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的硝煙與斷竿的警鐘,如同兩劑猛藥,讓“旭遇”上下在榮耀之後,再次找回了創業初期的那份警醒與堅韌。陳遇提出的“價值堅守、精準打擊、生態賦能”策略,迅速轉化為各部門的具體行動。
“軒轅之翼”的上市計劃全麵提速。孫宇和李文博帶領團隊日夜奮戰,最終設計圖紙正式下發到王小虎的生產部。車間裡,改造完畢的生產線轟然啟動,經過特殊處理的高模量碳布在精密卷製機上層層纏繞,承載著“應力引導”理念的竿坯,在恒溫恒濕的固化爐中逐漸成形。王小虎幾乎住在了車間,拿著遊標卡尺和放大鏡,對每一支下線的竿坯進行嚴格檢查,確保萬無一失。
“遇哥!你看這接口!這漆水!絕對頂級!”王小虎拿著一支剛完成塗裝的“軒轅之翼”樣品,愛不釋手,黝黑的臉上滿是自豪的紅光,“比‘掠食者·破浪’又上了一個台階!重量還輕了十幾克!這要是在市場上,還不把那幫降價甩賣老款貨的給氣死!”
陳遇接過釣竿,輕輕一抖,那股凝練的力量感和清晰的傳導性,讓他也暗自點頭。這不僅僅是產品的升級,更是“旭遇”技術自信的體現。
周凱的宣傳攻勢同步展開。他沒有直接抨擊對手的降價行為,而是將焦點完全集中在“軒轅之翼”的技術突破和“綠色垂釣係統”的獨特價值上。
“是選擇過去的輝煌,還是擁抱未來的體驗?”——這句充滿哲思的廣告語,配合著“軒轅之翼”在極限測試中穩定表現的高速攝影畫麵,以及範·德·桑德使用“自然之息”在清澈溪流中暢快垂釣的影像,通過精心策劃的媒體渠道,精準投放到目標用戶群體。
同時,周凱策劃的“綠色垂釣體驗官”全球招募活動也火熱啟動,邀請釣友親身感受“軒轅之翼”與“自然之息”組合的魅力,並將體驗視頻分享到社交網絡。這種口碑營銷的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品牌的可信度和話題性。
市場部的同事則根據陳遇的“生態賦能”策略,迅速拿出了幾套捆綁銷售方案:“軒轅之翼”+“自然之息”基礎款+專用釣線組合的“競技先鋒套裝”;“掠食者·破浪”+“自然之息”路亞款+擬餌盒的“路亞探索套裝”等等。這些套裝價格經過精心測算,既體現了組合優惠,又保證了合理的利潤空間,更重要的是,向消費者傳遞了完整的解決方案理念。
就在“旭遇”積極應對價格戰,並憑借新產品和新理念穩住陣腳之際,培訓基地的少年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價值”與“成長”。
斷竿事件後的孫小海,仿佛變了個人。他不再抱怨訓練的枯燥,也不再盲目追求速度和力量。每天訓練結束後,他都會獨自加練半小時的基礎揮竿,對著牆上畫出的靶心,一遍遍地重複著程老爺子強調的“穩、準、柔”。他的動作越來越規範,心態也越來越沉靜。
李默則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對“自然之息”餌料的理解和應用上。他不僅跟著趙強學習配方原理,還拉著錢小磊,利用訓練間隙,在基地的小型模擬魚池裡,測試不同水情、魚情下,“自然之息”各種型號的狀態變化和誘魚效果,並詳細記錄數據。他那本厚厚的筆記本上,又增加了許多關於天然餌料實戰應用的寶貴心得。
“掠食者”戰隊的趙猛,在老韓教練的“魔鬼式”抗乾擾訓練下,操控擬餌的技巧越發精湛,心態也愈發沉穩。一次隊內模擬賽中,他甚至在對手故意製造噪音和水花乾擾的情況下,憑借一個極其逼真的“瀕死小魚”動作,成功誘騙一尾極其謹慎的大嘴黑鱸咬鉤,贏得了滿堂彩。
“旭日”戰隊的周小波,則在一次直播互動中,遭遇了線上黑粉的惡意挑釁,質疑“旭遇”戰隊全國賽的成績含金量,甚至嘲諷他們是“靠裝備堆出來的”。若是以前,周小波可能要麼情緒激動地反駁,要麼會陷入沮喪。但這一次,他對著鏡頭,露出了一個陽光淡定的笑容,沒有直接爭辯,而是說道:“裝備很重要,它是我們延伸的手臂和感知的觸角。但更重要的是手臂和觸角後麵的大腦和心。這位朋友如果有興趣,歡迎來我們基地實地看看,看看我們的隊員是如何訓練的,看看我們的裝備是如何在汗水中被駕馭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嘛!光敲鍵盤可釣不上來魚哦!”
