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五月,槐花盛開,香氣馥鬱,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學子們卻無暇細細品味。期中考試的壓力同樣籠罩著這裡。圖書館一座難求,通宵教室裡燈火通明。
林莉同樣陷入了忙碌之中。《宏觀經濟學》的模型分析、《國際貿易實務》的案例分析、《會計學》的繁複報表……每一門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她不再是那個僅僅被動接受知識的新生,開始嘗試用更批判性的眼光思考問題,也會在小組討論中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見解,雖然有時會因為緊張而表達不夠流暢。
她的書桌上,除了厚厚的教材,還有幾本從圖書館借來的《品牌營銷入門》、《中小企業管理案例》。甚至在複習間隙,她還會拿出畫紙,繼續修改優化那個“魚與冰晶”的ogo草圖,這成了她放鬆的一種獨特方式。室友打趣她:“莉莉,你這比談戀愛還上心啊!”林莉隻是笑笑,心裡說,這或許就是另一種形式的“談戀愛”,與未來,與夢想。
她也收到了王小虎那份“狂野”的包裝設計草圖。看著那些色彩斑斕、充滿誇張元素的圖畫,林莉在圖書館差點笑出聲,趕緊捂住嘴,惹得旁邊同學側目。她仿佛能看到王小虎在北理工的宿舍裡,抓耳撓腮、激情創作的樣子。她提筆回信,先是充分肯定了他的熱情和“藝術爆發”這個詞讓王小虎後來得意了很久),然後委婉地建議:“…虎子,品牌設計呢,需要考慮目標客戶的審美和產品的調性。我們的產品可能更偏向‘專業’、‘可靠’、‘自然’,太過誇張的設計也許會嚇跑一些嚴肅的釣友哦~你畫的這個齒輪魚鉤ogo,特彆有機械感,也許將來可以用在我們釣具的金屬配件上?”既保護了王小虎的熱情,又巧妙地引導了方向。
壓力大的時候,她最期待的就是陳遇的來信。他的信變得比以前短了些,但字裡行間能讀出他的忙碌和疲憊,也能讀出那份不變的專注和偶爾流露出的、對她思念。他提到了教授的項目壓力,提到了期中考試的重擔,也提到了那個突如其來的創新論壇任務。
林莉立刻回信,重點為他加油打氣,特彆是關於論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彆緊張,就把你做的事情清清楚楚地講出來就好。你付出了那麼多努力,那些數據就是你最好的底氣!我相信你一定能講好!可惜我不能去現場給你加油…等你好消息!”她多想此刻能在他身邊,給他一點支持。
而就在林莉埋頭苦讀時,她所在的社團組織了一次與附近一所理工科院校的聯誼交流活動。原本她並不想去,覺得耽誤時間,但室友硬拉著她去了。活動上,大家玩著一些破冰遊戲,交流著大學生活。期間有一個自由討論環節,話題偶然轉向了“大學生創業”。
林莉聽著其他同學討論一些開網店、做家教的想法,猶豫了一下,還是鼓起勇氣,簡要地分享了“旭遇”的故事——幾個年輕人因為熱愛釣魚,從改造釣魚支架,到自主研發冰釣帳篷,再到嘗試改進餌料…她沒有提具體的技術細節,更多是講述這個過程中的夢想、友誼和遇到的挑戰。
她講得並不激昂,甚至有些羞澀,但故事的真實和獨特吸引了不少人。活動結束後,竟然有對方學校的學生過來找她交流,其中一個還是學材料科學的,對帳篷使用的材料和餌料可能的科技成分很感興趣,交換了聯係方式。甚至還有一位負責學校創新創業中心宣傳的老師注意到了她,簡單聊了幾句,鼓勵她有機會可以多關注中心的活動和資源。
這次意外的經曆讓林莉很受鼓舞。她意識到,他們的故事本身,就是一種力量。她連夜寫信把這次經曆分享給大家,尤其告訴陳遇:“…你看,我們的夢想,聽起來就很酷,能吸引到誌同道合的人!所以周末的論壇,不要怕,大膽地去展示!”
時間很快到了周末。上海水產大學的“本科生創新論壇”現場熱鬨非凡。陳遇站在自己的海報前,穿著略顯緊繃的西裝問趙強借的),手心微微出汗。他看著周圍其他同學自信滿滿地講解著自己的項目,心裡有些打鼓。
輪到他了。他深吸一口氣,走到彙報席,目光掃過台下,看到了蔣教授鼓勵的眼神。他開始了講解,起初有些磕巴,但當他講到那些熟悉的數據、講到魚苗攝食行為的變化、講到那個意外發現的植物提取物時,他漸漸進入了狀態,語言變得流暢而自信。他儘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他的發現和意義闡述清楚。
提問環節,一位評委老師問道:“同學,你提到這個提取物提高了特定時段的攝食效率,很有趣。你認為這背後的機理可能是什麼?是提高了誘食性,還是改善了消化舒適度?”
這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也是陳遇正在思考的難點。他老實回答:“老師,目前機理還不完全明確,這也是我們下一步重點研究的方向。根據現有數據和觀察,我們初步推測可能與調節魚體內源消化酶活性或改善腸道微生物區係有關,但這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
他的坦誠和清晰的思路贏得了評委的點頭。雖然最終他沒有獲得很高的獎項,隻是一個“優秀展示獎”,但蔣教授會後滿意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講得很好,沉穩、實事求是。科研就是這樣,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都要清清楚楚。這個論壇經曆,比得獎更重要。”
當晚,他迫不及待地給林莉寫信,詳細描述了論壇的過程和感受,最後寫道:“…雖然沒有拿到大獎,但我覺得像是打了一場勝仗。站在台上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也許真的很有意義。謝謝你一直的鼓勵,莉莉,你的信給了我很多力量。”
幾乎在同一時間,林莉也在北京收到了陳遇之前關於論壇緊張的信件。她立刻回信,寫滿了鼓勵和期待。
一南一北,兩封充滿真摯情感的信件,承載著彼此的思念、鼓勵和成長的喜悅,在祖國的鐵路線上相對而行,奔赴對方手中。
期中考試的風波漸漸平息,留下的不僅是成績單上的數字,更是能力的提升和心態的成熟。他們依然年輕,依然會遇到困難,但彼此扶持著,在跌跌撞撞中,一步步走出越來越清晰的、成長的軌跡。這條軌跡上,有汗水澆灌的智慧,有壓力淬煉的堅韌,更有那份跨越山河、始終相伴的溫暖情誼。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