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風起雲湧_重釣人生路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釣人生路 > 第267章 風起雲湧

第267章 風起雲湧(1 / 2)

省級“專精特新”和國家級“小巨人”培育企業的光環,如同給“旭遇”鍍上了一層金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和政策便利。園區門口那塊嶄新的牌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每天都有不少本地乃至外地的企業代表、政府人員前來參觀學習,毛蛋負責的對外接待部門忙得腳不沾地。

“哎呀,毛總!久仰久仰!你們‘旭遇’可是給咱們省裡爭光了!”一位來自鄰市的企業家握著毛蛋的手,熱情洋溢,“這‘專精特新’的路子,你們是怎麼走出來的?能不能傳授點經驗?”

毛蛋穿著筆挺的西裝,雖然心裡得意,但麵上還是保持著謙遜,打著哈哈:“王總您太客氣了!我們就是運氣好,趕上了好政策,加上兄弟們一條心,埋頭傻乾罷了!經驗談不上,互相學習,互相學習!”他一邊說著,一邊熟練地將人引向展示廳,嘴裡滔滔不絕地介紹著“旭遇”的發展曆程和產品理念,既突出了技術實力,又不忘強調社會責任比如安置下崗職工),聽得來訪者頻頻點頭。

內部員工更是士氣大振,走路都帶著風。食堂裡,毛鳳英和趙梅聽著工人們興高采烈地議論著“小巨人”的事情,臉上笑開了花。

“聽聽!咱們現在可是‘國家隊’的人了!”一個老師傅扒拉著飯,聲音洪亮。

“那可不!以前覺得在個釣具廠乾活沒啥,現在出去一說我在‘旭遇’,腰杆都挺得直!”另一個年輕工人附和道。

毛鳳英一邊給工人打菜,一邊樂嗬嗬地說:“都是大家夥努力的結果!今天加餐!紅燒肉管夠!”

“噢!毛姨萬歲!”食堂裡響起一片歡呼。

然而,在這片喧鬨的喜慶背後,陳遇和他的核心團隊卻絲毫不敢鬆懈。榮譽帶來的不僅是光環,更是聚焦在放大鏡下的壓力。

總裁辦公室內,陳遇正與孫宇、張偉、林莉開著小型碰頭會。

“吳教授那邊送檢的樣品和資料,有反饋了嗎?”陳遇問張偉。

張偉推了推眼鏡,搖頭:“還沒有。國家材料實驗室的檢測流程嚴謹,周期長,而且我們是匿名提交,對方是否需要聯係來源、如何驗證,都需要時間。暫時沒有消息。”

陳遇點點頭,這在他的預料之中。“瑞士那個標準研討會呢?日利那邊有什麼新動向?”

“他們遊說得很成功。”張偉調出幾份加密情報,“研討會的最新議程已經公布,‘環保與高性能釣具材料’專題討論組赫然在列,日利集團的馬庫斯·施耐德和‘阿爾法研究所’的一位資深研究員是主要發言者。議程明顯偏向於推廣等離子體技術體係,對我們的‘微弧氧化原位聚合’體係以及任何非等離子體路徑的技術,都設置了潛在的歧視性門檻。”

孫宇眉頭緊鎖:“這幾乎是把我們排除在對話之外了。如果我們無法參與進去,發出自己的聲音,等他們形成初步結論甚至推薦標準,我們再想推翻就難了。”

林莉擔憂地看向陳遇:“能不能通過省裡或者部裡的關係,爭取一個參會名額?哪怕隻是列席?”

陳遇沉吟道:“我讓毛蛋哥嘗試過聯係相關部門,但這種級彆的國際專業研討會,行政乾預的作用有限,主要看學術地位和技術影響力。我們‘旭遇’在國際標準製定領域,還是是個‘新麵孔’。”

一時間,辦公室裡的氣氛有些凝重。明明手握潛在的重大技術突破,卻因為資曆和話語權的缺失,可能被擋在遊戲規則的製定門外,這種憋屈感讓眾人心裡都憋著一股火。

就在這時,陳遇的座機響了起來,是前台轉接進來的一個外部電話。

“陳總,您好,我是《中國材料科學與技術》期刊的編輯部主任,李明。”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沉穩的男聲。

陳遇心中一動,《中國材料科學與技術》是國內材料領域的頂級權威期刊之一。他示意孫宇等人安靜,按下免提鍵:“李主任,您好,久仰大名。”

“陳總客氣了。”李明語氣帶著一絲欣賞,“我們最近收到一份非常有趣的匿名投稿,是關於一種基於生物質前驅體的新型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初步研究,性能數據相當驚人。審稿專家評價很高,認為其理念獨特,潛力巨大。我們經過多方打聽和初步核實,懷疑這項研究與貴公司,以及與中南大學的吳建國教授團隊有關。不知……是否方便確認?”

