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州地勢險要,若先滅此路,日後入川更為便利。”
林辰輕笑:“劉焉不過守家之犬!”
“如今年邁,益州易主在即,待其內部動蕩,再取益州不遲。”
“此時我親自出手,未免小題大做。”
秦瓊上前肅然道:“莫非是張津?”
“張津在南境猖狂,主公雖派關將軍率騎兵征討,但兵力有限。”
“主公欲先除之?”
林辰望向南方:“張津跳梁之輩,雲長斬之如反掌觀紋。”
“何須我勞神?”
嶽飛凝望北方,沉聲道:“主公之意……是曹操?”
林辰頷首:“曹操占據三州,根基穩固。”
“宛城乃荊襄咽喉,一旦失守,曹操便可多路進犯,後患無窮。”
“因此,宛城絕不能有失。”
“再者,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百姓及忠漢之士紛紛歸附。”
“正因如此,其麾下人才濟濟。”
“絕不可任其坐大!”
嶽飛、趙雲、秦瓊齊聲應道:“願隨主公立功,萬死不辭!”
林辰遙望宛城,豪情頓生:“傳令全軍休整,隨後兵發宛城。”
“降卒願留者,編入樊城守軍;願去者,發放盤纏遣返。”
“今夜務必處置妥當。”
“可明白?”
襄陽城。
戰火仍在蔓延,城牆上下的堆積如山,鮮血浸透了整片土地。
這一晚,周瑜心中莫名湧起一陣不安。
直到東方泛白,他仍未合眼。
軍營大帳內,孫策望著周瑜那雙布滿血絲的眼睛,關切道:公瑾,昨夜沒睡好?
要不先回去歇息?
你可是全軍的頂梁柱,千萬不能倒下。
周瑜擺了擺手:無妨,隻是心神不定。
可能是葫蘆穀口那邊遲遲沒有動靜,有些焦躁。
等這場戰事結束,自然就能安心了。
提到葫蘆穀口,孫策不禁問道:你是在擔心林辰識破我們的計策嗎?
我覺得不太可能。
這個計劃環環相扣,天衣無縫,連我都歎為觀止。
林辰又不是神仙,怎能看穿其中奧妙?
打仗就像垂釣,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林辰此刻正在暗中觀察,尋找破綻,我們就是要和他比誰更沉得住氣。
時間站在我們這邊。
我們等得起,他呢?
放寬心!
周瑜輕歎道:對付旁人,我從不懷疑。
但林辰......
他可是屢屢創造奇跡的人啊。
誰知道會不會......
罷了,在結果出來前,說這些都無益。
孫策摟住周瑜的肩膀:這就對了!
來,咱們痛飲幾杯!
來人,取酒來!
話音未落,帳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一個聲音高喊道:報!葫蘆穀口傳來軍情!
葫蘆口有戰報傳來?
孫策先是一怔,隨即欣喜若狂:公瑾,定是捷報!
快問問是否生擒了林辰。
傳令兵,速速進來!
帳外斥候應聲而入,單膝跪地行禮。
周瑜輕搖羽扇:戰況如何?可曾全殲敵軍?
斥候麵露難色,支支吾吾不敢作答。
孫策尚未察覺異常,仍滿心期待地追問戰果。
倒是周瑜看出端倪,沉聲道:直言無妨。
我軍...全軍覆沒,降卒無數......
孫策如遭雷擊,失聲喊道:荒謬!天衣無縫的計劃怎會......
斥候詳述戰場慘狀後,孫策呆若木雞。
僅用十八騎就擊潰兩萬大軍?
周瑜遣退斥候,歎道:終究是小覷了林辰。
本以為他百戰百勝,武藝冠絕天下,心中必然帶著幾分傲氣。
這種傲氣和自信會讓他直麵所有挑戰。
即便心生疑慮,也會堅持己見,親自查證。
沒想到林辰竟能壓下心中疑惑,暗中留了退路。
淩操將軍和周泰將軍已竭儘全力。
此戰是我指揮不力。
都是我的過錯!
孫策擺手道:與你何乾?
兩萬大軍竟擋不住二十人,傳出去豈不貽笑大方。
這又怎能怪公瑾的計謀?
如今計劃失敗,林辰接下來會如何行動?
是會來對付我們,還是去攻打江陵的劉備與袁術?
周瑜搖頭道:他應當不會先對付我們。
那他會去哪裡?
周瑜答道:逐個擊破。
當今天下諸侯紛紛出兵,正是林辰各個擊破的好時機。
我們與林辰在江陵、襄陽激戰正酣,其他諸侯自然放鬆警惕。
但事與願違。
我們這麼快就敗下陣來。
兩次交鋒,林辰都以完勝之姿碾壓我們。
如今我軍士氣低落,已不成威脅。
所以說......
唉!!!
林辰當真是可怕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