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麥秸課堂裡的新嫩芽_星辰與你相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星辰與你相約 > 第494章 麥秸課堂裡的新嫩芽

第494章 麥秸課堂裡的新嫩芽(1 / 1)

春雨綿綿,麥香村小學的教室飄著麥秸的清香。李奶奶戴著老花鏡,手把手教孩子們編麥秸青蛙,窗外的麥苗在雨中舒展葉片,像在給孩子們的作品伴舞。

“李奶奶,麥秸為什麼會變綠呀?”紮羊角辮的小姑娘舉著剛編好的青蛙,眼睛亮晶晶的。

李奶奶笑著從口袋裡掏出根青麥秸:“這是還沒成熟的麥子,等太陽把它曬黃了,就變成我們編青蛙的稈子啦。”她又拿出根黃麥秸,“你看,黃稈更硬,編出來的青蛙能跳呢!”

教室裡響起一片“哇”的驚歎聲。陳陽站在門口,看著孩子們專注的模樣,突然想起老周叔說的那句話:“手藝得從娃娃抓起,不然就斷了根。”他掏出手機,給民俗博物館的負責人發消息:“下周帶孩子們去城裡展覽,讓他們看看自己的作品被掛在博物館裡。”

一、鄉土課堂的城鄉延伸

“麥秸手藝進校園”的活動火了。縣城的小學主動聯係陳陽,想在勞動課上加入麥秸編織內容。張技術員設計了套“智慧麥秸教具”,包括電子顯微鏡、3d打印麥秸模型,還有互動屏上的“麥秸生長動畫”。

“孩子們可以用顯微鏡觀察麥秸的纖維結構,”張技術員演示著,“再通過3d模型學編結法,最後用真麥秸實踐。”他指著屏幕上的虛擬麥場,“這是增強現實技術,孩子們戴上眼鏡,就能‘走進’麥場,看收割機怎麼工作,手藝人怎麼挑麥秸。”

李奶奶看著這些新奇的設備,笑得合不攏嘴:“現在的娃娃真有福,學手藝都能用高科技。”她特意編了套“教學專用麥秸”,每根都標著序號,方便孩子們按步驟練習。

有個城裡孩子在課堂上編了隻歪歪扭扭的螞蚱,舉著跟媽媽視頻:“媽媽你看!這是我用真正的麥秸編的,李奶奶說麥秸是麥子送給我們的禮物。”

二、訂單背後的傳承密碼

燈籠鋪的訂單裡,出現了不少“教學訂單”:有學校訂的麥秸材料包,有親子機構訂的“麥秸手作禮盒”,甚至有幼兒園訂的“麥秸認知玩具”。陳陽把這些訂單單獨歸類,在工坊辟了個“教育專區”,專門生產適合孩子的安全教具。

“麥秸要選最軟的芯,邊緣必須磨圓,”陳陽在生產日誌裡寫,“每個材料包附上手繪的步驟圖,家長能跟著一起學。”他還開發了“麥秸知識卡”,背麵印著麥子的生長周期、麥秸的多種用途,讓孩子們在玩中學。

有位家長發來視頻,孩子用材料包裡的麥秸編了個小籃子,裝著自己種的豆芽:“這是我和麥秸一起長大的寶貝!”陳陽把這段視頻做成宣傳短片,配上字幕:“麥秸不僅是材料,是連接土地與未來的紐帶。”

三、新芽破土的鄉村希望

老周叔的兒子大周回鄉開了物流公司,專門給燈籠鋪送貨。他把貨車噴成麥秸色,車身上畫著麥浪和燈籠,成了流動的廣告。“現在每天能跑三趟縣城,”大周擦著車說,“除了送燈籠,還幫村民運蔬菜、收快遞,比在城裡跑車強多了。”

張技術員帶著學生在麥場做實驗,用傳感器監測麥秸的濕度、韌性與光照時間的關係。“發現了!”他指著屏幕上的曲線,“上午十點收割的麥秸最適合編燈籠,這時候的纖維含水率剛好20。”這個發現被寫進《麥秸工藝標準手冊》,成了手藝人挑麥秸的新依據。

民俗博物館的“雲端手作展”上線了,全球網友都能通過vr眼鏡“走進”麥香村,看李奶奶編燈籠、王大伯紮兜底。有位法國網友留言:“中國的鄉村手作充滿詩意,每根麥秸都在講述人與自然的故事。”

陳陽把這些留言打印出來,貼在工坊的“世界牆”上。他看著牆上的地球儀,突然想到:“要是能在麥秸裡嵌入芯片,掃碼就能聽手藝人講故事,是不是更有意思?”

這個想法很快變成了現實。新生產的麥秸燈籠裡藏著小小的芯片,掃碼後能聽到李奶奶的聲音:“丫頭,編燈籠時要把麥秸的節疤朝外,這樣光才透得均勻……”遊客們舉著手機掃碼,仿佛在和手藝人麵對麵聊天。

春雨漸歇,陳陽站在麥場邊,看著遠處的燈籠鋪和小學。孩子們的笑聲混著麥秸的清香飄來,他突然覺得,這漫山遍野的麥子,不隻是糧食,是活著的文化,是會生長的希望。

“陽哥,有個外國客戶想訂千盞麥秸燈籠,說是要辦‘東方手作藝術節’!”小虎舉著訂單跑過來。

陳陽接過訂單,望向被雨水洗過的天空,笑了:“告訴他們,麥香村的麥秸,能編出整個世界的光。”

麥場的積水裡倒映著燈籠鋪的影子,像撒了一地的星星。陳陽知道,這些星星會跟著麥秸的旅程,點亮更多地方,讓古老的手藝在新時代的土壤裡,長出新的嫩芽。

喜歡星辰與你相約請大家收藏:()星辰與你相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哥們,正經搞玄學!真沒勾引你們 80年替考北大後我成了學術妲己 朝桉不馴,祁總難招架 全球首富從養獸人開始 EVE:星海傳說 末世,說好的炮灰怎麼成團寵了 末世重生:囤貨為了提前養老 南滄傳:誤入獸世,撩動萬獸獸魂 奇觀無限升級,我有世界級奇觀! 地脈覺醒我靠殘卷種田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