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搖頭:"於禁雖敗,但逃出去的殘部過半。此時攻打兗州,不僅會遭遇頑強抵抗,更會陷入兵力不足的困境。"他略作沉吟,"如今袁術正大舉進攻荊州,淮南腹地必然空虛。若能威脅壽春,給袁術施壓,效果不比擊敗曹軍差。或者我們也可以防備徐州之敵,支援北海、臨淄。"
宇文成都思索片刻,正色道:"徐州那群鼠輩,量他們也不敢北上進犯。"
"
"比起乾擾袁術的計劃更為重要!"
"麴義將軍,你認為呢?"
麴義回應道:"徐州易攻,何須動用先登營?"
"即刻前往壽春!"
李元芳拱手笑道:"此事已了,我們也該分頭行動。"
"我會將行軍路線呈報主公,以便統籌部署。"
"告辭!"
宇文成都與麴義抱拳回禮。
李元芳身形一閃便隱入山林,其隱匿之迅捷令宇文成都和麴義都顯出訝異之色。
......
豫州汝南,州牧府內。
曹操凝視著九裡山戰報,麵色陰沉似水。
見其久未言語,曹仁出聲詢問:"主公,可是青徐兩州有變,我軍援兵受阻?"
曹操長歎:"於禁、徐晃在九裡山遇伏,徐晃被宇文成都斬殺,十萬大軍折損過半!"
"嘶——"
廳內眾人皆倒吸涼氣。
荀攸問道:"於將軍素來謹慎,怎會中伏?"
曹操簡述戰況後,眾人儘皆沉默。
儘管於禁處處小心,卻未料沮授渡河時已埋下這支奇兵。曹軍每一步行動皆在對方預料之中,焉能不敗?
戲誌才沉聲道:"九裡山雖敗,但宇文成都兵力有限,應不會深入兗州。而沮授北攻北海、臨淄,短期內難有建樹。"
"當務之急是儘快將林辰逐出荊州。各路大軍若再不行動,恐遭逐個擊破。"
曹操頷首:"正是!拖延一日便多一分風險。"
漢末烽煙起,各路諸侯調兵遣將。曹孟德揮鞭直指南陽,欲截武關援軍;又傳檄袁公路、劉玄德、孫伯符三路合圍江陵。交州刺史張津奉命督師北上,與諸軍會獵荊南。益州牧劉焉則率舟師順流而下,劍指襄陽。
曹阿瞞凝望襄陽城頭,眼中晦暗難明:"此番看你如何解這死局?"
淮水之畔,南陽袁氏府邸。袁術接到九裡山敗報,怒斥曹營將士皆為酒囊飯袋。然權衡利弊後,仍命大將紀靈整軍待發,隻待劉備軍至便共擊江陵。
長江浪湧,舳艫千裡。劉皇叔方從袁公路處索得糧餉兩萬九千斛,正自欣喜,忽接徐州噩耗——糜子仲兄弟獻下邳城,三萬守軍繳械。玄德聞訊幾欲昏厥,船首眺望彭城方向,江風撲麵難解愁容:"今曹軍新敗,徐州孤立無援,王景興、陳漢瑜可堪守城之任?若根基儘失,吾等將成喪家之犬矣!"
隨軍謀士孫公佑、陳元龍默然良久。後者進言道:"沮公緒繞道北進,意在青州。憲和簡雍)足智多謀,阻其半載當無大礙。當務之急須速破林元歎,此獠在荊州擴張之勢太疾!"孫乾撫掌稱善:"元龍所言極是。縱使即刻回師,亦需兩月方能抵達。若彭城已陷,徒勞往返無益軍機。"
風起襄陽,戰雲密布。
江麵之上,劉備眸中寒光閃爍:“林辰此舉,意在亂我軍心。”
身側謀士肅然拱手:“主公,成大事者,當有取舍。”
“傳令全軍——”劉備五指攥緊,“疾行江夏!”
“此戰,必令林辰以命相償!”
——
襄陽州牧府。
林辰高坐主位,階下文武濟濟:賈詡凝神撫須,蒯氏兄弟執禮而立;嶽飛按劍,趙雲白袍如雪;關羽丹鳳眼微眯,甘寧腰間銅鈴輕響。
“九裡山捷報。”林辰指尖劃過軍報,“宇文成都陣斬徐晃,曹軍折損過半。”
賈詡含笑出列:“主公兵鋒所指,諸侯喪膽。四海歸一,指日可待。”
蒯良卻蹙眉:“曹操十五萬大軍逼向宛城,袁術劉備聯軍三十萬已抵江陵。更有交州張津奪我三郡,益州水軍順流東進……此戰凶險。”
林辰朗笑:“群狼環伺,方顯英雄本色——諸君但抒己見,言中者賞,失策者無咎!”
大廳內,林辰詳述當前形勢,眾人神情肅穆,緘口不言。
沉寂良久,賈詡率先踏前一步,沉聲道:"聯軍貌合神離,隻需分而擊之。"
"文和認為當先討伐何人?"林辰撚須笑問。
賈詡成竹在胸:"交州張津孤懸在外,奔襲必奏奇效。曹操雖強,斷其糧道可遲其鋒芒。益州水師不過倚仗我軍舟艦未備,挫之即退。"
"至於劉備聯軍三十萬,固守江陵可保無虞。"
這番謀劃令眾人眼前一亮。蒯良暗自歎服,進言道:"張津部眾散漫,奔襲必成。益州水軍以新式戰船配合甘寧艦隊,破之不難。曹劉聯軍暫取守勢,伺機而動為宜。"
林辰頷首稱善,殿中肅殺之氣驟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賈詡點頭道:"子柔兄高見,屬下附議。"
眾人紛紛應和,表示認同。
林辰遠眺江陵方向,似笑非笑:"劉備、曹操、劉焉、張津等人可不傻,豈會不知避實就虛的道理?"
"目前除袁術、劉備、孫策三路聯軍外,其餘兵馬看似聲勢浩大,實則行動遲緩。"
"顯然是在防備我軍突襲。"
"若直接襲擊幾路大軍,恐怕難竟全功。"
一席話直指要害。
賈詡與蒯良略加思索,隨即拱手:"主公英明。"
"主公威名遠播,又攜九裡山大勝之威,各路諸侯怎會不心存戒備?"
"是屬下考慮欠周。"
"還望主公恕罪!"
林辰擺手笑道:"早就說過,今日但說無妨。"
"大體方略不錯,隻是尚缺一環。"
"請主公示下!"
林辰道:"袁劉孫聯軍最難纏,若僅死守江陵,意圖太過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