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虎正拿著水平尺仔細調整著架子的平衡,頭也不回,信心滿滿地回答:“放心吧婷婷!俺計算過了!這架子用的都是空心方管,看著大,其實不重!加起來還沒你一櫃子衣服重呢!樓板承重絕對沒問題!俺連每個輪子的負重都算過了!”他拍了拍冰冷的金屬架麵,臉上洋溢著自豪的光芒,“你看,這做工,這用料,這設計!咱廠裡老師傅的手藝,杠杠的!保證俺那些寶貝竿子住得舒舒服服,防風防震防潮防磕碰!”
蘇婷看著他那一本正經、如同介紹重大科技成果的樣子,無奈地扶額:“行行行,你的寶貝竿子最重要……那咱們臥室的床,你是不是也得用同樣的標準給我設計一個‘至尊級安眠係統’?”
王小虎愣了一下,撓撓頭,憨憨地笑道:“床……床買現成的就行了吧?俺看著都差不多……”
“王小虎!”蘇婷氣得跺腳,“你……你氣死我了!”
最後還是陳遇過來,看到這場景,笑著對王小虎說:“虎子,釣竿重要,媳婦兒的感受更重要。這架子做得是不錯,但確實占了陽台不少空間。你看,是不是可以優化一下設計,比如做成可折疊的,或者厚度減薄一點?這樣既滿足了你的需求,也不影響蘇婷在陽台晾衣服、養花。”
王小虎對陳遇的話是言聽計從,聞言立刻認真思考起來:“遇哥你說得對!是俺考慮不周了!俺再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改成伸縮式的……”
孫宇和李文博兩家的裝修,則充滿了理工科的理性與秩序之美。他們兩家門對門,經常一起討論設計方案,連找的裝修隊都是同一家,美其名曰“資源共享,統一標準,便於後期維護”。
孫宇拿著激光測距儀,在家裡每一個角落進行掃描,將數據導入電腦,生成精確的3d模型。他對著模型,反複模擬家具擺放、人流線路,優化空間利用率。
“文博,我計算過了,如果我們兩家都將廚房與生活陽台之間的這扇非承重窗擴大,改成玻璃推拉門,不僅能增加廚房的采光,還能形成一個更好的通風回路,有利於油煙散去和室內空氣流通。”孫宇指著電腦屏幕上的模型對李文博說。
李文博推了推眼鏡,仔細看著數據:“嗯,有道理。不過要考慮推拉門軌道的密封性,防止蟑螂等害蟲通過。另外,我打算在次臥靠窗位置,定製一個長2.4米、深0.8米的實驗工作台,台麵用抗腐蝕、耐高溫的理化板,下方設計多層儲物格,用於存放一些常用的檢測工具和小型儀器。電源插座需要獨立回路,並且接地良好。”
“可以。我建議工作台上方安裝可調節角度和亮度的ed無影燈,便於精細操作。”孫宇補充道。
兩人的對話,聽得過來串門的周凱一愣一愣的:“我的兩位工科大神!你們這是裝修房子還是設計實驗室啊?家裡弄個工作台就算了,還無影燈?你們打算在家搞芯片研發還是解剖外星人啊?”
孫宇一臉理所當然:“偶爾有些靈感,或者需要緊急驗證一些材料特性,在家有個方便的操作空間很重要。這符合效率最大化原則。”
李文博點頭:“而且,環境整潔、功能明確的空間,有助於思維的集中和發散。”
周凱舉手投降:“得,當我沒說!你們繼續……我還是去琢磨我的智能家居怎麼玩吧。”
周凱自己家的裝修,則充分體現了他“時尚風向標”和“宣傳總監”的特質。他對風格、色彩、智能化的追求,比毛蛋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好在審美在線,且更注重實際體驗。
他家的核心設計理念是“全屋智能互聯”和“影音娛樂中心”。從進門的人臉識彆智能門鎖,到可以根據室內外光線自動調節亮度和色溫的智能燈具,再到語音控製的窗簾、空調、新風係統,以及隱藏在吊頂裡的環繞聲音響和投影幕布……他恨不得把家打造成一個充滿科技感的未來空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遇哥,莉莉姐,你們到時候來我家體驗體驗!”周凱興奮地向陳遇和林莉介紹,“一句‘我回家了’,燈光自動亮起,窗簾緩緩打開,音樂響起,空調調到舒適溫度……那感覺,才叫生活!”
