自己的政治生命做抵押,來進行實名舉報。這封信的分量,瞬間就與那些匿名的、道聽途說的舉報信,劃開了天壤之彆。
這是一種陽謀。
我把我自己,也當成了籌碼,壓上了賭桌。
陳光,你敢不敢跟?
寫完最後一個字,林淵通讀三遍,確認沒有任何疏漏。他將所有文件打印出來,厚厚的一遝,足有上百頁。他又買來兩個一模一樣的大號牛皮紙信封,將材料一分為二,分彆裝好。
做完這一切,窗外的天色已經再次暗淡下來。
他沒有叫外賣,也感覺不到饑餓。他衝了個澡,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看著鏡子裡那個雙目通紅、眼神卻銳利如刀的自己,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風暴,就要來了。
他拿起兩個沉甸甸的信封,走出酒店,沒有打車,而是在夜色中步行了半個多小時,來到一個偏僻的老式郵筒前。
這裡沒有監控,行人稀少。
他拉開郵筒厚重的投遞口,將兩個決定無數人命運的信封,一左一右,塞了進去。
“哐當——”
信封落入郵筒深處,發出一聲沉悶的回響。
那聲音,像是喪鐘,也像是衝鋒的號角。
ps:這封石破天驚的舉報信,會最先在哪一邊激起浪花?是雷厲風行的紀委,還是專業對口的環保廳?
喜歡官場天眼:我能看到清廉值請大家收藏:()官場天眼:我能看到清廉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