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黃昏。夕陽的餘暉將s市的天際線染成一片金紅,港口區燈火漸次亮起,如同鑲嵌在海岸線上的明珠。然而,在這片繁華景象之下,一股無形的緊張氣氛正在3號碼頭區域悄然彌漫。
林燁站在“悅來客棧”狹小的房間裡,最後一次檢查自己的偽裝。他換上了一套略顯寬大的港務局製服,戴著一頂壓得很低的帽子和一副平光眼鏡,臉上還做了些簡單的修飾,讓輪廓看起來更硬朗一些。鏡子裡的人,與平時的林燁有七八分相似,但氣質迥異,更像是一個沉默寡言、埋頭工作的基層稽查員。
他摸了摸胸前口袋裡的證件——“林海,港務局特勤科稽查員”。冰冷的塑封卡片,此刻卻重若千斤。這是通往龍潭虎穴的門票,也可能是他的催命符。
趙衛國沒有再出現,也沒有任何消息。這反常的寂靜,讓林燁心中那根警惕的弦繃得更緊。但他已經沒有退路。按照計劃,聯合檢查小組將在“遠星號”靠泊後一小時內登船。他必須準時出現在集合點。
他深吸一口氣,將匕首和信號器貼身藏好,玉佩和令牌緊貼胸口。感受著那熟悉的溫熱,他混亂的心緒稍稍平靜。無論前方是什麼,他都必須走下去。
推開房門,他融入傍晚街道的人流中,向著3號碼頭指定的集合地點——港務局調度中心側門走去。
一路上,他敏銳地察覺到港區的氣氛確實不同尋常。巡邏的警察和港務保安數量明顯增多,關鍵路口設置了臨時檢查點,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山雨欲來的壓抑感。顯然,“上麵”確實加強了戒備,但這是為了保護,還是為了“放長線釣大魚”的監視?林燁不得而知。
來到調度中心側門,已經有三四個人等在那裡,都穿著類似的製服,神色嚴肅。一個戴著眼鏡、看起來像是小組負責人的中年男人正在核對名單。
“林海?”看到林燁走近,負責人抬頭問道,語氣平淡。
“到。”林燁壓低聲音回答,遞上證件。
負責人仔細看了看證件,又打量了一下林燁,似乎在確認身份。林燁屏住呼吸,保持鎮定。幾秒鐘後,負責人點了點頭,在名單上打了個勾:“歸隊。這次是臨時抽調的聯合檢查,重點查消防和危險品,都機靈點,彆惹麻煩。”
“明白。”林燁應了一聲,站到隊伍末尾,暗中觀察其他組員。這些人看起來都是普通的港務人員,不像是“上麵”安排的接應。看來,他的身份偽裝確實隻有趙衛國和極少數人知道。
不久,一輛中巴車開來,眾人上車,駛向3號碼頭。
越是靠近碼頭,氣氛越是緊張。3號碼頭已經被臨時封鎖,入口處有持槍警察把守,隻允許檢查小組的車輛進入。遠遠地,林燁已經能看到那艘停靠在泊位上的巨輪——“遠星號”。
那是一艘萬噸級的散裝貨輪,船體斑駁,顯得頗有年頭,桅杆上懸掛的旗幟在晚風中獵獵作響。從外表看,它與港口裡其他貨輪並無太大區彆,平凡得甚至有些不起眼。但林燁知道,這平靜的外表下,隱藏著足以掀起驚濤駭浪的秘密。
中巴車在碼頭警戒線外停下。小組負責人下車與警方交接後,示意大家步行登船。
踏上通往舷梯的引橋,海風帶著鹹腥味撲麵而來。林燁的心臟不受控製地加速跳動,每一步都走得異常沉重。他能感覺到,暗處有無數道目光正審視著他們這支小小的檢查隊伍。
舷梯口,幾個穿著船員製服、膚色各異的外籍水手等在那裡,臉上帶著職業化的微笑,但眼神深處卻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一個戴著船長帽、大腹便便的中年白人男子迎了上來,用帶著口音的英語說道:“歡迎登船檢查,我是船長史密斯。”
小組負責人上前交涉,出示證件,說明來意。史密斯船長笑容可掬,表示配合,並示意大副帶領檢查小組分頭行動。
林燁被分到了負責檢查生活區和部分公共區域的兩人小組,同組的是一個叫老李的老稽查員。這正合他意,生活區更靠近船長室和通訊室。
登船的過程比預想的要順利,黃文彬或其黨羽並沒有出現。但這反而讓林燁更加不安。暴風雨前的寧靜,往往預示著更猛烈的風暴。
“遠星號”內部比想象中要陳舊,走廊狹窄,空氣中彌漫著機油、汗味和一種難以言喻的沉悶氣息。船員們各司其職,看似正常,但林燁憑借強化後的感知,能隱約察覺到一種壓抑的緊張感。一些船員的眼神閃爍,似乎在刻意回避與檢查人員的接觸。
老李是個經驗豐富的老手,按部就班地檢查著消防設施、應急通道和衛生情況,不時在本子上記錄著。林燁則一邊配合,一邊暗中觀察,記憶著船體結構和人員分布。
當他們檢查到上層甲板,靠近船長室區域時,林燁胸口的玉佩突然傳來一陣極其微弱的、但異常清晰的悸動!不是預警,而是一種……共鳴?仿佛有什麼東西在船長室方向,與玉佩產生了感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是“深藍之心”的能量晶體?還是……彆的什麼?
林燁心中一動,必須想辦法進入船長室!
機會很快出現。老李在檢查走廊儘頭的滅火器時,發現壓力不足,需要找船方人員確認。他讓林燁在原地稍等,自己去找大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