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兵如潮水退入本陣。
未及詢問,文聘、蒯越的三萬伏兵已從兩側殺出,混戰瞬間爆發。
“穩住陣型!”
“敵軍數量有限,無須驚慌!”
曹操聲嘶力竭地呼喊,但在這黑漆漆的夜裡,麵對未知數量的伏兵,恐懼早已吞噬了士兵的理智。
即便曹操親令斬殺擾亂軍心者,仍止不住全軍的潰退之勢。
“主公,此地凶險,當速退!”
“敵方連環計策層出不窮,若等城內伏兵合圍,三麵受敵則萬事休矣!”
戲誌才疾聲勸諫。
荀攸也急道:“當以保全實力為重。”
曹操擰緊眉頭:“若被劉表這等虛名之徒嚇退,天下人將如何恥笑我曹操?”
“聽兩側殺聲,伏兵至多三萬。”
“隻要穩住陣腳,有何可懼?”
“至於城內守軍...子廉曹洪)定能阻截。”
“當務之急是解決這兩翼之敵。”
曹操眉頭一皺,身旁謀士戲誌才輕歎道:"主公,此番恐怕另有人暗中布局。"
"哦?"
"不是劉表?那會是誰?"
戲誌才神色凝重,緩緩吐出兩個字:"林辰。"
"林辰?"曹操麵露訝色,"這不可能!"
戲誌才解釋道:"若是劉表設局,最多誘我前軍入伏,擊潰後逼迫我軍退兵。"
"怎會將全部兵力傾注於城外?"
曹操頓時會意,臉色驟變。若真如戲誌才所言,今日恐有大難臨頭。
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一員偏將翻身下跪:"稟主公,曹洪將軍遣末將來報:敵軍統帥實為林辰,黃忠、文聘等荊州主力皆已歸順。請主公速做決斷!"
曹操身形一晃,險些栽倒。
"主公當心!"戲誌才連忙攙扶,"此時更需冷靜應對。"
曹操強壓怒火,連聲質問:"林辰?這究竟怎麼回事?"
謀士荀攸伏地請罪:"屬下籌劃不周,請主公責罰!"
戲誌才扶起荀攸:"當務之急是儘快脫身。"
曹操深吸一口氣,沉聲道:"傳令全軍後撤十裡,渡江後便無後顧之憂。"
又對那偏將吩咐:"你速去接應子廉,命他立即撤退!"
偏將正欲領命,忽聞遠處又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
"主公......出大事了......"
"何事驚慌?"
"曹洪將軍陣亡,被黃忠一刀斬下!"
"什麼?!"
腦海中如驚雷炸響。
"你再說一遍?"
"這絕不可能!"
"子廉即便不敵黃忠,退走總非難事,怎會喪命?"
"你竟敢謊報軍情——"
"我殺了你!"
曹操"鏘"地拔出佩劍,雙目赤紅似火。
曹仁、夏侯淵等將領急忙上前攙扶:"丞相,此刻不是悲痛之時。子廉拚死拖住黃忠,正是為大軍爭取生機。"
"當務之急是率軍突圍。"
"萬不可辜負子廉以命換來的時間啊!"
曹操淚流滿麵:"子廉隨我征戰十餘載。當年討伐董卓時,徐榮設伏兵圍剿,危殆之際......"
"是他披我甲胄引開追兵,救我性命。"
"函穀關前,又是他護我逃出林辰重圍。"
"如今再度為我赴死!"
"此仇不共戴天!"
"今日我誓不撤退,定要與林辰決死一戰!"
眾將聞言既哀且驚,一時語塞。
曹仁沉聲道:"兄長何出此言?"
"函穀關折了曹休、夏侯惇,鄴城歿了曹純,他們豈是甘心赴死?"
"皆是為丞相大業才舍生忘死。"
"唯有丞相活著,他們的犧牲才有價值,我軍才有重整旗鼓之日。"
"若丞相今日戰死,誰為我們雪恨?"
"這天下可以沒有夏侯惇、曹休、曹洪,卻不能沒有丞相啊!"
"丞相若不在,他們九泉之下豈能瞑目?"
原本抱定死誌的曹操怔立當場,許久才平複心緒。
"子孝,起身!"
"此言甚善!"
"寡人豈能輕生!"
"我軍尚未潰敗!"
"傳令三軍,速退襄江!!"
"曹仁、夏侯淵負責殿後,且戰且退,隻需阻滯敵兵!"
"得令!"
二將領命而去,諸將各司其職。
曹操遙望襄陽城廓,目眥儘裂地嘶吼:"林辰,爾欺瞞天下!"
......
襄江之畔。
眼見舟艦完好停泊碼頭,
曹操撫掌大笑。
身側荀攸撚須發問:"明公何故發笑?"
曹操揚眉道:"我笑林辰見識短淺,枉稱神機妙算!"
"此話怎講?"
曹操執鞭指點:"若在此處伏下水師截斷退路,焚毀戰船,我軍便成甕中之鱉。"
"都說林辰算無遺策,出手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