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亞洲國際釣具博覽會的成功,像一劑強心針,注入了“旭遇”每一位員工的血液裡。團隊載譽而歸,帶來的不僅是厚厚的意向訂單和國內外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更是一種脫胎換骨般的品牌自信。陳遇沒有給團隊太多慶祝的時間,返程後的第二天,就在煥然一新的紅星廠區主辦公樓會議室裡,召開了全員總結與部署大會。
會議室寬敞明亮,取代了昔日基地的擁擠。長長的會議桌旁,核心團隊成員悉數在座,每個人臉上都帶著疲憊卻難掩的興奮。
“首先,肯定大家在上海的表現。”陳遇開門見山,聲音沉穩,目光掃過眾人,“我們打了一場漂亮的亮相仗!不僅‘遇龍’釣竿獲得了國際認可,‘虎煌’帳篷、支架係統和強子的餌料,都成功打開了局麵。這證明我們走綜合性、技術驅動的品牌路線是正確的。”
周凱立刻補充,語氣激動:“陳總,媒體反饋非常好!《戶外裝備》亞洲版打算給我們做個封麵專題!幾家歐洲和北美的大代理商也發來了詳細合作詢盤,需求量很大!”
林莉接著周凱的話,展現了她作為財務總監的冷靜:“訂單激增是好事,但壓力也隨之而來。我初步核算了一下,尤其是冬釣帳篷和配套支架,目前主要依靠外協加工,產能和品質穩定性是最大隱患。餌料要規模化生產,需要新建符合食品規範的生產線,投入不小。我們的現金流雖然比之前充裕,但同時支撐釣竿擴產和新品類上馬,資金鏈會非常緊張。”
孫宇推了推眼鏡,技術人員的嚴謹讓他更關注潛在問題:“展會期間,我注意到日利的人對我們的帳篷骨架連接結構和餌料成分表進行了極其細致的拍攝。我擔心他們會從技術細節或環保標準方麵發起新的詰難。我們的新材料應用在某些領域是創新的,但也意味著缺乏現成的行業標準參照,容易被人做文章。”
李文博點頭讚同:“是的,陳總。特彆是餌料,涉及動植物成分和添加劑,不同國家的進口檢疫標準非常嚴格且複雜,我們需要提前做好全麵的認證準備,這是一場硬仗。”
王小虎的右手已經能進行一些輕微活動,他用左手敲著桌子,嗓門洪亮:“怕啥!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咱們的帳篷輕便結實是實打實的,餌料效果釣友們都說好!生產線的事兒,遇哥,你給個方向,俺帶著老師傅們和新招的夥計們一起琢磨,就不信搞不定!外協廠要是質量不穩,咱們就自己乾!紅星廠這麼大地方,還怕沒地兒建車間?”
毛蛋最近和劉倩感情穩定,人也更加沉穩,他思索著說:“遇仔,我覺得接下來得分幾步走。第一,釣竿是老本行,不能鬆勁,新廠區的產能要儘快拉到滿負荷,確保‘潛淵’、‘淩波’的供應,這是咱們的現金牛。第二,帳篷和支架係統,我建議兩條腿走路,一邊篩選優質外協廠,簽訂嚴格的質量協議,一邊著手規劃自建核心部件生產線,比如最關鍵的那個‘虎煌’骨架的連接頭,必須掌握在自己手裡。第三,餌料這塊,投入大,風險也高,是不是可以先小規模試產,主打國內市場和幾個關鍵海外區域,穩紮穩打?”
趙強對餌料充滿感情,急忙說:“陳遇,毛蛋哥說得對,餌料不能冒進。但我可以保證,咱們的配方絕對綠色安全,效果杠杠的!認證的事兒,我跟著莉莉姐跑,一定把手續辦齊全樓!”
陳遇認真聽著每個人的發言,手指在桌麵上無意識地輕輕敲擊。等大家都說得差不多了,他才緩緩開口,條理清晰地下達指令:
“大家分析得都很到位。上海的成功,隻是拉開了更大舞台的序幕,接下來的挑戰才是真正的考驗。下麵我布置具體任務。”
“第一,穩固基本盤。虎子,你總負責,孫宇、文博配合,新廠區釣竿生產線必須在一個月內實現滿產達標。質量是生命線,任何一支不合格的釣竿都不能流出廠門。同時,‘雷霆’和‘撼嶽’係列要加快研發進度,儘快完成定型,豐富我們的產品矩陣。”
“明白!保證完成任務!”王小虎甕聲甕氣地應道,孫宇和李文博也鄭重點頭。
“第二,突破新品類。莉莉,你牽頭成立新項目組,毛蛋哥協助。帳篷及支架係統,按毛蛋哥說的,核心部件自產,非核心部件外協,儘快製定出詳細的供應鏈管理和質量控製方案。餌料項目,由強子主要負責,莉莉負責資金和法規支持,先建設一條小規模、高標準的生產線,同步啟動主要目標市場的產品認證。記住,新品類不求快,但求穩,口碑比銷量更重要。”
林莉、毛蛋、趙強齊聲領命。
“第三,應對潛在風險。孫宇,文博,你們組織技術團隊,對所有新產品的技術細節、材料參數、測試數據進行係統梳理,形成完整的技術文檔。特彆是應對可能的技術質疑或專利糾紛,要做到有理有據。凱子,宣傳上要保持主動,多展示我們的研發過程、質量控製和實際應用效果,用透明應對猜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四,市場開拓。凱子,國際訂單的跟進由你主導,莉莉配合。優先選擇信譽好、渠道穩的合作夥伴,條件可以談,但品牌定位和價格體係不能亂。國內渠道,繼續深化我們之前確定的直營+核心經銷商模式,重點提升終端形象和服務能力。”
周凱和林莉表示明白。
“最後,”陳遇目光變得銳利,“日利絕不會善罷甘休。偉哥,信息監控不能放鬆,重點關注他們在技術、市場、人才方麵的動向。我預感,他們的反撲很快就會到來,而且方式可能更隱蔽、更多元。”
張偉沉穩地點了下頭:“明白。已加強網絡和行業信息監測。”
會議結束後,整個“旭遇”如同上緊發條的巨輪,按照新的航向開始運轉。王小虎幾乎住在了車間,帶著工人們三班倒,調試設備,優化工藝;林莉和毛蛋四處考察設備、洽談外協、跑政府部門;趙強則泡在實驗室和即將改建的餌料車間工地,反複驗證配方和工藝;孫宇和李文博埋首於技術文檔的整理和新品研發;周凱則忙著接待一波波來訪的客戶和媒體。
陳遇作為舵手,穿梭於各個關鍵節點,協調資源,解決突發問題。他常常很晚才回到和林莉在廠區附近租住的小家。林莉雖然同樣忙碌,但總會給他留一盞燈,一碗熱湯。兩人在燈下交流工作,互相打氣,感情在共同的奮鬥中愈發深厚。
這天傍晚,陳遇正在辦公室審閱孫宇提交的“雷霆”係列最新測試報告,張偉敲門走了進來,臉色比平時更顯凝重。
“遇哥。有情況。”張偉將一份簡短報告放在陳遇桌上。
陳遇放下報告,示意他繼續說。
“兩方麵。”張偉語速平穩,“第一,監測到日利集團旗下的一家投資公司,近期與我市兩家為我們提供碳布原料的中小型供應商接觸頻繁,提出了溢價收購意向。對方動作很隱蔽,但資金實力雄厚。”
陳遇眼神一凝:“想從上遊原材料入手,複製對付‘漁火’的那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