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以天子詔令征討叛逆,天下自可安定。”
“明公將留名青史,受萬世景仰。”
曹操頷首,目露讚許之色。
但他並未立時決斷,轉而望向戲誌才。
戲誌才朗聲道:“文若之策雖善,然聯軍共討,當以誰為盟主?”
“天子年幼,若似當年十八路諸侯伐董,各存私心,必難攻克函穀。”
“可號令群雄分進合擊,不必合兵。”
“關中雖有崤函天險,然攻伐之路非止一條。”
“益州軍可自漢中北上襲取天水!”
“荊州兵能出武關、青泥隘直逼藍田。”
“此二路皆為漢室宗親,豈會坐視林辰猖獗?”
“更有涼州馬騰韓遂,素以漢臣自居。”
“若使其自西涼發兵,多路齊攻。”
“林辰首尾難顧,破之易如反掌!”
“河北袁紹與公孫瓚正鏖戰,無論誰勝皆成北方雄主。”
“屆時縱有天子詔令,若無實力,如何號令二虎?”
“不如趁其未分勝負,迫其共伐函穀。”
“隻要諸軍互為製衡,滅林辰不過囊中取物!”
曹操聞言目光炯炯。
荀彧與戲誌才之謀各有所長——前者意在匡扶漢室,借林辰之事收服諸侯;後者則為曹操籌劃,欲令其於亂局中漁利。
曹操何等機敏,自然明白其中利害。他本無稱雄之意,但也不願將大權交予年幼天子。
略作思量後,曹操沉聲道:"迎奉天子乃臣子本分,事不宜遲。不過討伐林辰與當年討伐董卓不同。人心難測,上回就險些栽在這些人手裡。唯有自身實力強盛,方是根本依靠。"
荀彧正欲進言,卻見夏侯惇、曹仁等將領紛紛附議,隻得將話咽回。無論如何,曹操既已答應迎駕,朝廷便可得一時安穩。
見荀彧未再反對,曹操暗自寬心。他與荀彧素來相得,不願因此生出嫌隙。如今荀彧顧全大局,正是最好結果。
"文若、子孝隨我赴洛陽迎駕。"曹操目視遠方,"其餘人等負責擴軍備戰。"
"諾!"
眾人領命退下後,曹操遙望長安方向,低聲自語:"林辰...能一招斬殺呂布?雖說匹夫之勇不足為懼,但公然僭越、藐視皇權,與天下諸侯為敵,豈能長久?且讓我看看你有幾分能耐。"
此刻曹操眼中閃爍著深邃的光芒。
東漢末年,軍帳中燭火搖曳。
袁紹端坐主位,神情陰鬱地摩挲著手中絹帛。左側席間依次坐著沮授、田豐,右側則是審配與郭圖。案幾上來自關中和洛陽的戰報猶帶驛馬汗氣,將肅殺氣氛又添三分。
"林辰七日連破董卓十五萬大軍。"袁紹指尖重重碾過竹簡上墨跡,"先敗呂布於澠池,再破張濟於新豐,昨夜又傳來胡軫敗走的消息。"
燭火爆開一個燈花,映得郭圖眼角細紋分外清晰。這位潁川謀士率先打破沉默:"公孫瓚已是強弩之末。隻要再困他三個月,幽州..."
"荒謬!"田豐突然拍案,驚得侍從手中銅爵一顫。老謀士指著洛陽方向:"曹操挾持天子遷都許昌,這檄文分明是要..."
"元皓稍安。"沮授按住同僚衣袖,轉向袁紹時眼中精光暗藏:"林辰若真如傳言能引天雷助戰,此刻不發兵,他日必成心腹大患。"
審配冷笑出聲:"隔著曹操、張楊兩鎮去討伐?怕是我軍剛到河內,公孫瓚就要..."
爭論聲被袁紹抬手截斷。這位四世三公的後裔盯著搖曳的燭火,突然問起毫不相乾的事:"聽聞林辰麾下那個叫賈詡的謀士,當年在洛陽太學..."
帳外忽起大風,將未束緊的帳簾掀起一角。遠處營火明滅間,隱約可見哨兵槍尖上的紅纓在夜色中翻飛。
我軍當前與公孫瓚相持不下,雖稍占上風,卻難以速勝。不如順勢而為,分兵前往函穀關以示響應。如此既可堵住眾人議論,又能借機與公孫瓚暫時休戰,暗中拉攏幽州各大世家。
中山甄氏掌控北方近半糧運,其勢力不容小覷。若得甄家援手,我軍糧草難題迎刃而解,剿滅公孫瓚不過舉手之勞。
沮授話音剛落,田豐立即附和:"此計甚妙。朝廷詔令表麵遵從即可,但必須有所行動。憑袁氏四世三公的聲威,定能在此期間爭取各地豪強支持。隻要這些世家不再觀望,平定幽州指日可待。"
袁紹聞言愈加動心:"甄氏乃幽州世家之首,我屢次示好未得回應。公與可有良策?"
沮授微笑道:"甄逸膝下有五位才貌雙全的千金。若能結成之好..."
袁紹撫掌大笑:"妙計!就依公與所言!"
與此同時,平原縣衙內。
劉備捧著朝廷新頒詔書反複研讀,對林辰近日所為深感震驚——一日克長安,兩日內誅董卓、斬呂布、破郿塢,件件皆驚天動地。
"二位賢弟,曹操傳詔共討林辰,你們意下如何?"
張飛怒目圓睜:"黃巾逆賊,豈能不除?"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遵從朝廷旨意,征討林辰勢在必行。”
關羽卻擺手道:“三弟此言差矣。”
“天子年幼,言行皆受曹操操控。”
“此令實為曹操所下,非陛下本意。”
“我們已應允公孫瓚守衛青州,此時離去,恐令其陷入兩難境地。”
張飛急不可耐:“二哥所言有理,但林辰能斬殺呂布,曹操手下那些庸碌之輩豈能抵擋?”
“若我兄弟三人不出手,待其穩固根基,衝出函穀關,豈不更加棘手?”
“大哥,你怎麼看?”
劉備沉思良久,在房中來回踱步。
最終神色堅定道:“先去許昌麵見陛下!”
“哦?”
劉備肅然道:“陛下詔令已傳遍天下。”
“袁紹縱有異心,此時也不敢輕舉妄動。”
“我雖為漢室宗親,卻未經朝廷認可。此去許昌,一要查探曹操忠奸,二要重續宗譜。”
“至於後續行動,且觀時局變化。”
“我兄弟見機行事。”
“無論如何,定要重現當年十八路諸侯討董之威,讓天下知曉我等實力。”
此言一出,關羽當即應允。
他鄭重抱拳:“全憑兄長定奪。”
張飛暗自欣喜,遙望長安方向,心中發狠:林辰你這廝給小爺等著,必取你項上人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