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小年剛過。
秦研在飯桌上提出了,這個醞釀已久的想法,
“媽,淩肖今年春節有半個月的假。我想著……咱們一家人回老家過年吧。這麼多年了,也該回去看看我媽了。”
秦研的話音落下,飯桌上出現了片刻的安靜。隻有碗筷輕微的,碰撞聲和窗外的風聲。
這安靜並非不願,而是這個消息來得有些突然,需要一點時間來消化和安排。
畢竟,這一大家子人出遠門,尤其是在春節前後,可不是件小事。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淩母。
她放下筷子,臉上立刻綻開理解和支持的笑容,連眼角的皺紋都舒展開來。
“好好好!是該回去了!一起回去,熱熱鬨鬨的!”
她語氣篤定,帶著長輩的果斷,“親家母一個人在家守著,不容易。平時打電話,聽著聲音就怪想的。這下好了,咱們都回去,讓她好好高興高興!”
她這麼一說,飯桌上的氣氛瞬間就活絡開了。
淩肖咽下嘴裡的飯,看著妻子眼中隱含的期待,
他毫不猶豫地點頭:“行,我一會兒就去打報告,安排一下行程和車子。”
作為丈夫和軍人,他理解妻子對母親的思念,也清楚這份責任。
“哇!回老家咯!”
淩悅眼睛亮晶晶的,充滿了對未知世界的好奇。
淩宸雖然沉穩些,也露出感興趣的神色:“聽說那邊冬天和我們這兒不一樣?”
淩母放下筷子,眼神裡閃爍著一種久違的笑容,開始如數家珍地盤算起來,語速都快了不少,
“對對對!我也好久沒回老宅了,心裡還真惦記!也不知道院子裡那棵老梅花今年開得旺不旺……”
她微微眯起眼,仿佛已經看到了故鄉的景色,隨即又回到現實,
思路清晰地安排著,
“我給親家母織的那件棗紅色毛衣,正好織好了,厚實著呢,過年穿喜慶又暖和!還得趕緊去供銷社稱幾斤今年的新棉花,彈鬆軟了,給她做床新褥子,上了年紀,腰腿怕寒,得鋪得厚實點兒。”
她目光掃過廚房的方向,
繼續道:“咱家自個兒醃的臘肉、灌的香腸,這回得多帶些去!讓親家母和那邊的親戚們都嘗嘗咱們這兒的味道。
哦,還有研研她廠裡出的那些個補身子的藥酒、膏藥,也給老鄰居們帶點兒,都是實惠東西!”
看著婆婆因為這突如其來的行程,
而容光煥發、絮絮叨叨的樣子,秦研心裡又暖又酸。
她知道,婆婆這也是在想家了。
雖然隨軍多年,但根,始終在那個生她養她的地方。
“媽,您彆急,慢慢準備,日子還來得及呢。”
秦研柔聲勸著,心裡卻因這份毫無保留的支持而滿滿當當。
淩肖看著母親和妻子,嘴角也噙著笑意,
他沉穩地接話:“媽,您列個單子,需要買什麼,我去辦。車子的事兒您放心,我來安排妥當。”
淩母聽了兒子的話,臉上的笑容更踏實了:“哎,好,好!有你這句話媽就放心了。我回頭就把單子理出來。”
她知道,兒子辦事,最是牢靠。
一時間,
飯桌上的話題,全都圍繞著這次回鄉之旅展開,最興奮的是小姑子和孩子們。
淩悅和淩宸對媽媽的故鄉充滿好奇,
圍著小姑子,開始興奮地討論起來,
要去看看媽媽小時候爬過的樹、玩過的小河。
窗外的寒意,似乎都被屋裡這熱氣騰騰的計劃,給驅散了。
第二天,淩肖按規定向上級,彙報了探親行程,並借助軍方渠道,對沿途路線和目的地,進行了初步的安全評估。
秦研和淩母,還有小姑子精心準備禮物。
既有給母親的營養品、新衣裳、自家製作的臘肉,也有給老家親戚的糖果、糕點,
她特意帶上了幾盒“有研”藥廠生產的、包裝普通的保健藥酒和藥膏,
作為給長輩的“特產”,又準備了一些水果糖,到時候過年有村裡的小孩拜年的時候可以吃。
臘月二十六,天蒙蒙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