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思考片刻,忽然想起什麼:“哦對了,大概就是那時候,我從一個古董市場買了個小擺件,覺得很好看,就放在床頭櫃上。”
她指向床頭櫃上的一個小雕塑。那是一個古樸的木雕人像,造型奇特,表情似笑非笑,眼神似乎能跟隨人移動。
林風走近細看。當他的手指靠近那個人像時,一陣刺骨的寒意順著手臂蔓延上來。同時,眼前閃過幾個模糊的畫麵——一個黑暗的房間,許多人跪拜著這個雕像,空氣中彌漫著某種草藥和血液混合的怪異氣味...
“這個東西...”林風皺起眉頭,“您是從哪裡買的?”
“就在城南的舊貨市場,一個地攤上。”李女士說,“賣家說這是某個少數民族的圖騰,能保平安。我覺得造型彆致就買了...難道有問題?”
林風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取出羅盤。當羅盤靠近雕像時,磁針開始劇烈搖擺,明顯受到強烈乾擾。
“如果我沒猜錯,這不是什麼圖騰,而是某種民間信仰中的‘供養像’,通常與不太正統的祭祀活動有關。”林風謹慎地選擇著措辭,“它上麵附著了一些不太好的能量,可能會影響睡眠和健康。”
李女士臉色發白:“那...那該怎麼辦?扔掉嗎?”
“不能隨意丟棄。”林風搖頭,“這類物品需要特殊處理。如果您信得過我,我可以幫您淨化它。”
在李女士的同意下,林風進行了一個簡單的淨化儀式。他用海鹽圈住雕像,點燃艾草環繞熏蒸,最後用特製的符紙包裹起來。整個過程比處理那個黑色石雕簡單得多,因為這個人像上的負能量相對較弱。
令人驚訝的是,在淨化過程中,林風感覺自己的異能運用比之前順暢了許多。那種頭痛和不適感減輕了,對能量流動的感知卻更加清晰。仿佛經過前幾次的實踐,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正在被逐漸喚醒和強化。
淨化完成後,林風又指導李女士調整了臥室布局:移動鏡子的位置,在假梁上懸掛一對開光葫蘆化解壓頂之勢,在窗台擺放水晶洞抵擋天斬煞。
這些調整都不需要額外花費,隻是簡單的重新布置。李女士將信將疑,但還是照做了。
令人驚喜的是,當晚李女士就睡了一個半年來的第一個好覺。第二天一早,她激動地給林風打電話道謝,並立即支付了報酬,甚至主動加了價。
這件事很快通過李女士的朋友圈傳開。接下來的幾天,林風又接連接了幾個小委托:幫一個餐館調整門麵布局,為一對新婚夫婦選擇吉日入住,甚至有一個小公司請他去看看辦公室風水。
林風開始有選擇性地接單,不再局限於天橋擺攤。他通常會約客戶在安靜的茶館或公園見麵,先初步了解情況,再決定是否上門服務。收費也逐漸形成了規矩——初步診斷不收費,化解方案明碼標價,效果顯著後再收全款。
這種誠信的做法很快贏得了好口碑。他的預付費手機開始響個不停,大多是經人介紹慕名而來的客戶。
生活似乎正在步入正軌。林風搬離了那個小旅館,手頭也有了積蓄,甚至開始考慮是否要租個小店麵,正式掛牌營業。
但那個隱藏在暗處的威脅始終如影隨形。偶爾,林風還是會感覺到被監視的目光;有時深夜,他會接到無聲電話;甚至有兩次,他回家時發現門鎖有被撬動的痕跡,但因為他加強了防範,對方未能得手。
最讓他不安的是那個黑色石雕。儘管被多重符紙封印,放在特製的木盒中,但偶爾夜深人靜時,他仿佛能聽到盒中傳來細微的嗡鳴聲,像是某種遙遠的召喚。
這天傍晚,林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中。他正準備休息,手機忽然響起——是一個陌生號碼。
他猶豫了一下,還是接通了:“您好,哪位?”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焦急的年輕男聲:“是林大師嗎?我是小楊,李女士介紹我找您的。我家裡出了點怪事,能請您儘快來看看嗎?”
“什麼樣的怪事?”林風謹慎地問。
“我也說不好...就是家裡老是聽到奇怪的腳步聲,東西會莫名其妙移動位置...最可怕的是,”男子的聲音顫抖起來,“我昨晚看到一個人影站在臥室門口,但一開燈就不見了!”
林風皺起眉頭。這聽起來不像是普通的風水問題,倒像是...
“您最近有沒有帶什麼老物件回家?特彆是從古董市場或地攤上買的?”林風問出了關鍵問題。
對方沉默了片刻,忽然驚呼:“對了!上周我確實從城南舊貨市場買了個舊鏡子!覺得很古樸就掛在了客廳...難道是因為它?”
城南舊貨市場...又是那個地方。
林風的心沉了下去。他感覺到,這個看似偶然的委托,似乎正在引導他走向某個特定的方向。
“給我地址,我明天上午過去看看。”林風說,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
也許,是時候去會會那個神秘的舊貨市場了。
喜歡最後的一個風水師請大家收藏:()最後的一個風水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