林莉好奇地問:“那要是突然停電,或者網絡不好使了呢?”
周凱自信滿滿:“都有手動備份開關和本地存儲方案!保證萬無一失!智能是為了更便捷,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張偉家的裝修則最為簡單、高效,甚至帶著點……“安全屋”的風格。他沒有做過多的裝飾性設計,色調以灰、白、黑為主,線條簡潔硬朗。所有的重點都放在了“安全”和“隱私”上。
門窗都換成了最高安全等級的;全屋安裝了無死角的、與他自己手機和公司安保係統聯動的監控報警係統;網絡進行了多層加密和物理隔離;甚至……他還特意要求將書房的一麵牆做了特殊的隔音和屏蔽處理。用他的話說:“工作需要。”
趙強對裝修沒啥太多想法,他就兩個要求:一是要有個大冰箱,能囤放他各種實驗性的餌料原料和成品;二是客廳要寬敞,方便他招呼釣友們來家裡吹牛、看比賽錄像。他的新房,充滿了隨意和生活的氣息,反而顯得格外真實和親切。
就在頂層各家緊鑼密鼓地裝修時,2號樓的普通職工家庭們也沉浸在打造新家的忙碌與喜悅中。雖然戶型小一些,預算也有限,但那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創造力,一點也不遜色。
樓道裡,鄰居們互相串門,交流裝修心得,分享哪裡買的材料實惠,哪個師傅手藝好,充滿了互助友愛的氛圍。
一位老師傅看著兒子和兒媳自己動手粉刷牆壁,雖然弄得滿身油漆點,卻笑得合不攏嘴:“好好乾!這自己的房子,自己出份力,住著才踏實!”
一對年輕小夫妻為了省點錢,選擇了半包,自己跑市場買主材。妻子精打細算,比較著每一塊瓷磚的價格;丈夫則發揮理工男的優勢,研究各種材料的環保等級和性能參數。雖然辛苦,但看著新家一點點變成自己想象中的樣子,所有的疲憊都化為了甜蜜。
當然,裝修過程中也難免有些小摩擦和小插曲。
比如,毛蛋最終還是沒完全死心,趁劉倩回娘家幾天,偷偷讓工人在他那個“電競房”的牆麵小範圍試刷了他心心念念的水泥漆。結果劉倩回來一看,那麵灰撲撲、帶著粗糙顆粒感的牆,在周圍暖白色牆麵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突兀和……“像沒裝修完的毛坯房”。劉倩當時就沒忍住,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毛蛋這下慌了神,又是道歉又是保證立刻找人重新粉刷,這才把媳婦哄好。這件事成了毛蛋被大家調侃許久的話柄,連王小虎都憨憨地補刀:“毛蛋哥,你那水泥牆,看著是挺結實的,就是……有點費媳婦兒。”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又比如,王小虎優化後的“二代伸縮式釣竿架”因為結構過於複雜,某個卡扣在調試時出了問題,導致他一排心愛的釣竿“嘩啦”一聲摔在了地上,雖然沒摔壞,但也把他心疼得夠嗆,圍著釣竿轉了整整一晚上,檢查每一寸竿體。蘇婷看著他那樣,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最後歎口氣:“算了算了,以後這架子還是固定放著吧,彆伸縮了,安全第一。”
陳遇和林莉雖然自家裝修操心不多,但作為公司的核心和這個大家庭的主心骨,他們也沒閒著。陳遇時常下樓,到2號樓轉轉,看看普通員工家的裝修情況,遇到有困難的,比如家裡老人孩子需要臨時安置的,或者經濟上確實緊張的,他都讓林莉記下來,通過工會給予適當的幫助和補貼。這份細致入微的關懷,讓員工們倍感溫暖,凝聚力空前高漲。
