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_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5章(2 / 2)

箭簇破空聲淹沒在白茫茫的霧氣中。

突如其來的箭雨令林辰瞳孔驟縮——此刻沒有秦瓊護衛,他並非銅皮鐵骨之軀。

霸王槍旋出銀色光輪,將迎麵箭矢儘數挑落。

此刻他終於洞悉陳就的倚仗。

眼底掠過欣賞之色:若對陣尋常敵手,這招確能建奇功。

可惜他麵對的是燕雲十八騎。

在碾壓性的實力麵前,一切算計皆成徒勞。

“燕雲十八騎,碾碎他們!!”

“錚——”

係統提示音在虛空炸響:【黑夜使者】技能激活,戰力暴漲1000!

十倍的戰力增幅讓十八道黑影化作霹靂。

環繞周身的刀幕將箭雨儘數彈飛。

數輪箭襲過後,陳就仿佛已看見敵軍人仰馬翻的景象。

想到妙計得逞,他忍不住撫掌大笑。

“我乃前軍主將陳就!敵將可敢出陣決死?”

熟悉的嗓音突然穿透濃霧。

話音未落,一杆長槍如毒龍出洞!

槍尖寒星炸裂,裹挾著令人戰栗的殺意直逼咽喉。

陳就駭然暴退:“來者何人?!”

霧氣中傳來幽冥般的回應:“林辰,攜燕雲十八騎取爾首級。”

“林...林辰?!”

陳就的驚駭凝固在扭曲的麵容上。

現為您

暴雨般的悔恨吞噬著他的思緒,若早知來襲者是林辰,必將下令萬箭齊發。

三千鐵矢齊射,縱使不能取其性命,也定要讓他血濺七步。

可如今!

"饒命啊,我......"

陳就哀聲討饒,隻求拖延半分生機。

寒芒乍現,凜冽殺機直逼心口。

"呃啊——!"

瀕死的陳就麵目扭曲,鐵槍悍然刺出,妄圖架住那杆霸王槍。

"鐺!"

金鐵交鳴震徹四野。

陳就掌中長槍脫手而飛。

銀槍如龍去勢不減,直取咽喉。

"噗嗤!"

血花迸濺中,陳就怔怔望著貫胸而過的槍鋒,滿眼駭然。

"怎會......絕無可能......"

林辰望著垂死的敵將,輕歎:"翼德尚且難擋一槍,何況爾等?"

陳就瞳孔驟縮。

雖為玄德近臣,卻未參與函穀血戰。

雲長與主公皆對此戰諱莫如深,麾下士卒更不敢妄議,故不知翼德殞命詳情。

此刻方知,威震天下的張翼德竟非其一合之敵。

嘴角泛起苦澀:"原來如此......難怪三將軍......"

"我連一招都......"

"哈哈哈......"

"可笑......可笑啊......"

話音戛然而止,屍身轟然墜地。

林辰振臂抽槍,雷音貫耳:"主將伏誅,爾等還要送死?"

"負隅頑抗者——斬!"

血色戰吼響徹天際,林辰一聲令下,燕雲十八騎應聲出擊。

十八道黑影如鬼魅穿梭於亂軍之中,鐵蹄所至血肉橫飛。數千前營士卒竟如草芥,在這支死神般的隊伍麵前毫無招架之力。

中軍大帳內,劉備剛臥榻歇息,便被前營傳來的廝殺聲驚醒。他赤足衝出帳外,厲聲喝令士卒穩住陣腳。

濃霧彌漫視野,劉備心頭一緊。這等天氣最利奇襲,當真是禍不單行。此時關羽與孫乾也匆匆趕來會合。

"這季節怎會有如此大霧?"劉備緊鎖眉頭,"莫非是背嵬軍與先登營借霧偷襲?"

提及這兩支勁旅,三人麵色俱是一沉。關羽沉聲道:"若當真如此,我軍危矣。不如棄前營速退。"

孫乾附和道:"此二軍本就驍勇,借霧掩殺更如虎添翼。若軍心潰散,恐有全軍覆沒之虞。"

劉備仰天長歎:"天不佑我!連這大霧也要與我作對!"隨即轉向二人:"雲長、公佑,依你們之見該當如何?"

關羽沉聲道:“撤向內黃縣!”

“不去鄴城了?”

“鄴城已是囊中之物,攻破後林辰必退,豈能錯失良機?”

關羽皺眉:“若白溝南岸有伏兵,渡江豈不是自投羅網?”

“大哥多年心血,難道要一朝喪儘?”

“大哥願賭嗎?”

劉備沉默。他當然不願全軍覆沒。

這一路艱辛,才攢下今日基業。

他轉向孫乾:“公佑,你有何見解?”

孫乾道:“此戰過後,我軍士氣低迷,即便趕往鄴城,勝負難料。”

“正如雲長所言,這十萬大軍乃我精銳。”

“絕不能儘折於此。”

劉備踱步良久,終於下定決心:“先退向內黃,再作打算。”

“若林辰追來,立刻撤退。”

“若未至,則見機行事。”

關羽與孫乾鬆了口氣。

關羽提起青龍偃月刀,目視前方:“我為兄長斷後。”

“請兄長先行!”

劉備緊握關羽的手:“二弟切記,不可戀戰。待大軍撤離,你速速東撤。”

“我已失三弟,不能再失去你。”

關羽心頭一熱:“兄長放心,能殺我者,天下無幾。”

說罷,拱手一禮,策馬奔向前營。

望著關羽遠去的背影,劉備忽覺心悸。

這一彆,仿佛永訣。

“主公!快走!”

“關將軍若要脫身,無人能阻。”

“當務之急是率軍撤離!”

劉備長歎一聲,輕輕點頭:"傳令中軍後營,即刻向東撤退!"

"撤!"

"速行!"

喜歡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請大家收藏:()三國:開局綁架貂蟬,我成大反派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