他這番不卑不亢、又帶著點幽默的回應,反而贏得了更多觀眾的支持和好感,直播間的氣氛瞬間扭轉。下播後,周凱拍著他的肩膀,連聲稱讚:“小波,可以啊!現在有點大將之風了!這才配得上咱們‘旭日’戰隊的門麵!”
隊員們的成長,點點滴滴,都被教練們和陳遇看在眼裡。這支年輕的利劍,正在真正的淬火中,褪去青澀,展露鋒芒。
然而,商業競爭的殘酷性,遠超賽場。就在“軒轅之翼”即將正式鋪貨,“自然之息”量產準備就緒的關鍵時刻,張偉再次帶來了一個更具威脅的消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遇哥,情況有變。”張偉的聲音透過電話,帶著一絲前所未有的凝重,“我們剛剛收到消息,日利集團聯合‘巨物獵手’,已經正式向相關國際仲裁機構提起了訴訟,指控我們‘軒轅’係列以及‘應力引導’技術,侵犯了其某項‘碳纖維複合材料結構設計’的核心專利!”
“專利訴訟?”陳遇眉頭瞬間緊鎖。這比價格戰更凶狠,是直指技術根本的殺招。一旦對方在某個重要市場申請到臨時禁令,或者訴訟拖延下去,將對“旭遇”的國際化戰略和新品推廣造成致命打擊。
“他們選擇的時機非常刁鑽,就在我們新品上市前夜。”張偉補充道,“而且,他們似乎掌握了某種對我們不利的初步證據,或者至少是能混淆視聽的所謂‘證據’。”
會議室裡,剛剛因為新品順利推進而稍有緩和的氣氛,瞬間再次降至冰點。
“專利流氓!這是赤裸裸的訛詐!”毛蛋氣得一拳砸在桌子上,“看我們技術好了,市場要打開了,就來摘桃子?下作!”
孫宇臉色凝重,快速在電腦上檢索著相關信息:“對方指認的專利,我初步看了一下,是一項關於‘碳纖維層狀結構優化’的寬泛專利,申請時間很早,保護範圍界定非常模糊。但從法律文本上看,確實存在被他們用來做文章的空間。‘應力引導’理念雖然是我們獨創,但在具體結構實現上,很難完全避開所有曆史專利的覆蓋範圍,尤其是在對方故意擴大解釋的情況下。”
李文博補充道:“國際專利訴訟耗時漫長,費用高昂。即使我們最終能贏,這個過程本身就可能拖垮我們。而且,對方很可能在主要市場同時發起訴訟,讓我們疲於應付。”
林莉看著初步估算的訴訟費用和可能造成的市場損失,眉頭緊鎖:“這比價格戰的損失可能要大得多。我們必須儘快拿出應對策略。”
壓力,如同烏雲壓頂,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更加沉重。這不再是簡單的市場爭奪,而是關乎技術生命線和未來發展空間的生死之戰。
陳遇沉默著,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劃動。他的大腦飛速運轉,前世零散的關於國際商業和專利糾紛的記憶碎片,與今世所學的知識、所經曆的風浪不斷碰撞、融合。
突然,他劃動的手指停住了。一個在前世新聞中看到的、某中國家電企業應對類似專利圍剿的案例,閃過他的腦海。那家企業沒有選擇硬碰硬的法庭對抗,而是……
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看向孫宇和李文博:“孫宇,文博,我記得你們之前提過,我們在研發‘應力引導’係統時,為了解決那個微觀應力集中問題,嘗試過好幾種不同的內部網格構型,最終才確定了現在這個最優方案,對吧?”
孫宇愣了一下,隨即點頭:“是的,前後大概有七八種備選方案,有些因為性能不達標放棄了,有些因為工藝過於複雜成本太高也排除了。最終方案是平衡了性能、工藝和成本的產物。”
“那些被放棄的方案的設計圖紙和數據,都還保存著嗎?”陳遇追問。
“都在!研發記錄很完整。”李文博肯定地回答。
“好!”陳遇猛地站起身,之前的凝重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決斷和找到了破局關鍵的興奮,“他們不是告我們侵權嗎?那我們就給他們來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