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銷會後的第二天,“旭遇”工作室裡彌漫著一種疲憊卻興奮的奇異氛圍。空氣中依舊殘留著展品的塑料味和打印紙的墨香,但更多的是年輕人眼中未褪的激情和桌上那堆令人矚目的“戰利品”——一遝厚厚的訂單和預售款現金。
毛蛋把記賬本攤在工作室中央那張最大的工作台上,手指顫抖著更多是由於激動而非疲憊)清點著最後的數目,旁邊圍著腦袋擠腦袋的陳遇、王小虎、孫宇、張偉和林莉。
“……再加上最後那幾筆定金,”毛蛋深吸一口氣,用紅筆在最後一欄劃上一個重重的數字,聲音因為激動而有些變調,“兄弟們,姐妹們,咱們這次…刨去所有成本,淨賺這個數!”
他猛地將記賬本轉過來,上麵那個用紅筆圈出的數字,讓所有人瞬間屏住了呼吸。
“我…我的老天爺…”王小虎第一個叫出來,眼睛瞪得比銅鈴還大,伸出手指哆哆嗦嗦地數著後麵的零,“個、十、百、千…萬?!毛蛋哥!你…你沒算錯吧?咱真成萬元戶了?!還是好幾個?!”
孫宇推了推眼鏡,冷靜地心算了一遍,點頭確認:“數據準確。毛蛋哥的成本核算和收入記錄邏輯清晰,誤差率低於百分之零點五。”
張偉雖然沒說話,但盯著那數字,下意識地握緊了拳頭,指節有些發白。
林莉捂住嘴,驚喜地看著陳遇,眼睛裡閃爍著不可思議的光芒。
陳遇的心跳也漏了一拍。這個數字,遠超他最初的預期。這不僅是一筆錢,更是市場對他們努力最直接的、最熱烈的肯定!
“沒錯!就是這麼多!”毛蛋猛地一拍桌子,豪氣乾雲地站起來,一把抓過旁邊那個裝錢的鐵皮盒子,嘩啦一下將裡麵大大小小的票子倒在桌子上,“來來來!見者有份!股東分紅!雖然咱們沒正兒八經算過股份,但老規矩,按出力多少分!我毛蛋絕不虧待兄弟們!”
接下來的“分贓”場麵,充滿了歡樂和一點小小的“混亂”。
毛蛋拿著計算器,嘴裡念念有詞:“遇仔是技術核心,拿大頭!莉莉負責宣傳和設計,功不可沒!孫宇張偉技術支持,虎子…嗯,雖然差點把帳篷拆了,但吸引眼球有功,也算一份!我嘛,負責組織生產銷售…”
他一邊說,一邊將錢分成幾摞。雖然說是“按出力多少”,但最終分到每個人手裡的,都是一筆足以讓這個年代的學生心跳加速的“巨款”。
王小虎拿著自己那厚厚一遝,手都在抖,聲音帶著哭腔:“毛蛋哥…遇哥…這…這比我爸一年工資還多…我…我能給我媽買個新洗衣機了!”這個平時大大咧咧的漢子,此刻眼圈竟然有點發紅。
孫宇仔細地將錢碼放整齊,放進書包最裡層,推了推眼鏡,一本正經地說:“這筆資金可以用於升級我的計算設備,提升後續數據處理的效率。另外,建議留存一部分作為工作室的公共研發基金。”
張偉點點頭,言簡意賅:“同意。需要買新的示波器。”
林莉則小心地把錢收好,臉上泛著紅暈,輕聲對陳遇說:“我想…給我爸媽買點好東西,剩下的…存起來。”
陳遇看著手中沉甸甸的收獲,心中感慨萬千。前世他為了買一根昂貴的魚竿,能跟家裡吵得天翻地覆,而如今,他們靠著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掙來了實實在在的回報。他笑著說:“大家都辛苦了!這是咱們應得的!不過孫宇和張偉說得對,這筆錢大部分還是要投入下一步的研發和生產,尤其是…”他看了一眼那個鎖著的櫃子。
“明白!”毛蛋大手一揮,“分紅是分紅,公是公!這筆投入的錢,我都記著呢!等咱們的碳纖維搞出來,那才是真正下金蛋的雞!”經曆了展銷會的成功和與投資人的交鋒,毛蛋的眼界也開闊了許多,不再隻盯著眼前的蠅頭小利。
喜悅的氣氛稍稍平複後,陳遇拿出了bp機,將昨天那條信息給大家看。
“理工大學材料係?張工?”王小虎湊過來念道,“就昨天那個拿著放大鏡看咱杆子的老爺子?他真找你了?”
孫宇眼神一凝:“理工大學材料係是國內重點實驗室之一。張工,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張誌成教授,國內複合材料領域的權威之一。他的團隊在高性能碳纖維製備及應用方麵有很多前沿研究。”
眾人頓時肅然起敬。
“遇仔,這可是天大的機會!”毛蛋激動地說,“要是能跟張教授的實驗室搭上線,咱們那碳纖維…”
陳遇點點頭,心中既期待又有些忐忑:“我下午就去。不管成不成,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研究,聽聽專家的意見,對我們都至關重要。”
“必須去!”王小虎搶著說,“遇哥,帶我一起去唄?我幫你扛東西!順便見識見識高科技實驗室啥樣!”
陳遇哭笑不得:“虎子,我是去請教學習,不是去打架。而且實驗室管理嚴格,不是想進就能進的。”
孫宇開口道:“我整理一份我們目前遇到的技術難點和初步設想,你可以帶去作為討論的基礎。”他說著就已經拿出紙筆開始書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莉細心地幫陳遇準備了一個筆記本和一支好筆:“把張教授說的重點都記下來。”
下午,陳遇懷著朝聖般的心情,來到了省城理工大學。材料係實驗樓安靜而肅穆,與展會喧鬨的氛圍截然不同。經過嚴格的門禁登記和電話確認後,他才被允許進入。
在一間堆滿儀器、彌漫著淡淡化學試劑味道的實驗室裡,他再次見到了張誌成教授。張教授換上了白大褂,更顯學者風範。他沒有寒暄,直接帶著陳遇參觀了幾台關鍵的實驗設備,簡要介紹了碳纖維從原絲到碳化、石墨化的基本流程,其工藝之複雜、精度要求之高,遠超陳遇之前的想象。
“看到了吧?”張教授指著一台正在運行的、結構複雜的高溫爐,“實驗室級彆的小批量製備尚且如此複雜,涉及到化工、機械、自動化控製多個領域。你想用土法子搞出高性能碳纖維,難度不是一般的大。”他的話很直接,甚至有些嚴厲。
陳遇沒有氣餒,反而更加虛心:“張教授,我明白。所以我們最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嘗試製作一些釣具上的小部件,比如導環支架、輪座底座,不需要追求極高的模量,先解決有無和基礎工藝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