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喜慶氣氛如同溫暖的餘暉,依舊籠罩著紅星廠區的“旭遇”基地。員工持股計劃的宣布,如同一塊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激起的不是短暫的漣漪,而是持續湧動的澎湃動力。年味尚未完全散去,車間裡已經恢複了往日熱火朝天的景象,而且比節前更多了一份自覺的投入和主人翁般的專注。機器的轟鳴聲,工人們交流的簡短指令聲,質檢時輕微的敲擊聲,交織成一曲充滿希望的交響樂。
陳遇站在新老生產線之間的通道上,感受著這股蓬勃的朝氣。他不再是前世那個隻知索取、逃避責任的懵懂青年,而是肩負著近百個家庭期望的掌舵者。重生帶來的先知,早已轉化為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的經營智慧。他知道,釣王杯的榮耀和員工持股的激勵,是強大的助推器,但企業真正的續航能力,來自於紮實的內功和清晰的市場策略。
“遇哥,這是初步篩選出來的國內區域代理商名單,還有幾家大型連鎖漁具超市的接觸意向。”周凱拿著一疊文件快步走來,臉上帶著節後的興奮和忙碌的紅光,“按照你的意思,我們優先考慮有實力、有渠道、信譽好的夥伴,寧缺毋濫。”
陳遇接過文件,邊看邊走向二樓的會議室:“產能還是最大的瓶頸。新生產線完全磨合好還需要時間,新型樹脂的全麵替代也要逐步進行。現在的訂單已經排到三個月後了,盲目擴張代理網絡,如果供貨跟不上,反而會損害品牌。”
“我明白。”周凱點頭,“所以這份名單上的,都是經過初步溝通,能理解我們產能現狀,願意配合我們節奏的實力派。特彆是華東和華南的幾個重點市場,消費能力強,對高端釣竿接受度高,是我們必須拿下的。”
兩人走進會議室,林莉、毛蛋、孫宇、李文博已經在了。王小虎的右手恢複情況良好,雖然還不能進行精細操作,但已經能參與一些管理工作,此刻正用左手笨拙地翻看生產報表。張偉一如既往地沉默,坐在角落盯著筆記本電腦屏幕。
“人都齊了,我們開個節後第一次戰略會。”陳遇坐下,開門見山,“主題很明確:如何在現有產能下,最大化深耕國內市場,鞏固並擴大‘遇龍’的領先優勢。”
林莉首先彙報財務情況:“春節前後回款情況良好,現金流充裕。員工持股計劃的首期兌現資金已經預留,不影響運營。主要支出壓力還是來自原材料采購,雖然新型樹脂成功後成本會大幅下降,但現階段碳布等原料的采購量巨大,價格波動需要密切關注。”
毛蛋接口道:“原材料這邊我盯著。‘漁火’最近倒是消停了不少,估計是上次被我們反將一軍,傷了元氣。不過也不能掉以輕心,我讓幾個朋友幫忙留意著他們的動向。另外,王教授那邊的新型樹脂工業化生產線已經開始設備安裝,預計下季度末能試產,到時候咱們的成本優勢就真正體現出來了。”
孫宇推了推眼鏡,從技術角度提出建議:“目前‘遇龍·潛淵’4.5米二八調是絕對主力,口碑和市場認可度最高。但單一產品線抗風險能力弱,也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我認為,是時候啟動新產品研發了。基於‘虎煌’材料的特性,我們可以考慮開發針對不同水域和魚種的細分產品線。”
李文博拿出了一份市場調研數據支持孫宇的觀點:“根據我們收集的釣友反饋和銷售數據,除了主流的台釣竿,溪流竿、磯釣竿,甚至路亞竿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長。尤其是隨著休閒釣魚人群的擴大,對輕量化、便攜性、以及更具個性設計的產品需求旺盛。”
王小虎用左手比劃著說:“俺覺得孫宇和文博說得對!咱們不能老守著4.5米這一棵樹上吊死。車間裡老師傅們手藝都沒得說,隻要有圖紙和工藝標準,做新竿子沒問題!就是這研發設計……”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陳遇。他雖然年輕,但無論是前世零散的記憶碎片,還是今生對釣魚的深刻理解和從程老爺子那裡學到的精髓,都讓他對釣具設計有著超越常人的直覺和眼光。
陳遇沉吟片刻,手指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前世的他,追逐頂級裝備,卻從未真正理解一支好釣竿的靈魂所在。今生,他從材料源頭做起,親手參與每一道工序,對“手感”、“腰力”、“調性”這些詞彙有了血肉相連的理解。
“新產品研發,必須啟動,而且要快。”陳遇終於開口,目光堅定,“但不能盲目跟風。我們的核心優勢是什麼?是‘虎煌’材料帶來的卓越性能,是程老爺子監製的匠心標準。所以,新產品的開發,必須緊緊圍繞我們的核心優勢,做‘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差異化產品。”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幾個關鍵詞:
“第一,延續‘潛淵’係列的成功,推出不同尺寸和調性的台釣竿。比如,針對黑坑搶魚的更硬調性如一九調)的3.6米短尺竿,針對水庫湖庫守大物的更沉穩的5.4米、6.3米長尺竿。尺寸覆蓋要全,但每款都必須有清晰的定位和性能特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第二,開發‘遇龍·淩波’係列溪流竿。重點突出輕量化、高靈敏度和優美的弧線。溪流環境複雜,對竿子的要求更高,正好能展現我們材料的韌性優勢。長度可以主打3.6米和4.5米,調性以三七偏二八為主,兼顧手感和強度。”
“第三,試探性研發‘遇龍·驚濤’係列磯釣竿。海釣市場門檻高,但利潤也豐厚。我們可以先從入門級或中端產品做起,重點解決防海水腐蝕和對抗大魚的強度問題。這一步要謹慎,技術積累和市場調研必須充分。”
周凱聽得眼睛發亮:“太好了!產品線一豐富,我們的故事就好講多了!可以針對不同釣法、不同水域做精準營銷!”
