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豐這時開口,聲音平靜卻擲地有聲:
“此事,我來做主。”
眾人皆看向張三豐,隻見他目光深邃:
“翠山說得沒錯,明教反元,乃大義之舉。
武當立派百年,從未恃強淩弱,更不會助紂為虐。
六大派與朝廷勾結,違背俠義之道,我們絕不能參與。”
他看向俞蓮舟:
“蓮舟,你即刻寫下回信,告知六大派,武當與明教無冤無仇,不願參與武林內鬥,更不會助元反漢。
同時,修書一封給楊逍,言明武當保持中立,絕不插手此次紛爭。”
俞蓮舟躬身應道:“弟子遵命!”
“師傅,您英明!”
張翠山心中大石落地,激動道,
“多謝師傅體諒,也多謝二師兄、三師兄、六弟理解!”
張三豐擺了擺手:“你不必謝我,我隻是做了合乎道義之事。
無忌這孩子,天賦異稟,如今九陽神功想必已大成,有他在,明教足以應對六大派。
我們武當守住本心,便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俞岱岩點頭道:
“師傅說得是。如今大師哥、四師哥、七弟外出,我們更要謹守武當山,密切關注江湖動向,切勿讓宵小之輩有機可乘。”
“三師兄放心,我已命弟子加強山門戒備。”
俞蓮舟補充道,
“若六大派敢來挑釁,我們也能從容應對。”
殷梨亭笑道:
“五哥,等大師哥他們回來,我一定好好勸說他,讓他明白其中利害。無忌出關後,你一定要帶他回山看看,師傅和我們都很想他。”
張翠山眼中泛起暖意:“一定!等此事平息,我便帶無忌回山,給師傅和師兄們請安。”
張三豐望著窗外雲海,緩緩道:“多事之秋,人心浮動。但隻要我們守住俠義本心,不被偏見蒙蔽,武當便能立於不敗之地。翠山,你一路勞頓,先下去歇息,回信之事,交給蓮舟便可。”
“弟子遵命!”張翠山躬身行禮,轉身退出丹房。
當日午後,俞蓮舟的兩封書信便由武當弟子快馬送出,一封送往悅來客棧六大派駐地,一封送往光明頂。
光明頂之上,楊逍剛收到坐望峰弟子回報,知曉張無忌神功大成,正與殷天正、韋一笑等人商議防務,忽聞武當回信送達,連忙拆開細看。
“好!太好了!”楊逍看完書信,撫掌大笑,“武當果然保持中立!有張真人做主,我們便少了一大隱患!”
殷天正捋須笑道:“老夫就說,張真人深明大義,定會念及無忌的淵源。如今武當中立,我們便可專心應對六大派了!”
韋一笑眼中閃過狡黠:“教主,蘇王已然出關,不如請他即刻前來議事,有他坐鎮,我們更是如虎添翼!”
楊逍點頭:“正有此意,即刻派人去坐望峰,請蘇王前來!”
此時悅來客棧,大堂內人聲鼎沸,酒肉香氣與江湖人的汗味混雜在一起。
六大派弟子分坐各桌,刀劍橫置,寒光閃爍,大堂內鴉雀無聲,唯有主桌方向傳來低聲商議的聲響,氣氛凝重得幾乎讓人窒息。
主桌之上,滅絕師太、崆峒五老、華山鮮於通、衡山莫大先生、昆侖何太衝夫婦圍坐一堂,正對著一張簡陋的光明頂地形圖低聲謀劃。
“光明頂西側是斷魂崖,地勢險要,明教定設了重兵,我們可從東側山道強攻,那裡植被茂密,便於隱蔽突襲。”唐文亮用手指點著地圖,語氣篤定,“隻要突破第一道哨卡,剩下的明教妖人便不足為懼!”
班淑嫻尖聲附和:“唐掌門說得是!明教那群邪魔歪道,隻會用些旁門左道的伎倆,正麵交鋒,哪裡是我們名門正派的對手?”
滅絕師太麵色冰冷,緩緩搖頭:“不可大意。楊逍的乾坤大挪移、韋一笑的寒冰綿掌都頗有門道,還有五散人,雖單個實力不濟,聯手起來也需提防。此次我們雖失了倚天劍,但六大派聯手,兵力是明教數倍,務必一舉覆滅,不留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