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世家因利益往來,方對甄家禮讓三分。”
“此次聯姻,袁紹已拉攏博陵崔氏、任丘趙氏、安喜王氏、範陽孫氏。若拒婚,不僅失公孫瓚信任,更招袁紹之恨。”
“雙方皆得罪,甄家何以存續?”
美婦黯然:“如此……還有選擇?”
甄逸沉聲:“無路可選。”
“隻是憂心宓兒。前日傳信喚她歸家,她心思敏銳,必已知曉風聲。”
“這孩子自幼倔強,雖通詩書,卻極有主見。”
“恐她行事過激。”
美婦沉默不語。
“老爺!老爺!”
“五回來了!”
甄逸手一顫,毛筆墜地。
“速請五至書房。”
又對妻子低聲道:“待會兒你多寬慰宓兒,莫讓她鬱結於心。”
美婦點頭,眸中深意微閃。
片刻後,甄宓更衣完畢,緩步入門。
“拜見父親、母親。”
甄逸抬手:“三日前石邑縣遇險,你母親日夜難安——究竟發生何事?”
甄宓將公孫瓚放任士兵劫奪糧草、殘害平民之事詳細敘述。
言罷,她眉間含怒:“對手無寸鐵的百姓行凶,公孫瓚與惡獸何異?”
甄逸微微頷首:“亂世之中,強者為王。”
“戰事在即,公孫瓚缺糧,自然不擇手段籌糧,此舉雖狠,卻也情有可原。”
“但濫殺無辜,實在有違天理。”
“宓兒,救你之人可曾留下姓名?”
“我甄家當備厚禮,登門致謝。”
甄宓眸光微黯,輕歎搖頭。
“那人氣度非凡,舉止儒雅。”
“行善卻不求回報,實乃真豪傑!”
言畢,她眼底掠過一絲羞意,甄逸夫婦並未察覺。
父女敘談片刻,甄逸低聲道:“宓兒,你向來聰慧,想必已猜出為父召你歸家的用意吧?”
“非是為父不願與你商議,實乃甄家彆無他選。”
“唉!”
“但凡有一線轉機,為父怎會強你所難?”
甄宓之母亦歎道:“你父親在書房閉門三日,自覺愧對於你。”
“宓兒,你當明白他的苦衷。”
“袁家四世三公,名滿天下,袁熙才貌雙全,你若嫁為正妻,必不會受委屈。”
甄宓堅定搖頭:“父親、母親,女兒不願嫁與袁熙。”
“哦?”
甄逸一怔,未料竟斷然拒絕。
“為何?”
甄宓眸中浮現柔色:“女兒深陷絕境時,得他相救,那時便立誓非君不嫁。”
“若此事未曾發生,父母之命,女兒或可順從。”
“但如今心意已決,若強逼出嫁,無異於取我性命。”
甄逸知小女性情剛烈,卻未料她竟以死明誌。
甄逸看出她心意已決,輕歎道:"那人叫什麼名字?"
甄宓輕聲道:"女兒不知。"
"但他的身影已深深刻在女兒心裡。"
"若非聽說父親遇到難處,女兒定會去找他。"
甄逸無奈道:"你應該明白,甄家已無路可走。"
甄宓目光堅定:"還有選擇。"
"哦?"
"怎麼說?"
甄宓平靜道:"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甄家財富冠絕九州,手握天下半數糧草。"
"無論投靠哪方勢力都足以自保,何必非要與袁家結親?"
"父親,幽冀二州已成戰場。現在舍棄中山家業,反倒能保全性命。"
"禍福相依,未為可知。"
"若繼續在公孫瓚與袁紹之間搖擺,稍有不慎便是滅頂之災。"
甄逸沉默不語。女兒的話確實在理。
但這抉擇談何容易。
他在書房中來回踱步,神情糾結。
"嗒嗒嗒..."
急促的腳步聲再次響起。
"老爺!袁家派人來了!"
"怎會提前?"
"不是說三日後才到嗎?"
甄逸幾乎吼了出來。
家仆嚇得跪地連連磕頭。
打發走下人後,甄逸歎息:"來不及了。"
"宓兒,為父不勉強你。這兩日會設法拖住袁家。"
"你速帶你母親和四位姐姐離開中山,隱姓埋名過活。"
甄宓絕美的麵龐浮現淒然之色。
短短數日,命運再度捉弄於她。
上回是林辰將她救出深淵,這次又有誰能相助?
腦海中不禁浮現林辰策馬而去的英姿。
她輕聲道:"父親,女兒願意出嫁。"
甄逸先是一喜,隨即又搖頭道:"不行!"
"外人不知你深淺,為父難道還不清楚?"
"你不過是想救甄家罷了。"
"為父豈能眼睜睜看你走上絕路。"
"甄家世代與人為善,卻也不是軟弱可欺之輩。"
"宓兒,快帶你母親和姐姐離開。"
"快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