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鳳芝對於璃月這個悲情女人的一生深感同情,她實在不忍心去描述璃月回到沙家府衙後所遭受的種種苦難。
璃月的命運多舛,苦難深重。
她的遭遇讓人痛心疾首,每每想起,心中都充滿了無儘的哀傷和無奈。
因此,借此瑪法曆史文摘,來反映璃月被帶回比奇皇城後的遭遇。
通過瑪法曆史的記載以及眾多的評論,其中的是非對錯,自然會有後人來評判和定論。
對於這段曆史的解讀和評價往往因人而異,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
有些人可能會從某個特定的角度出發,強調某些方麵的重要性;
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會從更宏觀的角度來審視整個曆史進程。
因此,誰是誰非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和觀點。
不過,無論後人如何評價這段曆史,它都已經成為了瑪法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思想觀念。
通過研究和探討這段曆史,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過去,那些我們逝去的傳奇。
《瑪法遺事·璃月夫人受難錄》三段後節選:
夫人既歸,縛擲家府獄。沙妾玉氏、冬氏,歡氏三人素畏夫人嚴正,今聞石墓私吻、盟重攜手之事,知其禍已滔天,遂露猙容。
玉氏厲聲詰問:“賤婦!那野漢何人?竟在豬洞行苟且之事!”夫人垂首不語。玉氏冷笑,抽辣椒水浸之皮鞭,奮力笞之。鞭落處,錦衣裂,血痕驟腫,椒水滲肌,痛徹骨髓。夫人咬唇悶哼,汗如雨下。
“將軍府百年清譽,儘毀汝手!”
“平日裝甚冰清玉潔,原是蕩婦!”
“說!奸夫名諱!”
夫人閉目,唯餘冷笑,喚將軍名。沙風終未現身,仆竊傳:“將軍言,不屑視此穢婦。”
鞭笞數十,力竭方休。忽夫人袖裂,一素箋飄落——正是驚蟄所予之絕筆書。冬氏拾之,見“夫君”、“摯愛”等字,厲笑如梟:“罪證在此!”
誥命夫人失節,事聞朝廷。刑部、都察院即日會審,定“沉塘”之刑。
其後一日,輪番拷掠:
刑吏以拶夾指,骨響如裂竹;
潑冰水醒神,複以蘸鹽皮鞭抽背;
三妾輪番至,玉氏唾其麵:“且待籠中喂魚!”冬氏擲繡鞋擊額:“此軀早汙,何必惺惺作態!”歡氏陰笑:“汝子沙貝亮尚不知母乃淫娃?”
舊日其他恭順仆役,今皆充打手,鞭撻尤狠。夫人血染皮衣,十指儘折,唯唇間緊咬三字:“不知名。”
至昏厥時,猶聞眾妾譏笑:“護得好姘頭!”
史官秦左祥評曰:錦堂花燭時,誰料血雨腥風至?高牆深院中,從來酷刑勝虎狼。烈婦血,蝕骨鞭,竟成權貴遮羞布。可歎!可悲!
今天的比奇城,將軍府渾然一股肅殺之氣。
森嚴的大院內,氣氛壓抑得令人窒息。
璃月雙手被縛,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
她早已臉色蒼白,發髻散亂,原本華貴的衣裳上沾染著塵土和……幾道刺目的血痕!
她的十指紅腫不堪,隱隱有血跡滲出,顯然受過拶指之刑!背上也有幾道鞭痕撕裂了衣物。
主位上,坐著麵色鐵青、眼神冰冷的沙風雖已隱退,但餘威猶在)。
旁邊是比奇皇室特派的刑部侍郎和都察院禦史,麵色肅穆。
兩側,還坐著沙風的那三個妾室,她們臉上毫不掩飾地帶著幸災樂禍和刻薄的譏笑,交頭接耳,指指點點。
“哼,平時裝得跟冰清玉潔的聖女似的,原來早就耐不住寂寞了!”
“就是,還寫那麼肉麻的信,‘夫君’?‘最愛’?我呸!真不害臊!”
“浸豬籠都是便宜她了!就該遊街示眾!,還磨蹭什麼呢,老爺,直接開始遊街吧!昨天我手打疼了。”
此時跪著的璃月發髻散亂不堪,幾縷黑發被汗水濡濕,黏在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的臉頰上,她環顧一周,沒有發現兒子沙貝亮的身影。“也好,你不來,也好!”
她身上的刺客勁裝多處破裂,露出下麵猙獰的鞭痕,皮肉翻卷,滲出的鮮血染紅了黑色的衣料。
最刺目的是她那雙手——十指紅腫變形,指尖甚至還在微微滴落著鮮紅的血珠,顯然是剛受過殘酷的拶指之刑!
她微微低著頭,肩膀因為忍痛而微微顫抖,還是那副脆弱又堅韌模樣。
但她眼神空洞,失去了往日所有的神采,隻剩下無儘的疲憊和一絲……荒誕的嘲諷。
那封信……那封來自“自己”的絕筆信,成了釘死她的罪證。
她該如何解釋?
說那是前世寫給一個瘋子的情書?
誰會信?
這世間,還有比這更可笑更絕望的事情嗎?還有幾個弟子對她被一個少年法師抱著親吻的佐證。
落井下石的心態,絲毫沒有說出璃月救人和被強吻的事實)
璃月的目光沒有焦點地掃過那些審判她的麵孔,掃過這冰冷壓抑的將軍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忽然間,璃月的腦海裡不受控製地浮現出另一幅畫麵——那個隱藏在血色桃園中心、溪流潺潺、桃花紛飛、秋千輕晃的溫馨小院。
那裡有陽光般的溫暖,有毫無保留的寵溺,有將她視若珍寶的懷抱……
與現實這殘酷的審判和冰冷的折磨相比,那個記憶碎片中的“家”,美好得像一個一觸即碎的幻夢。
極致的痛苦和巨大的反差衝擊著她早已瀕臨崩潰的神經。
她張開已經破裂、滲著血絲的嘴唇,發出了一聲極其微弱、卻清晰得詭異的呢喃,那聲音裡充滿了無儘的眷戀和茫然,與眼前的審判場景格格不入:
“那個……家……太美了……”
這句話沒頭沒腦,讓周圍所有人都愣住了,隨即爆發出更加刺耳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