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邊的木架下,新搭起個藍頂小棚,掛著“農耕智腦站”的牌子。棚裡擺著兩台觸屏終端,一台連著手腕式土壤檢測儀,另一台接了無人機操作台。李大叔蹲在終端前,指尖在屏幕上劃開自家三畝地的衛星地圖,上麵標著不同顏色的圓點——紅色是缺水區,藍色是肥力過剩區,黃色是病蟲害預警區,這些都是早上無人機巡田時掃出來的。
“王哥,你看我這穀子地,”李大叔招呼隔壁地塊的王大哥,“係統說東南角該補水了,西邊得少撒點肥。”王大哥湊過來,點了點屏幕上的“智能方案”,彈出個清單:“滴灌開啟時間20分鐘,施肥量每畝減0.5公斤,建議添加鉀肥100克㎡”。旁邊的打印機“滋滋”吐出兩張紙條,一張是作業單,一張是預估產量調整——比上周預估多了120斤,這讓李大叔的眉頭舒展不少。
一、藏在泥土裡的“數字神經”
棚角的金屬架上,掛著十幾個巴掌大的傳感器,是李大叔昨天剛埋進地裡的。這些傳感器能測土壤濕度、溫度、ph值,還能監測空氣裡的病蟲害孢子濃度,數據每15分鐘上傳一次雲端。終端屏幕上,淺層土壤濕度18,深層23,地溫26c,ph值6.8——這些數字在旁人看來枯燥,在李大叔眼裡卻比天氣預報還重要。
“以前憑感覺澆水施肥,旱了澇了都不知道,去年種玉米,就因為澆水太多,減產三成。”李大叔邊說邊點開“農技問答”,輸入“穀子葉尖發黃”,跳出來的第一條就是縣農科院專家的視頻講解,“你看,說是缺鉀,配了施肥方子,直接能在這上麵下單買鉀肥,明天就送到。”
終端機裡存著村裡每種作物的“生長檔案”。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施肥、曆史產量多少,都記得清清楚楚。李大叔家的穀子,去年畝產800斤,今年係統根據土壤數據預測能到950斤。“這可不是瞎猜的,”小林來指導時說過,“係統分析了十年的氣象數據、土壤數據,比老把式的經驗還準。”
無人機停在棚外的支架上,機身上裝著多光譜相機。每天早上6點,它會自動起飛,按照設定的路線巡檢全村200畝耕地,拍回來的照片能看出作物的生長差異。王大哥的穀子地有一小塊顏色偏黃,係統判斷是根係發育不良,建議他鬆鬆土,施點有機肥。“以前得蹲在地裡看半天,現在無人機飛一圈,啥毛病都知道了。”王大哥摸著無人機的螺旋槳,像摸自家耕牛的角。
二、從經驗到數據的種植革命
正午時分,幾個嬸子提著籃子來到智腦站,她們是來查蔬菜價格的。終端機的“市場行情”板塊裡,實時顯示著周邊五個農貿市場的菜價,還有電商平台的訂單量。“黃瓜今天3.5元一斤,比昨天漲了5毛,”張嬸看著屏幕說,“看來得趕緊摘,下午讓物流點發一批。”
旁邊的“種植日曆”更貼心,按作物種類標著農事節點:“6月15日,番茄該打頂了;6月20日,黃瓜需防治霜黴病;6月25日,茄子該追肥了”。李大叔的手機每天都會收到提醒,就像有個看不見的農技員在身邊盯著。
上周,係統預警說村裡可能出現蚜蟲,建議提前噴灑生物農藥。李大叔半信半疑地照做了,後來聽說鄰村沒防,蚜蟲泛濫減產不少,他心裡暗暗慶幸。“以前是蟲來了才治,現在是沒蟲先防,這就是‘數字腦’比人腦強的地方。”他跟來參觀的鄉乾部說。
智慧站的角落裡,放著台小型土壤檢測儀,村民可以免費使用。把土樣放進去,滴上檢測液,屏幕就會顯示氮、磷、鉀含量。“以前憑葉子顏色判斷缺啥肥,現在數據說話,精準多了。”王大哥檢測完自家的土,發現磷含量偏高,決定今年少施磷肥,省了不少錢。
三、田間地頭的“智慧共同體”
棚外的廣播突然響了,是終端同步的農技廣播:“今日午後有短時雷陣雨,風力34級,請注意加固大棚薄膜,低窪地塊及時排水……”正在棚裡查數據的村民們紛紛起身,李大叔趕緊給自家的玉米地打電話,讓兒子提前把排水渠清一清。
“這廣播比以前的土喇叭準多了,”張嬸邊收拾菜籃子邊說,“上次預報有冰雹,我們提前蓋了防雹網,菜一點沒損失。”智腦站的氣象數據來自縣氣象局,比村裡的“看雲識天氣”精準得多,成了村民們搶收搶種的“晴雨表”。
下午,縣農科院的專家通過遠程視頻係統,給村民們上了堂“穀子中後期管理”課。屏幕裡,專家拿著一株穀子樣本,講解如何判斷成熟度、如何防治倒伏;屏幕外,村民們圍坐在一起,有人舉著手機錄視頻,有人在本子上記重點。李大叔把自家穀子的照片傳到係統裡,專家當場點評:“穗粒飽滿,再等5天收割正好,注意收割前先測水分。”
這樣的遠程培訓每周都有,內容跟著農事季節變:春天講播種,夏天講防蟲,秋天講收割,冬天講儲藏。村民們不用跑縣城,在田埂邊就能聽專家講課,還能隨時提問,比以前的“趕集聽講座”方便多了。
傍晚的霞光染紅了天際,智腦站裡依舊熱鬨。幾個年輕人在調試無人機,準備明天一早的巡田;李大叔在終端上查看今天的作業數據,確認滴灌係統已經按計劃完成澆水;王大哥拿著剛打印的“穀子收割時間表”,跟鄰居商量著聯合收割機的排班。
田埂上的風帶著麥香吹進小棚,屏幕上的數據流和遠處的稻浪一起起伏。李大叔摸了摸終端機的屏幕,上麵還留著他剛才不小心蹭上的泥土手印——這泥土與數字的交融,正是鄉村最生動的模樣。農耕的智慧,正順著數據線,流進每一寸土地,也流進村民們越來越有奔頭的日子裡。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