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付給省紅旗農機廠的第一批“虎煌”導環支架,如同投入湖麵的石子,雖然未能立刻激起滔天巨浪,卻以其穩定可靠的品質,在周工負責的生產線上贏得了寶貴的信任。試用反饋陸續傳回,綜合成本優勢明顯。周工的電話裡,後續擴大合作的意向也愈發明確。
這小小的成功,暫時穩住了“旭遇”在工業領域的腳跟。市場上那些惡意的謠言,雖然未能完全消散,但在實實在在的產品質量麵前,其殺傷力已大不如前。
“漁火”的攻勢,似乎也隨之進入了短暫的蟄伏期。那種無處不在的窒息感,悄然減退。
然而,團隊核心的幾人都清楚,這絕非戰爭的結束。但無論如何,他們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一個可以將重心暫時從驚心動魄的商戰,轉移回他們本來身份——學生——的機會。
暑假已過半,剩餘的時光顯得格外珍貴。陳遇召集了一次團隊會議。
“兄弟們,”陳遇的目光掃過一張張仍帶著疲憊卻眼神清亮的臉,“最難的關口,咱們暫時扛過去了。但接下來,咱們得清醒點。咱們的老底子,還是學生。過去這半年,欠下的功課太多了…”
毛蛋點頭附和:“遇仔說得對!錢要賺,學也得上!工作室這邊我和平叔先盯著。你們幾個,趕緊滾回書本裡去!”
目標明確後,團隊的工作節奏陡然一變。毛蛋和陳平成了工作室的主力。而團隊的“大腦”們,則紛紛撤回了各自的“書房”。
陳遇回到了上海水產大學的實驗室和圖書館,一頭紮進了魚類營養代謝的數據海洋裡。
孫宇和張偉返回北京後,立刻投入了各自的學術深坑。
林莉的戰場在圖書館的報刊閱覽室和經濟學院的數據中心。
王小虎的“戰場”最為痛苦——北理工的補習教室和自習室。
當然,純粹的學習並非全部。他們的心中,已然無法割舍那份對釣魚和材料的熱愛。而最令人期待的,是關於不久後即將舉行的全國水產係統大學生釣魚技能大賽的詳細討論。這個比賽,因其極其特殊且苛刻的規則,在國內高校,尤其是農林水產類院校中享有盛譽,被視為檢驗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頂級擂台。
大賽的規則可謂彆具一格,極具挑戰性:
餌料絕對自製原則:這是大賽最核心、也是最著名的規則。嚴格禁止使用任何形式的商品餌料、添加劑乃至半成品餌料基。從基礎的穀物、薯類、藻粉、蝦粉、骨粉等原料,到最終的餌料成型,全部必須由各參賽團隊獨立完成。這就要求隊員必須具備紮實的魚類營養學、攝食生態學、有機化學知識,深刻理解目標魚種的食性偏好和當地水情。
釣具創新鼓勵:大賽設有專門的“技術創新獎”,不僅考核釣魚最終的重量和尾數,更看重釣具上的創新應用。鼓勵使用新材料、新工藝、環保材料製作或改裝釣竿、釣線、浮漂、釣鉤限規定型號範圍內)、甚至抄網、魚護等輔助工具。這為“旭遇”團隊的“虎煌”材料提供了絕佳的展示舞台。
賽前報備與審核:所有自研餌料的主要成分、配比思路、製備工藝,以及創新釣具的設計圖、材料說明,都必須在賽前提交給大賽評委會進行審核備案,確保符合“絕對自製”原則和環保要求,防止作弊。比賽過程中,評委會隨時可能進行抽檢。
綜合評分體係:比賽成績由三部分組成:
漁獲成績基礎分):最終有效魚獲的總重量和尾數,這是傳統釣魚比賽的計分方式。
餌料評價專業分):由資深漁業專家、營養學家組成的評委會,對各隊餌料的配方科學性、針對性、環保性、製備工藝及現場表現如霧化、附鉤、誘魚效果等)進行盲評打分。
創新應用加分:對釣具或餌料製備流程中有顯著創新、且實踐證明有效的團隊,給予額外加分。
神秘賽製:比賽場地和目標魚種通常會在賽前較短時間才公布,增加了比賽的不確定性和對團隊臨場應變能力、快速分析能力的極致考驗。
“比賽詳細通知和規則下來了!”一天,林莉在仔細研究後,通過電話會議向大家進行解讀,“今年的大賽在南方某大型水庫舉行,目標魚種主要是鯽魚、鯉魚,可能還有草魚。創新積分權重比往年更高了!一等獎獎金除了豐厚的現金,還有機會獲得知名水產飼料企業的實習offer和項目合作機會!”
這個消息讓所有人既振奮又感到巨大的壓力。
“太好了!”陳遇第一個響應,語氣中充滿了專業對口的自信與凝重,“鯽鯉草魚,這是最考驗餌料基本功的對象魚!配方必須精細,狀態要拿捏得恰到好處。這是我的主戰場!但時間很緊,需要立刻開始分析賽地水情資料和魚情曆史記錄!”
“必須參加!”王小虎嚎叫,“俺要用‘虎煌’料做幾套最輕最韌的抄網杆和支架!還要試試能不能做浮漂!亮瞎他們的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孫宇冷靜分析:“根據規則,餌料評價權重很高。陳遇的餌料研發是核心。釣具創新方麵,‘虎煌’料應用於抄網杆、支架等輔助裝備成功率高,風險可控。應用於魚竿主體…時間可能來不及完成充分測試驗證。”
張偉言簡意賅:“可設計簡易便攜式竿體性能測試儀如靜力彎曲、振動頻率測量),用於賽前快速篩選最優‘虎煌’釣具方案。餌料狀態參數如吸水率、散落時間)也需量化監測。”
毛蛋則開始算計:“報名費、異地交通費、住宿費、材料費…又是一大筆開銷!平叔,咱得趕緊把手頭那幾個小訂單結了回款!不過這要是拿了獎,尤其是能和那些大飼料廠搭上線,那價值可就太大了!”
全國水產係統大學生釣魚技能大賽,像一盞極具吸引力的聚光燈,照亮了他們未來的道路。它不再僅僅是一場釣魚活動,而是一場真刀真槍的專業技能比武,完美地契合了他們的知識背景和技術優勢,將學業、夢想、技術探索和團隊凝聚力再次緊密地融合在一起。商戰的硝煙漸漸散去,留下的不僅是淬煉後的堅韌,更是一個清晰、專業且充滿挑戰的新目標。
校園的鐘聲再次成為主旋律,但此刻的學習和研究,卻因有了這個明確且令人興奮的賽目標而充滿了動力。圖書館裡,陳遇瘋狂查閱著南方水庫鯽鯉草魚的食性研究論文;實驗室中,他開始調試各種原料的配比;林莉忙著核算預算、製定行程計劃;孫宇和張偉在北京遠程提供著數據分析和測試方案支持;就連王小虎,對著書本上的力學公式時,眼神裡也多了幾分思索——他在琢磨怎麼用最少的料,做出承重最好的支架。
屬於他們的青春故事,翻過了商戰驚心的一章,即將駛入一段為了一場專業盛會而全力衝刺、在學海中為夢想再次精確揚帆的新航程。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