林莉則更多地關注著公共區域的規劃和社區氛圍的營造。她和幾位熱心的大媽一起,張羅著在兩棟樓之間的小廣場上安裝了一些健身器材和兒童滑梯;又聯係了物業,規劃出專門的電動車充電區和垃圾分類點。她還提議,等大家都安頓好了,可以以樓棟為單位,組織一些茶話會、廚藝分享之類的活動,增進鄰裡感情。
時間在忙碌與期待中飛逝。當夏日的炎熱漸漸被初秋的涼爽取代時,“遇龍苑”的裝修熱潮也漸漸平息下來。一扇扇嶄新的防盜門背後,是一個個煥然一新、充滿個性的溫馨小家。
挑了個周末,陳遇和林莉在自家新房,舉辦了一場小型的“頂層家庭暖房派對”。雖然沒有喬遷宴那麼盛大,但氛圍更加輕鬆和親密。
陳平毛鳳英、林國棟趙梅、毛蛋劉倩、王小虎蘇婷、孫宇、李文博、周凱、張偉、趙強等人都來了。大家端著飲料,好奇地參觀著彼此的新家,點評著各自的裝修成果,笑聲和驚歎聲不絕於耳。
毛蛋和劉倩家最終呈現出現代簡約與局部“工業風”混搭的效果,客廳溫馨明亮,書房則充滿了毛蛋個人收藏的釣竿、模型和電競設備,雖然風格迥異,但也算和諧共處,被周凱戲稱為“分裂型人格宜居典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小虎家果然以實用和舒適為主,陽台上那個經過再次加固、不再伸縮的巨型釣竿架巍然屹立,成了他家最獨特的“風景線”。蘇婷無奈地表示:“反正陽台夠大,由他去吧,總比他把釣竿放臥室強。”
孫宇和李文博家則如同兩個精簡版的實驗室和書房,整潔、有序、功能明確,讓進去的人不自覺地把腳步放輕,說話音量降低。
周凱家科技感十足,他得意地演示著各種智能家居場景,引得大家嘖嘖稱奇。張偉家則簡潔得近乎“性冷淡”,但那份極致的安全感和私密性,也讓人印象深刻。
趙強家則充滿了生活氣息,客廳的大茶幾上擺滿了各種零食和飲料,冰箱裡塞得滿滿當當,他正熱情地招呼大家品嘗他最新研發的“秘製”牛肉乾。
最後,眾人都聚集在陳遇和林莉家寬敞的客廳裡。他家的風格正如他們兩人,簡約、明亮、大氣,注重細節和質感,沒有過多浮誇的裝飾,但處處透著溫暖和用心。尤其是為希希準備的兒童房,充滿了童趣和柔和的色彩。
林莉抱著已經會咿咿呀呀、在床上爬來爬去的希希,小家夥成了全場最受歡迎的“團寵”,誰都想逗逗他。
毛蛋拿起一杯飲料,環視著這一張張熟悉而親切的麵孔,看著窗外“遇龍苑”星星點點的燈火,以及更遠處廠區依然亮著光芒的車間,心中感慨萬千,大聲說道:“來!咱們一起舉杯!為了咱們的新家!為了咱們的‘旭遇’!也為了咱們這幫一起扛過槍、一起分過房、以後還要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姐妹!”
“乾杯!”
所有人都笑著舉起了手中的杯子,連小希希也揮舞著胖乎乎的小手,發出“啊啊”的聲音,仿佛在附和。
清脆的碰杯聲在溫暖的燈光下回蕩,映照著每一張幸福而堅定的笑臉。
陳遇看著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滿了平靜而強大的力量。他知道,“安居”已然實現,而“樂業”的新征程,正等待著他們去共同開創。家的燈火,已然點亮,並將照耀著他們,走向更遠的未來。這燈火,是歸宿,是動力,更是他們所有奮鬥的意義所在。
喜歡重釣人生路請大家收藏:()重釣人生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