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然想到一切,唯獨沒有想到科舉試卷的評閱。
因為人數眾多,接近三百萬的學子,所答的考題皆由各地吏治司進行評閱,
這就導致各地吏治司的人數完全不夠用,
從而導致一些試卷評閱的不公正。
吏治司,王擎天看著那幾大箱子,愁眉不展,吏治司的官員不如其他幾司的官員多,
幾大箱子的試卷達到上萬之多,
吏治部的要求是需要在十五天的時間內將所有的成績評閱出來,
這十五天可不止包含評閱的時間,還包括將所有的評閱成績送往吏治部封存。
吏治司不能按時評閱完的消息不脛而走,
李治等人第一時間前來慰問,可因為試卷保密的原因,地方駐軍駐守在吏治司,不允許任何人進出,
就算是他們這司長想要進去都不可能,
待在裡麵的王擎天真的很想找人來幫助自己,
無奈,所有的提議都被鎮嶽軍拒絕,試卷隻能由吏治司的官員來評閱,不允許任何無關人員參與。
沒能見到王擎天李治等人怎麼會輕易放棄?
通過各種方式,聯係到吏治司裡的官員,想要他們行一些便利,
得知吏治司的官員都不清楚自己批閱的試卷是誰的,李治等人終於放棄自己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不過大量的試卷導致吏治司的官員疲憊不已,一些試卷沒能完全公正的評閱。
.....
十五日後,
一份份帶著名字與成績的名單送到吏治部,再由吏治部的官員送到皇宮,
“皇主”
“餘鞅求見”
“讓他進來”
看到餘鞅手中抱著的箱子,江浩然知道應該是名單出來了。
“餘鞅”
“科舉合格的人數有多少?”
“皇主”
“三百萬人參加科舉”
“達到合格的四十萬人”
江浩然一愣,他沒有想到合格的人數竟然這麼少?
要知道這還是初次科舉,後麵還有兩次科舉才會為那些學子授予官位,
四十萬人參加,到時候還能剩多少人?
“各地評分最高的拿來”
四十份最高的試卷放在書桌上,江浩然隻是看了第一份試卷就已經完全沒有興趣看下去,
自己所出的試題,這上麵答得簡直是不堪入目。
所有的回答完全依照舊習回答,
自己哪還有什麼興趣去看下去,至於這四十萬考生暫時讓他們任職的想法,也蕩然消散。
餘鞅走後,
抱著最後一絲想法,江浩然還是耐著性子翻閱下去,
看著那些試卷,
江浩然都有將各地吏治司的官員撤職的想法,
明明是很好的想法,在他們的眼中卻是粗鄙不已,給的極低的評價。
反倒是那些答得一無是處的試卷,在他們的眼中倒是評價極高,
江浩然猛的意識到,並不是大商沒有人才,而是那些挑選人才的官員不具備相應的資格,這才導致大多數的有識之才被埋沒。
“看來需要對吏治司的人進行變換啊”
....
正當吏治司的官員等待京都的讚譽時,一紙猝不及防的旨意讓他們傻眼,
“皇主有令”
“大商疆域內所有吏治司官員”
“即日起全部進京”
知道這個消息後,各地吏治司的官員反應不一,
王誌海知道後,第一時間將王擎天找回去,
“爹”
“你找我?”
王誌海盯著兒子,眼神肅然,
“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