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結束後的第一個清晨,陳遇在熟悉的生物鐘作用下準時醒來。窗外,廠區大院的梧桐樹上,知了已經開始了一天的鳴唱。他習慣性地伸手去摸釣竿,才想起培訓已經結束,今天不需要早起訓練了。
然而四年多養成的習慣已經深入骨髓。陳遇輕手輕腳地起床,拿起釣竿來到院子裡。晨光熹微,空氣中還帶著夜露的清涼。他站在熟悉的練習位置,開始每日的拋竿練習。
嗖——釣線劃破空氣,發出悅耳的聲響。儘管沒有掛餌,也沒有目標,但每一個動作依然標準到位。四年三個月的肌肉記憶,已經讓這些動作成為了身體的本能。
這麼早就開始練了?莉莉的聲音從隔壁傳來。她穿著睡衣,揉著惺忪的睡眼站在窗前。
習慣了。陳遇收起釣竿,吵到你了?
沒有,莉莉推開窗戶,我也該起床了。今天要開始整理培訓筆記呢。
早餐時分,兩家人又湊在了一起。陳母準備了豐盛的早餐,慶祝兒子載譽歸來。
接下來有什麼計劃?陳父一邊剝雞蛋一邊問。
陳遇拿出培訓筆記:我想先把這五天的內容好好整理消化。程老師講的東西太多了,需要時間吸收。
莉莉點頭:我也是。好多調漂技巧和餌料配方都要慢慢練習。
飯後,陳遇開始認真整理筆記。他將程曉風講授的內容分門彆類:浮漂理論、餌料配方、拋竿技巧、魚情判斷...每一部分都配上了詳細的圖解和自己的理解。
整理到拋竿技巧時,他特彆標注:手腕發力要輕柔,利用竿身彈性。側風拋投時,站位角度調整15度...這些細節都是五年苦練中體會出來的精髓。
中午,毛蛋騎著自行車來了,車把上掛著一個布包。
看我帶什麼來了!他得意地打開布包,裡麵是各種餌料和小藥,按照程老師教的配方配的,下午去水庫試試?
陳遇和莉莉相視一笑,這個毛蛋,永遠這麼心急。
下午,三人來到熟悉的水庫。這一次,他們的作釣方式完全不同了。
陳遇首先觀察水情:水溫、風向、水質,然後根據程曉風教授的魚情判斷三段論選擇釣位。
莉莉負責調配餌料,嚴格按照培訓中學的配比和手法。
毛蛋則忙著調試浮漂,嘴裡還念叨著:調5釣3,根據魚情調整靈鈍...
效果立竿見影。使用新的技術後,魚獲明顯增多,而且針對性更強。
太神奇了!莉莉釣上一條大鯽魚,興奮地說,這個調漂方法真的很好用!
毛蛋也連連點頭:特彆是那個根據水溫調整餌料的技巧,我今天用的效果特彆好。
陳遇卻並不滿足於眼前的收獲。他一直在思考程曉風講授的更深層的東西:釣魚之道,在於理解魚的需求。你要站在魚的角度思考...
這句話讓他對釣魚有了全新的認識。
傍晚回家時,三人的魚護都滿滿當當。更難得的是,他們釣獲的魚體型均勻,說明技術運用得當。
今天真是收獲滿滿,毛蛋高興地說,不光是魚,更重要的是技術提高了。
莉莉點頭:我感覺對浮漂信號的理解更深了。以前很多看不懂的動作,現在都能明白是什麼意思。
晚飯後,陳遇開始給培訓期間認識的新朋友寫信。他首先給程曉風寫了一封感謝信,詳細彙報了培訓後的練習情況和心得體會。接著又給幾個誌同道合的學員寫了信,約定以後多交流。
寫信的間隙,他拿出程曉風給的名片,猶豫著是否要打電話。最後決定還是先寫信,等有重要問題時再打電話請教。
接下來的日子裡,陳遇的生活進入了新的節奏。每天早晨依然練習拋竿,上午整理筆記和寫作業,下午去水庫實踐新技術,晚上總結當天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