陳遇點點頭,看向孫宇和李文博:“孫宇,文博,新產品的前期技術論證和基礎設計由你們牽頭。可以成立一個產品研發小組,吸納車間裡有經驗的老師傅參與,把他們的實踐經驗融入到設計中。需要什麼測試設備、數據支持,直接提出來。”
孫宇和李文博鄭重點頭:“沒問題,我們儘快拿出初步方案。”
“凱子,”陳遇又看向周凱,“市場推廣要跟上。新產品上市前,預熱要做好。可以利用我們的官網、論壇、qq群,釋放一些研發過程中的花絮、設計理念,甚至邀請核心釣友參與內測,收集反饋,製造期待感。同時,加強與現有經銷商的溝通,讓他們了解我們的產品規劃,增強信心。”
“明白!我這就開始策劃!”周凱興奮地記錄著。
“莉莉,”陳遇最後看向林莉,“新產品研發和生產線微調都需要資金投入,做好預算。另外,知識產權保護要同步進行,新設計一旦定型,立刻申請專利。”
“放心,財務和法務這邊我會跟進。”林莉沉穩應道。
“至於海外市場,”陳遇強調了一下,“目前集中所有精力在國內。但‘虎煌’材料的出口,可以開始接觸。毛蛋哥,你通過你父親的關係,或者之前北京展會認識的渠道,了解一下國際材料市場的準入標準和潛在客戶。我們隻出口材料半成品,不涉及最終的釣具品牌,這樣既能賺取利潤,又能避免過早與國際釣具巨頭直接衝突,還能借此了解國際技術動態。”
毛蛋拍著胸脯:“交給我!這事兒我擅長!”
會議結束後,整個“旭遇”如同上緊了發條的鐘表,更加精準而高效地運轉起來。車間裡,兩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工人們深知手中每一支釣竿都關係到公司的聲譽和自家的分紅,操作格外精心。實驗室裡,孫宇和李文博帶領著新組建的研發小組,埋首於圖紙和數據,開始勾勒“淩波”和“驚濤”的雛形。辦公室裡,周凱的團隊策劃著新一輪的營銷攻勢,林莉則統籌著資金和資源。
陳遇穿梭在各個部門之間,時而與孫宇討論新材料應用的細節,時而與王小虎查看生產線運行狀況,時而與周凱審定宣傳方案。他沉穩果斷,每一個決策都基於對市場的深刻洞察和對自身能力的清晰認知。林莉默默關注著他,看著他日漸成熟的側臉,心中充滿了安寧與驕傲。前世的那個影子,早已被眼前這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徹底覆蓋。
然而,商海從來不會真正風平浪靜。就在“旭遇”躊躇滿誌地規劃新發展時,一股潛流正在悄然湧動。
這天下午,張偉罕見地主動來到陳遇的辦公室,臉色凝重。
“遇哥。監測到異常網絡活動。”張偉的聲音依舊平靜,但語速稍快,“有不明ip正在嘗試滲透我們的供應商管理係統。”
陳遇眉頭一皺:“供應商管理係統?目標是什麼?”
“。重點在查詢我們的碳纖維回收料主要來源、采購價格、以及……與工業大學新型樹脂項目的物料往來記錄。”張偉調出監控日誌,“攻擊手法很專業,繞過了我們常規的防禦,但觸發了蜜罐警報。”
陳遇的心沉了一下。對方不再僅僅滿足於技術數據窺探,而是開始向上遊供應鏈延伸。這顯然是想掐住“旭遇”的原材料命脈,或者尋找供應鏈上的漏洞進行打擊。
“能追蹤到源頭嗎?”陳遇問。
“。ip經過多層跳轉和偽裝,最終指向海外,但與之前攻擊王教授項目的ip集群存在技術關聯性。”張偉分析道,“不是‘漁火’能獨立完成的。背後有更專業的勢力,很可能就是那些國際材料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