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辰兒?發什麼呆?怎麼不動筷子!”
一道蒼老中帶著不易察覺的關切聲將蕭辰從黑暗中喚醒。
蕭辰眨了眨眼睛,映入眼簾的是一張陳舊的八仙桌。
桌上擺放著米粥、鹹菜、野菜、幾塊黑餅以及四塊薄如蟬翼的肉片。
好一手刀功!
這要是在藍星開火鍋店絕對大賺!
桌旁坐著四人,衣料雖打了好幾塊補丁,卻洗得乾乾淨淨。
開口喚他的,是對麵那位穿洗得發白儒衫的老者,正是原主的父親蕭敬之。
“這是原主的父母和弟弟妹妹?”
蕭辰飛快掃過其餘三人,瞬間做出了判斷。
“記憶來!”
話落,原主輪回的記憶在腦中浮現。
原主出身黑石城寒門。
父親為秀才,以教書維持全家生計。
家中尚有父母及一雙年幼弟妹,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他自幼展露驚人讀書天賦。
10歲順利通過縣試,成為鄉裡稱道的“神童”。
11歲再過府試,距離“秀才”僅差一場院試。
彼時鄰裡、親友皆認定他未來必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是蕭家改變命運的希望。
然而,命運卻在此刻拐了個陡峭的彎。
自11歲後,原主連續12年投身院試,先後八次踏入考場,次次滿懷希冀而去,次次帶著落榜的失意而歸。
至23歲時,他仍是未得功名的“童生”。
多年苦讀不僅未給家裡帶來轉機,反而耗儘了本就微薄的積蓄。
父母日漸佝僂的身軀和弟妹渴望溫飽的眼神,讓他再難心安理得“一心隻讀聖賢書”。
最終,原主放下神童的傲氣,開始靠為人抄書賺取微薄酬勞。
一邊維持生計,一邊咬牙堅持備考。
在讀書求功名與養家謀生計的夾縫中艱難掙紮。
就在原主困於生活與科場雙重壓力時,一場意外徹底打破了他的人生軌跡。
一日深夜,他抄書結束後獨自歸家,行至僻靜小巷。
忽然撞見一隻通體雪白、能口吐人言的狐狸。
原主驚恐之下,以為遇上了民間傳說中討封的精怪。
正驚恐絕望時,狐狸卻開口稱。
原主上一世曾救它性命,此次是專程前來“報恩”。
聽聞“報恩”二字,原主稍稍定神。
下意識聯想到話本中狐狸精以身相許的橋段。
然未等他細想,眼前的狐狸竟化作一名身高九尺、身形雄壯的中年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