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農技互助角與作物問診台_星辰與你相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星辰與你相約 > 第469章 農技互助角與作物問診台

第469章 農技互助角與作物問診台(1 / 1)

村頭的曬穀場邊新搭起的木棚,比原先的草棚結實多了。棚頂鋪著藍色彩鋼板,既能擋雨又能遮陽,掛在梁上的“農技互助角”木牌,是村裡老木匠王師傅親手刻的,字裡行間還帶著木頭的清香。棚下的長桌是用舊課桌拚的,桌麵被磨得發亮,幾條長凳歪歪扭扭卻很穩當,桌上整齊碼著一排貼著標簽的玻璃瓶——裝著不同階段的病蟲害樣本、土壤檢測試紙,還有幾本翻得起了毛邊的農技手冊,書裡夾著村民自製的書簽,有曬乾的花瓣,也有剪下來的塑料片。

一、問診台前的煙火氣

一早,李大叔就揣著自家的玉米葉來了。葉片邊緣卷成了筒狀,背麵還爬著幾個灰綠色的小蟲子,他用塑料袋小心翼翼地裝著,生怕蟲子跑了影響“診斷”。“張技術員,你幫看看,這玉米是不是招了卷葉蛾?”他把葉片平攤在桌上,指腹輕輕碰了碰卷曲的邊緣,旁邊的村民立刻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出主意:“看著像,我家去年也出過這情況,打了兩遍藥才好”“不對,卷葉蛾的幼蟲沒這麼小吧?”“會不會是蚜蟲?我家茄子上的蚜蟲就這色兒”。

被圍在中間的張技術員,是村裡的種植能手,退休前在鎮農科站乾了三十年。他戴著老花鏡,慢悠悠地從抽屜裡拿出鑷子,夾起一隻蟲子放進透明玻璃罐,又翻開桌上的《農作物病蟲害圖譜》手冊,對比著看了半天。“是卷葉蛾幼蟲,不過還好發現得早,沒擴散。”他篤定地說,聲音不高卻很有分量,嘈雜的棚子瞬間安靜下來。

張技術員從筆筒裡抽出支鉛筆,在本子上寫下配方:“氯蟲苯甲酰胺噴霧,按11500兌水,傍晚噴效果最好,這時候幼蟲活躍,能直接沾上藥。”他撕下這頁紙遞給李大叔,又特意叮囑:“記得噴完把噴壺洗乾淨,套個塑料袋,彆讓藥飄到旁邊的菜地裡,那片小白菜快能吃了。”

李大叔剛走,王嬸就舉著手機湊到“作物問診台”前。手機屏幕上是她家辣椒苗的照片,葉子黃得發焦,葉脈卻還是綠的。“張技術員,您再給看看這個,這辣椒苗咋回事?上周還好好的,突然就黃了。”她說話時帶著急,手指不停地戳著屏幕,“不會是得啥大病了吧?我還指望它結了賣錢呢。”

張技術員接過手機,放大照片仔細看了看,又問:“最近澆水勤不勤?是不是用了沒腐熟的糞肥?”王嬸一拍大腿:“可不是嘛!前陣子從鎮上買了袋雞糞,看著挺乾的,直接撒在旁邊了,難道是這個的事?”

“八九不離十,”張技術員點點頭,打開問診台的電腦,點開鎮農科所的遠程問診係統,“我讓陳醫生再給你看看,他是土肥專家。”屏幕很快接通,鎮農科所的陳醫生出現在畫麵裡,張技術員把手機架在支架上,讓他看辣椒苗的照片。

“是燒根了,”陳醫生在那頭說,“雞糞沒腐熟透,在土裡發酵放熱,把根燒壞了。彆直接撒尿素,越撒越糟。用腐熟的羊糞拌點草木灰,扒開根旁邊的土,埋進去薄薄一層,澆點清水,一周就能緩過來。”王嬸趕緊掏出手機備忘錄記下來,末了還不忘給旁邊的人看:“這視頻問診真方便,不用跑鎮上去排隊,省了來回的車票錢呢。”

二、黑板上的農事密碼

互助角的東牆上釘著塊黑板,是從村小學換下來的,邊角有些磨損,卻被擦得鋥亮。上麵用白色粉筆寫著“本周作物預警”,字是村文書寫的,工整有力:“水稻注意稻瘟病,濕度大的地塊先撒生石灰;番茄該掐側枝了,留主蔓結的果實更大更勻;黃瓜第一茬果摘後,追一次腐熟的豆餅肥,能多結兩茬。”

黑板旁邊用釘子掛著個透明塑料箱,裡麵放著村民捐的“共享農具”——修枝剪、嫁接刀、土壤檢測儀,還有個用舊了的放大鏡,是看病蟲害用的。箱子旁邊貼著本牛皮紙封麵的登記本,誰拿了什麼、啥時候還,寫得清清楚楚。最近一條記錄是:“6月20日,劉五借走土壤檢測儀,用於檢測黃瓜地酸堿度,預計歸還時間6月21日”。