辦公室裡的幾人瞬間交換了眼神,心中都是一震!國家實驗室的反饋沒等到,頂級學術期刊卻先找上門來了!

陳遇迅速冷靜下來,謹慎地回答:“李主任,關於具體的研究項目,我需要與我們的技術團隊核實一下。不知您這邊對於這篇論文的發表,有什麼具體的想法?”

李明似乎聽出了陳遇的謹慎,笑道:“陳總請放心,我們期刊尊重研究者的匿名意願,也理解某些技術敏感期需要保密。我們聯係您,主要是出於兩方麵的考慮:第一,如果這項研究確實與‘旭遇’有關,我們希望能與貴公司建立更深入的聯係,未來在科研成果報道、技術前沿探討等方麵進行合作;第二,下個月在北京有一個由我們期刊主辦的‘前沿材料國際峰會’,屆時會有國內外眾多頂尖材料學家、包括幾位國際標準組織的資深專家參會。我們覺得,這項研究成果如果能在這樣的平台上進行適度的、非密級的交流展示,或許能引起更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對研究者本身和整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機會!陳遇、孫宇、張偉幾乎同時意識到了這一點!這可能是打破瑞士研討會僵局的一個突破口!通過頂級的學術平台發聲,引起國際標準組織內部有識之士的注意!

陳遇壓下心中的激動,語氣依舊平穩:“感謝李主任的賞識和邀請。這件事關係重大,我需要內部討論一下,儘快給您答複。”

“理解,靜候佳音。”李明客氣地掛了電話。

電話剛一掛斷,孫宇就忍不住站了起來,激動地說:“遇哥!這是個機會!《中國材料科學與技術》是國內頂尖期刊,他們主辦的峰會影響力很大!如果我們的研究成果能在那裡得到認可,就等於拿到了進入國際學術圈的敲門磚!”

張偉補充道:“而且,這是一個相對中立和專業的平台,比我們直接硬闖瑞士研討會更容易被接受。可以通過學術交流,間接影響標準製定的討論。”

林莉也表示支持:“如果能借此提升我們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對品牌形象和應對當前的各種質疑都有好處。”

陳遇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他當機立斷:“乾!孫宇,你立刻和吳教授溝通,征求他的意見。如果吳教授同意,我們就以聯合課題組的名義,在不涉及最核心工藝細節的前提下,準備一份用於峰會交流的報告。重點展示我們新材料的宏觀性能優勢、環保特性以及潛在的應用前景。偉哥,協助做好信息保密和披露範圍的界定。莉莉,協調資源,確保這次交流活動的後勤保障。”

“明白!”三人齊聲應道,鬥誌昂揚。

新的戰略方向確定,眾人立刻分頭行動。陳遇則把毛蛋叫了進來,將情況簡單說明後,吩咐道:“毛蛋哥,對外宣傳上,可以適當釋放一些信號,比如‘旭遇’在新型環保材料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將受邀參加頂級學術會議等等,提前預熱,拉升期待,也回應一下日利那邊對我們‘技術含金量’的質疑。注意分寸,不要過度吹噓,留有餘地。”

“交給我!保證辦得漂漂亮亮!”毛蛋拍著胸脯,信心滿滿地出去了。

就在公司層麵為即將到來的國際峰會緊鑼密鼓地準備時,培訓基地裡,一股暗流也在湧動。

“掠食者”戰隊即將出征一場在雲南撫仙湖舉行的國際路亞大獎賽,這是他們繼琵琶湖之後,再次在國際賽場上亮相,意義非凡。然而,就在賽前適應性訓練的關鍵時期,隊內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

