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眼前浮現那道劈開赤兔馬的刀光,嘴角慢慢揚起。
戲誌才轉身傳達軍令。
曹操策馬上前相迎。
"玄德兄,辛苦你了!"
"方才見你與雲長身陷險境,恨不能親自出手相助。"
"幸得二位洪福齊天,方能轉危為安。"
曹操絕口不提林辰放人之事,以免傷了二人顏麵。
即便如此,劉備關羽仍麵色陰沉。
劉備低歎:"今日慘敗,三弟殞命,實乃平生大辱。"
"孟德兄,我等已無心再戰,請容先行告退。"
曹操急忙拉住劉備:"玄德兄!此戰關係大漢存亡,你身為皇叔,豈能袖手旁觀?"
"勝敗乃兵家常事,大丈夫當效仿高祖,十敗而後得天下。"
這番話說得擲地有聲。
劉備一時語塞。
他心知此戰必敗,更恐再遇林辰時性命難保。
沉默良久,劉備輕聲道:"孟德兄雄兵在握,何需敗軍之將相助?"
"麾下猛將如雲,必能誅殺林辰,為朝廷除害。"
見其去意已決,曹操不再挽留。
"既如此,願玄德兄一路順遂。"
"若他日歸來,曹某定當倒屣相迎。"
劉備輕點下頜,與關羽並肩步入熙攘人群。待曹操身影徹底消失於視線,關羽壓低聲音:"大哥當真意興闌珊,決意遠離廟堂?"
"昔在許都,天子對兄長期望甚殷,盼能匡扶漢室,製衡曹操兵權。"
"彼時大哥慨然應允,何故今朝改弦更張?"
"三弟之歿雖仇深似海,終屬私怨,豈能以私廢公?"
"況林辰網開一麵饒我兄弟性命,縱有良機亦當......"
話音未落便化作一聲長歎,青龍偃月刀的主人眉宇間儘是躊躇。
劉備抬手搭上雲長肩甲:"賢弟素重義節,明辨公私。林辰實乃漢室逆臣,與我等既有血仇,更兼國恨。"
"豈能因其刹那憐憫而忘大義?如此何以麵對托付重任的天子?"
"又當如何告慰三弟在天之靈?"
關羽聞言,眸中陰翳漸散。"此事容後再議,眼下該往何處?"
劉備目光如炬:"二弟以為,留守朝堂真能助陛下重掌權柄否?"
思忖良久,美髯公緩緩搖頭:"兵權儘歸曹孟德,虎口奪食談何容易。"
"正是。"劉備撫掌,"即便隨曹返許,亦難有作為。欲興漢室,當另謀出路。"
"徐州陶恭祖年邁體衰,日前暗談時已有讓賢之意。"
"稍後若於亂軍中救其脫險,有此再造之恩,何愁不得徐州?"
"屆時廣納賢才,何愁大業不成!"
關羽丹鳳眼中精光乍現:"原來兄長早有成算,倒怕你真要歸隱林泉。"
劉備按劍而立,目光灼灼如烈焰:"天子厚望未償,三弟血仇未報,豈敢言退!"
傳令,隨我奔赴徐州將士所在!
兩兄弟目光交彙,隨即朝著人潮最洶湧處疾馳而去。
徐州軍營。
戰事初起,陶謙便在曹豹護送下退守中軍。
因曹操嚴令不得撤退,原本打算撤離的陶謙隻得強壓逃亡之念。
雖不知兵,卻也明白主帥乃三軍之魂。
若他遁走,全軍士氣必將潰散。
待兩軍交鋒,他才驚覺聯軍與林辰實力懸殊之大。
僅數百突襲騎兵,已令數萬大軍左支右絀。
待背嵬軍突入徐州軍陣,戰局徹底崩壞。
曹豹忙於整飭部眾,無暇顧及陶謙安危。
亂軍之中,陶謙身側親衛漸稀。
而林辰鐵騎卻愈聚愈眾。
突圍無望,陶謙麵如死灰。
值此絕境,忽聞熟悉喝聲:
"涿郡劉備在此,速速退避!"
"雲長,隨我殺入敵陣,救出陶公!"
劉關二人率數十親衛破陣而入。
見得陶謙滿麵血汙,劉備目中淚光閃爍:"救援來遲,使陶公蒙塵,備罪該萬死!"
陶謙動容道:"素聞劉使君仁義蓋世,今日始信其真。"
關羽沉聲催促:"陶公、兄長,此地凶險,速離為要!"
劉備雙劍交擊,朗聲喝道:"徐州兒郎聽令,護持陶使君突圍!"
"殺!!!"
"諾!!"
...............
函穀關前,血戰未休。
哀嚎、喊殺、怒喝之聲不絕於耳。
激戰之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雙方猛將間的生死對決。
原本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等人接到的命令僅是牽製敵將,阻止其支援林辰。
但隨著林辰瞬殺張飛、正麵對決擊潰關羽劉備,他們的牽製任務已然完成。
正欲抽身撤離的眾人卻接到曹操新指令——繼續纏鬥。
這令典韋等人心中暗罵,卻也隻能無奈執行。
戰場側翼,許褚逐漸力不從心。
他與宇文成都本有實力差距,全賴典韋飛戟牽製才勉強周旋。
隨著林辰方捷報頻傳,宇文成都愈戰愈勇。
鳳翅鎦金镋每記橫掃都會在許褚體內留下暗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典將軍可恢複好了?"
"末將快撐不住了!"
聽聞求援,典韋眼底泛起苦澀。
先前硬接宇文成都重擊已傷及肺腑,此刻外強中乾,貿然出手隻會暴露破綻。
但若坐視不管,許褚恐將命喪於此。
思及此,他再次擲出短戟。
「典韋飛戟發動,武力+15,疊加古之惡來特性,當前武力值142」
狂暴氣息驟然席卷戰場。
"許褚速退!"
許褚不假思索閃身避讓。
宇文成都嘴角微揚。
他等待多時。
豈會在同一招式上栽兩次跟頭?
隻見他嫻熟地側身貼向馬腹,短戟呼嘯著掠過頭頂,將後方數名曹軍士兵貫穿。
慘叫聲中,普通士卒根本無力抵擋這記飛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