“這檢測儀還是去年鎮上農技站捐的,能測ph值和氮磷鉀含量,比憑眼睛看靠譜多了。”張技術員拿起檢測儀給大家演示,“你看,把土樣放進去,滴兩滴試劑,等三分鐘,這燈亮了就說明缺氮,得補肥了。”幾個村民圍過來,七嘴八舌地問怎麼用,張技術員耐心地教:“先把土碾細,不能有大塊,水和土的比例得按15來……”

正午的太陽曬得地麵發燙,曬穀場的水泥地都能煎雞蛋,互助角卻越發熱鬨。有人扛著鋤頭來問大豆的行距怎麼調,說按老規矩種的太密,苗都蔫了;有人提著籃子展示剛摘的秋葵,說按上周學的“打頂”方法做,結的果果然更壯實,還硬要塞給張技術員幾個嘗嘗;還有人拿著手機來請教,說在網上看到一種新的番茄嫁接技術,想問問適不適合本地。

張技術員喝了口搪瓷缸裡的涼茶,指著牆角的智能測溫儀說:“看這數據,下午三點土溫能到38c,菜苗得遮遮陽,尤其是剛移栽的黃瓜苗,嫩得很,經不住曬。”他起身走到棚外,指著不遠處的菜田說:“像李嬸家那樣,用玉米稈插在菜畦邊,既能擋太陽,玉米熟了還能吃,一舉兩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角落裡,幾個年輕人正圍著一台小型烘乾機忙活,裡麵烘著剛采的金銀花。“按張叔說的,45c烘3小時,比太陽曬得均勻,還沒雜質,顏色也好看。”其中一個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鏡頭對著旋轉的烘乾機,“家人們看,這是我們村的互助角,自己種的金銀花,烘乾了泡水喝,清熱又解毒,想要的可以在小黃車下單……”

直播畫麵裡,木棚外的曬穀場上,金黃的稻穗堆成了小山,用塑料布蓋著,邊角壓著石頭防風吹;遠處的田埂上,有人牽著牛走過,牛脖子上的鈴鐺叮當作響;互助角的竹籬笆上,爬滿了絲瓜藤,開著黃色的小花,幾隻蜜蜂在花間嗡嗡飛。

三、傳承裡的新滋味

互助角的西牆,掛著幾串玉米棒子和紅辣椒,既是裝飾,也是樣本。下麵擺著個舊木箱,裡麵裝著村裡的“老物件”——爺爺輩用過的木犁、奶奶輩納鞋底的錐子,還有一本泛黃的《農事歌謠》,上麵記著“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頭伏蘿卜二伏菜”之類的老話。

“這些老法子不能丟,”張技術員常說,“但也不能全靠老法子。就像這《農事歌謠》,說的是大致規律,具體到哪塊地哪天種,還得看天氣、看土壤,現在有了數據,更準了。”他拿出手機,點開“農時日曆”app,上麵根據本地氣候,把歌謠裡的時間精確到了天:“你看,今年清明後有寒流,種瓜點豆就得往後推五天,這是老輩沒見過的‘新學問’。”

每周三下午,互助角會辦“農技小課堂”,誰有好經驗都能來講。上周是王大爺講“如何儲存麥種”,他用了一輩子的土辦法:把麥種曬乾後拌上花椒,裝在陶缸裡,再用草木灰封口,能存三年不生蟲。這周輪到張技術員講“果樹秋季修剪”,他提前在黑板上畫了示意圖,還準備了幾枝桃樹條現場演示。

傍晚的太陽斜斜地照進棚子,把大家的影子拉得老長。張技術員收拾著桌上的玻璃瓶,把今天新增的“棉鈴蟲幼蟲”樣本貼好標簽,放進櫃子裡。黑板上的粉筆字被風吹得微微晃動,新寫的“明日主題:秋播蔬菜選種技巧”在陽光下格外清晰。

“張叔,明天我帶幾樣種子來,您幫看看哪種種著好。”有人臨走時喊道。張技術員揮揮手:“行,帶過來吧,最好再帶點地裡的土,一起測測。”

棚外的曬穀場上傳來拖拉機的聲音,是拉麥稈的車回來了。互助角的鈴鐺被風一吹,叮鈴鈴響,像在催著人們明天再來。看來這小小的互助角,還得熱熱鬨鬨地辦下去,把老經驗和新學問摻在一起,種出更實在的日子來。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三國:每天十個人,我慢慢無敵 皇後們,這真不是後宮聊天群 三國:開局種田,撿的白毛丫頭竟 烽火諸侯:春秋與戰國 趕山:帶寡嫂分家後,糧肉囤滿倉 最強兵種?百倍光環農民申請出戰 空境鏡空 DeepBlack深淵 碧藍之海:開局崩壞的現充生活 天獄神醫:歸來未婚妻正辦訂婚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