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多年後,雨之大道已被他領悟出五成。
接下來,他開始著手準備斬善屍之事。
在混沌珠中,有諸多蘊含少陰大道、太陽大道和少陽大道氣蘊的珍貴天材地寶。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帝俊和太一。
他們通過趙公明、燃燈之手送來的寶物,大多出自太陰星、太陽星以及星海之中。
又過了一百多年,少陰大道、太陽大道和少陽大道也都被他領悟至五成境界。
此後,魯智轉向八卦內的乾坤大道和山之大道進行參悟。
多虧燃燈“慷慨贈予”的乾坤尺,其中正蘊含著乾坤大道的奧秘。
魯智一邊鑽研乾坤尺中的先天禁製,一邊不斷進行鍛器和歸源的實踐。
興之所至,他還順便完成了對乾坤尺的歸源過程。
曆經八百多年,乾坤大道和山之大道終被他領悟至五成境界。
至此,四象齊備,八卦俱全,唯獨欠缺兩儀。
而陰陽大道的參悟難度極高,可與時間大道、毀滅大道和造化大道相提並論。
耗費五六百年的光陰,魯智才將陰陽大道參透五成,從而湊齊了兩儀。
現在,最關鍵的太極大道已經可以著手參悟了。
然而一個難題擺在了麵前。
混沌珠之內,既沒有含太極大道氣蘊的天材地寶,也沒有相關的先天靈寶可用。
缺少天材地寶與先天靈寶,魯智無法進行鍛器和歸源工作。同時,這也阻礙了他對太極大道的參悟進程。
之前老子傳授給他的道法中確實涉及太極大道的知識,但當他嘗試修煉時,卻感到無比困惑。
兩儀如何衍生四象,四象如何轉化為八卦,八卦怎樣隨時間變化、順應趨勢而動……這些概念讓魯智覺得複雜至極。
“八卦回歸四象,四象再返回兩儀”,以及“無中生有,有生於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理論,深奧得令他昏昏欲睡。
相比於這種晦澀難懂的修行方式,魯智更喜歡直接且痛快的鍛器體驗。
於是,他嘗試用各類天材地寶鍛造靈寶,卻發現知易行難。
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突破太極大道中的先天禁製束縛。
“太極大道實在太難了。如果有老師那張太極圖在手就好了。那樣我就能直接研究太極圖裡的先天禁製,仿製出太極靈寶。”
經過一番思索,魯智決定暫時擱置對太極大道的鑽研。
“先不急著斬善屍,等見到老師後借來太極圖深入參悟,到那時就能輕鬆領悟太極大道。現在,我還是先把惡屍斬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