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子邊緣,一座略顯陳舊的磨坊靜靜矗立。磨坊的牆壁由青磚砌成,因歲月的侵蝕,磚縫間長出了些許青苔。走進磨坊,一股潮濕而又帶著穀物香氣的味道撲麵而來。在磨坊的中央,一塊巨大的石磨盤橫臥在那裡,它猶如一位沉默的曆史見證者,承載著村子裡古老的磨麵記憶。
石磨盤分為上下兩扇,上扇磨盤略小,中間有一個圓孔,那是用來投放穀物的地方。下扇磨盤較大且平整,周圍有一圈淺淺的凹槽,用於收集磨出的麵粉。磨盤的表麵布滿了細密的紋理,這些紋理在長期的研磨過程中被磨損得有些模糊,但依然能看出當初工匠們精湛的雕琢技藝。連接上下磨盤的是一根粗壯的木軸,木軸已經有些腐朽,卻依然頑強地堅守著自己的位置。
陸延踏入磨坊,目光立刻被石磨盤吸引。他緩緩走到磨盤前,蹲下身子,輕輕撫摸著磨盤上的紋理,感慨道:“這石磨盤,曾經可是村子裡的寶貝,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陸延的眼神中滿是敬畏與懷念,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回到往昔的歲月。
在過去,每當收獲了小麥、玉米等穀物,村民們便會挑著擔子,帶著自家的穀物來到磨坊。大家排著隊,等待著使用石磨盤。輪到陸延家時,父親會把穀物倒入磨盤的圓孔中,然後推動磨盤上的木把手,開始一圈又一圈地轉動。陸延則在一旁幫忙,看著金黃色的麥粒緩緩落入磨盤,隨著磨盤的轉動,漸漸變成細膩的麵粉,從磨盤邊緣的縫隙中流淌出來,心中滿是新奇與期待。
在沒有電的年代,石磨盤的轉動全靠人力。每次磨麵,都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但村民們從未抱怨過。大家互相幫忙,輪流推動磨盤,在磨坊裡一邊勞作,一邊分享著生活中的趣事,磨坊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陸延還記得,小時候過年,家裡總會用石磨盤磨出的麵粉製作各種美食。母親會用新鮮的麵粉蒸出白白胖胖的饅頭,炸出金黃酥脆的油條,包出香氣四溢的餃子。這些美食不僅滿足了陸延的味蕾,更讓他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和家的溫暖。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的磨麵機逐漸取代了石磨盤。石磨盤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被擱置在磨坊裡。但它在村民們心中的地位從未改變,它是村子裡農耕文化的象征,承載著村民們對過去艱苦而又充實生活的回憶。
“這石磨盤,見證了村子裡的農耕歲月,也見證了村民們的勤勞與智慧。”陸延站起身來,望著石磨盤,感慨地說道。這時,你也走進磨坊,點頭說道:“是啊,它是我們鄉村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陸延和你商量著如何保護和利用石磨盤,讓它成為村子裡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或許可以在磨坊裡設置一個小型的展覽區,展示石磨盤的曆史、使用方法以及相關的農耕工具;或許可以定期舉辦傳統磨麵體驗活動,讓孩子們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傳承鄉村的傳統文化。磨坊裡,陽光透過窗戶灑在石磨盤上,為它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石磨盤在歲月的長河中,將繼續以它獨特的方式,講述著村子裡的故事,傳承著鄉村的記憶與文化。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