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院旁新搭的木棚掛著塊木牌,“麥秸工坊”四個字是王大伯寫的,筆鋒裡帶著莊稼人的敦實。棚子裡沒有轟鳴的機器,隻有幾張長桌和散落的麥秸,幾個嬸子正圍坐在一起,手指翻飛間,金黃的麥秸就變成了小籃子、小動物,牆角的竹筐裡已經堆了不少成品,個個透著靈氣。
一、老手藝裡的新門道
“王嬸,你這螞蚱的腿再編細點,看著更精神。”李奶奶戴著老花鏡,手裡的麥秸在指尖繞出個圈,“咱小時候編這個是哄孩子,現在可不一樣,得按訂單上的樣子來。”她麵前擺著張打印紙,上麵是城裡客戶要的“麥秸孔雀”圖樣,尾羽要分六層,每層十二根麥秸,標得清清楚楚。
王嬸停下手裡的活,拿起圖樣對比:“這城裡人真講究,連麥秸的顏色都挑,非得要剛割下來的金黃稈子,說褪色的不要。”她指了指牆角的麥秸堆,“還好小陳懂行,提前挑了沒淋雨的麥秸,用硫磺熏了下,顏色能保持半年。”
陳陽提著個大袋子走進來,裡麵是剛從鎮上買的彩色繩線。“嬸子們看,這是客戶要的漸變藍繩,編在孔雀尾羽上,拍照好看。”他掏出手機,點開電商平台的評論區,“上次發的麥秸籃子,有人說‘比塑料籃有靈氣’,還曬了擺在客廳的照片,這就帶火了好幾個訂單。”
牆上的電子屏滾動著訂單信息:“兒童麥秸玩具套裝50套,需含螞蚱、青蛙、小推車”“裝飾畫用麥秸穗200束,要求長度25厘米±1厘米”“定製麥秸燈籠10個,骨架要能折疊”。每個訂單下麵都附著詳細的尺寸圖和材質要求,旁邊標注著“已完成”“待加工”“需返工”的狀態。
“這個燈籠的骨架總撐不圓,”張嬸舉著個半成品歎氣,“按圖紙量著是30厘米直徑,編出來總有點歪。”陳陽湊過去,掏出軟尺量了量,又打開手機裡的“3d模型”:“嬸子您看,這裡的接口得錯開編,就像咱編竹筐時的‘錯茬法’,我給您標在圖上了。”
二、麥秸堆裡的數字賬單
收工時,陳陽打開工坊的電子賬本,屏幕上自動跳出每個人的工作量:“李奶奶編螞蚱32隻,王嬸編籃子18個,張嬸做燈籠骨架5個……”後麵跟著對應的工錢,精確到分。“這比以前記工分方便多了,誰乾了多少活,一眼就清楚。”陳陽邊說邊點“轉賬”,嬸子們的手機很快響起收款提示音。
王嬸看著到賬短信,笑著給孫子發視頻:“你看奶奶編麥秸掙的錢,夠給你買套新繪本了。”視頻裡,孫子舉著她上次編的麥秸小推車,嚷嚷著“還要個大卡車”。王嬸趕緊讓陳陽記下:“明天我多編個卡車,算定製款不?”
工坊的角落裡,幾個年輕人正用麥秸做“立體畫”。他們把麥秸剪成不同長度,用膠水粘在畫板上,拚出田野、房屋、麥堆的圖案,旁邊的平板上是設計圖,標著每根麥秸的角度和間距。“這是給城裡咖啡館做的裝飾畫,一張能賣200塊。”領頭的年輕人說,“客戶要‘帶著麥香的鄉愁’,咱就把村西頭的老槐樹畫進去了。”
電子屏突然彈出新訂單提示,是家文旅公司要的“麥秸伴手禮”:“1000套麥秸書簽,每套配一張手寫卡片,內容是‘來自xx村的麥香記憶’”。陳陽趕緊召集大夥分工:“嬸子們負責編書簽穗子,年輕人寫卡片,我去聯係印刷廠做包裝。”
王大伯背著鋤頭路過,看著棚裡熱火朝天的樣子,忍不住走進來。他拿起個麥秸燈籠,手指摩挲著光滑的稈子:“這手藝咱村以前多的是,就是沒人當回事。”他年輕時編過麥秸囤,能裝兩百斤麥子,結實得很,隻是後來被塑料囤取代,就再也沒動過手。
“大伯,您那編囤的手藝可不能丟,”陳陽眼睛一亮,“現在有人要大號的麥秸收納筐,裝雜糧、放衣物都好看,您來領頭做唄?”他點開手機裡的圖片,“就按您編囤的法子,縮小點尺寸,肯定受歡迎。”
王大伯看著圖片,嘴角動了動,沒說行也沒說不行,隻是拿起根麥秸,在指尖繞了個圈——那是編囤底的起頭手法,幾十年沒練,居然還記得。
三、麥香裡的鄉土新生
工坊的訂單越來越多,連鄰村的人都來請教。陳陽索性辦了個“麥秸手藝培訓班”,每周三下午開課,王大伯被硬拉來當老師,教大夥編基礎的結法。“這‘麻花結’得兩根麥秸對著擰,力道要勻,不然容易散……”他站在長桌前演示,陽光透過棚頂的縫隙,照在他和學員們的手上,麥秸在光影裡跳動,像活著的金蟲。
李奶奶的孫子在城裡幼兒園辦“鄉土展”,把工坊的麥秸玩具帶去當展品,孩子們圍著看稀奇,老師還特意打來電話:“能不能訂一批麥秸材料包?想教孩子們編簡單的小玩意兒。”這訂單讓嬸子們樂了好幾天,說“咱的手藝進了城裡學堂”。
傍晚的工坊飄著淡淡的麥香,嬸子們收拾著工具,竹筐裡的成品又多了大半。陳陽在電子屏上更新數據:“本月完成訂單32筆,收入元,參與工坊的12戶人家,平均增收1550元”。他把這個數字寫在木牌背麵,旁邊畫了個向上的箭頭。
王大伯背著新編好的收納筐走出工坊,筐沿還留著麥秸的毛刺。他要去給村頭的雜貨店送樣,老板說要訂二十個當雜糧筐。路過麥場時,他看了眼堆成小山的麥秸,突然覺得,這些曾被當作廢料的東西,藏著比金子還珍貴的念想——是老輩人的手藝,是年輕人的巧思,更是這片土地上,永遠長不完的生機。
月光爬上工坊的木牌,“麥秸工坊”四個字在夜色裡泛著微光。棚裡的長桌上,散落的麥秸還保持著編織的形狀,像在等待明天的晨光,繼續講它們的新生故事。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