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林淵的反擊開始了!一份“自查報告”!
秘書的聲音在空曠的辦公室裡,顯得格外清晰,甚至帶上了一絲回音。
“他說……是《關於我局主動開展財務自查,並對曆史遺留問題進行梳理的報告》。”
“他還說,這是這次審計工作的重要成果,懇請您……審閱指正。”
陳光猛地回過頭,眼神像兩把淬了冰的刀子,直直地釘在秘書臉上。
報告?
林淵送來的報告?
審閱指正?
這幾個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極致的荒誕感,讓陳光胸中那股剛剛平息下去的怒火,再次“騰”地一下竄了起來。
這算什麼?挑釁?示威?還是打完左臉,再把右臉伸過來,客客氣氣地問你手疼不疼?
“拿過來。”陳光的聲音從牙縫裡擠出來。
秘書如蒙大赦,將那個薄薄的牛皮紙文件袋,小心翼翼地放在了距離陳光最遠的一處桌角,然後如同躲避瘟疫一般,躬著身子,悄無聲息地退了出去,還體貼地帶上了門。
辦公室裡,隻剩下陳光和那個文件袋。
它就那麼靜靜地躺在那裡,像一個潘多拉的魔盒,散發著不祥的氣息。
陳光沒有立刻去碰它。他重新走回落地窗前,點上了一根煙,試圖讓尼古丁來平複自己狂跳的心臟。他凝視著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可那些熟悉的景物,此刻在他眼中卻變得無比陌生。
他感覺自己正站在懸崖邊上,而林淵,那個他從未正眼瞧過的年輕人,正微笑著,一步步將他往崖邊推。
一支煙抽完,陳光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倒要看看,這個林淵的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他走回辦公桌,扯開文件袋的繩扣,抽出了裡麵的報告。
封麵上,是打印得工工整整的黑體大字,標題下麵還有一行小字:呈報市委市政府,懇請審計局聯合指導。
陳光冷笑一聲,這姿態做得可真足。
他翻開了第一頁。
通篇都是官樣文章。先是熱情洋溢地感謝市委市政府對檔案局工作的高度重視,感謝審計局同誌們“不辭辛勞、廢寢忘食”的監督指導。字裡行間,充滿了對這次審計工作的“肯定”與“讚揚”,仿佛這不是一場來者不善的突擊檢查,而是一次上級派來傳經送寶的慰問。
陳光看得眼角直抽,他幾乎能想象出林淵寫下這些文字時,臉上那副人畜無害的誠懇表情。
“虛偽!”他低聲咒罵了一句,不耐煩地往後翻。
報告的第二部分,是關於“審計成果”的總結。林淵將審計組提出的幾條“口頭建議”——比如票據粘貼要更規範、科目分類可以更細化——全部鄭重其事地列了上來,並附上了檔案局下一步的詳細整改計劃,責任到人,時限明確。
態度之端正,反應之迅速,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陳光感覺自己的拳頭又硬了。這哪裡是報告?這分明是一份功勞簿!林淵正拿著他陳光親自遞過去的筆,在自己的功勞簿上,一筆一劃地寫上“清正廉潔”、“業務精湛”、“從諫如流”!
他強忍著將報告撕碎的衝動,繼續往後翻。
終於,他翻到了報告的最後一部分,標題是:《關於楊坤同誌任職期間部分財務曆史遺留問題的初步梳理》。
來了。
陳光的眼神瞬間變得銳利起來。
他知道,這才是這份報告真正的核心。前麵那些,不過是惡心人的開胃菜。
他猜想,林淵是想通過徹底清算前任,來與過去的檔案局做切割,進一步鞏固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手段雖然不高明,但很實用。
報告裡羅列了五六條楊坤時期的爛賬,每一條都寫得含含糊糊,點到即止。比如某筆大額辦公用品采購,合同價遠高於市場價;又比如一筆去向不明的“宣傳費用”,隻有一張白條,沒有任何明細。
這些問題,在之前的窩案中,紀委早已查得七七八八。林淵現在拿出來,無非是新瓶裝舊酒,再表一次忠心。
陳光看得意興闌珊,心中對林淵的評價又低了幾分。看來,這小子也不過如此,黔驢技窮了。
就在他準備將報告合上,扔進碎紙機時,他的目光,不經意地落在了其中一條爛賬的附件上。
那條爛賬的內容是關於一筆高達十八萬元的“檔案數字化技術谘詢費”,支付給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而這家公司在收款後不到三個月就注銷了。報告的正文裡,林淵用很客觀的語氣寫道:“該筆費用審批流程異常,且未能提供任何實質性的技術谘詢服務成果,存在資金套取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