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夢文化精品店”的開業儀式上,一位白發老人正小心翼翼地撫摸著展櫃裡的青瓷瓶。瓶身上的“富春山居圖”在燈光下流轉,老人喃喃道:“我年輕時在台灣看到過另一半,沒想到在這裡能‘見’到完整的……”
這是“星辰延夢”聯合兩岸博物館推出的“數字合璧”係列文創。通過ar技術,分隔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在瓷瓶上“合二為一”,老人用手機掃描後,還能聽到兩岸學者的聯合解讀。
“這就是我們想做的——讓文化有溫度。”蘇星晨對身邊的記者說。最近,工作室啟動了“品牌價值升級計劃”,核心就是從“賣體驗”到“傳文化”,從“做生意”到“擔責任”。
品牌部的小鄭正在策劃“全球文化融合論壇”。“我們邀請了10個國家的非遺傳承人,線上線下同步開講。”她指著海報,“你看,日本的和服師傅要和蘇州的緙絲藝人對話,探討‘織物裡的東方美學’;埃及的壁畫修複師會和敦煌的研究員交流‘千年色彩的秘密’。”
論壇當天,直播間裡熱鬨非凡。當非洲鼓遇上中國古箏,當意大利歌劇混搭京劇唱腔,彈幕裡滿是“原來文化可以這麼美”“這才是真正的世界大同”。這場論壇吸引了超過500萬網友觀看,“星辰延夢”的品牌搜索量一夜之間漲了3倍。
在社會責任方麵,“綠色星夢行動”又有了新動作。林溪帶著團隊去了內蒙古的沙漠:“我們和當地牧民合作,遊客在‘星夢海韻健康小鎮’體驗一次‘低碳旅行’,我們就捐10元用於治沙。現在已經種了1萬棵梭梭樹了。”她指著手機裡的實時監控畫麵,“遊客可以看到自己捐的樹的編號和生長情況,上周還有個孩子寫信來說,要攢錢讓爸爸媽媽帶他來看‘自己的樹’。”
教育板塊的“公益課堂”也在穩步推進。周明帶著團隊去了雲南的山區小學:“我們給孩子們捐了平板電腦,預裝了‘星夢學園’的課程。你看這個——”他點開一段視頻,畫麵裡幾個彝族孩子正跟著虛擬的老師學唐詩,“他們的普通話不太好,我們就用彝漢雙語配音,還把詩歌裡的場景換成他們熟悉的山林、溪流,孩子們學得可認真了。”
更讓人感動的是“文化守護者計劃”。工作室在全球範圍內尋找瀕危文化的傳承人,不僅給他們提供資金支持,還幫他們用數字技術記錄技藝。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一位老印第安人正對著鏡頭演示如何用羊駝毛編織“星空毯”,他的孫女在一旁用西班牙語翻譯:“爺爺說,這些圖案是祖先看星星的樣子,以前隻教家裡人,現在希望全世界都知道。”
這些舉措讓“星辰延夢”的品牌形象越發立體。在最新的品牌評估報告裡,“社會責任”指標的得分比去年翻了一番,有72的用戶表示“因為認同品牌的價值觀而選擇複購”。連之前對價格敏感的遊客也留言:“花同樣的錢,為什麼不選一個真正在做有意義的事的品牌呢?”
陸延在年度總結會上說:“品牌價值不是廣告堆出來的,是人心攢出來的。當我們的項目能讓老人落淚,能讓孩子歡笑,能讓文化活下去,這樣的品牌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會後,蘇星晨收到了一封來自雲南山區的信。信封上畫著一個歪歪扭扭的星星,裡麵是一張畫:幾個孩子圍著一台平板電腦,天上有很多星星,每顆星星旁邊都寫著“謝謝”。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