問題出在孫小海身上。琵琶湖的第四名和後續程老爺子的敲打,讓他沉穩了一段時間,但年輕人爭強好勝的心性並未完全磨平。隨著新一批搭載了“盾”塗層的“掠食者·破浪”發到隊員手中,孫小海發現,趙猛和劉星對那幾支標注了“特調”字樣的釣竿似乎格外偏愛,那幾支竿子的調性和手感據說經過孫宇的親自微調,更適合撫仙湖那種水深、魚個體大的環境。

孫小海心裡有些不平衡了。他覺得自己的技術並不比劉星差,為什麼“特調”竿輪不到自己?是不是教練組覺得自己不如劉星可靠?這種猜忌像種子一樣在他心裡發芽,訓練時開始有些急功近利,總想用更冒險的動作證明自己,反而導致了幾次不該有的失誤。

“小海!你今天怎麼回事?那個標點明顯有暗樁,你還硬往裡懟?!嫌擬餌多是吧?”老韓教練的咆哮聲在訓練池邊炸響。

孫小海低著頭,抿著嘴不說話,手指緊緊攥著釣竿。

趙猛看不過去,甕聲甕氣地說:“小海,穩著點來!撫仙湖的魚賊得很,你越急它越不咬鉤!”

劉星也拍了拍他肩膀:“是啊小海,按節奏來,彆想太多。”

他們不安慰還好,一安慰,孫小海反而覺得他們是在看自己笑話,是在炫耀他們拿到了“特調”竿。他猛地甩開劉星的手,梗著脖子道:“我知道怎麼釣!不用你們教!”

說完,竟收起釣竿,扭頭就走,把老韓教練和隊友們都晾在了原地。

“嘿!你這小子!反了你了!”老韓教練氣得吹胡子瞪眼,就要追上去。

一直在一旁默默觀察的程老爺子攔住了他,搖了搖頭:“讓他自己冷靜一下。心魔還需心藥醫,強壓沒用。”

秦老爺子慢悠悠地歎了口氣:“這孩子,聰明是聰明,就是這心啊,像湖麵的浮萍,還沒紮下根呐。”

晚上的隊內總結會,孫小海以身體不適為由沒有參加。會議氣氛有些沉悶。

李默第一個開口,語氣一如既往的平靜:“小海可能有點想法。我覺得,裝備固然重要,但關鍵還是用裝備的人。‘特調’竿也好,普通版也好,到了水裡,考驗的還是我們的判斷和操控。”

趙猛撓了撓頭:“俺就是個粗人,沒想那麼多。竿子順手就用,不順手就磨合。遇哥和孫工給的東西,肯定都是好的,用不好是俺自己的問題。”

劉星則有些無奈:“我沒想到小海會這麼在意‘特調’竿的事情。其實我那支也就是微調了一下拋投重心,更適合我個人的發力習慣而已,並不是性能上有多大提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老韓教練黑著臉:“我看就是慣的!成績剛有點起色,就開始挑三揀四!一點團隊精神都沒有!撫仙湖的比賽還想不想打了?”

程老爺子撚著胡須,緩緩道:“猛子的話糙理不糙。裝備是死物,人是活的。真正的強者,不是靠裝備堆出來的,而是能把手中裝備的性能發揮到極致,甚至超越裝備本身局限的人。”他看向李默,“默小子,你用的也是普通版,為何每次訓練數據都那麼穩定?”

李默想了想,回答:“我可能更習慣去適應裝備,找到它最佳的發力點和反饋區間,而不是讓裝備來適應我。我覺得,每支竿子都有自己的‘性格’。”

“沒錯!”程老爺子讚許地點點頭,“讀水,讀魚,也要讀你手中的竿。了解它,信任它,它才會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最堅定的回應。小海現在,就是隻看到了竿子的‘差彆’,沒看到人與竿的‘融合’。這個問題不解決,給他再好的裝備也白搭。”

秦老爺子接口道:“明天不是休息嗎?老程,咱倆帶這幫小子,去附近那個野塘玩玩?換個環境,鬆鬆弦。”

程老爺子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笑意:“好主意。”

第二天,程老爺子和秦老爺子果然帶著“掠食者”和“遇龍”戰隊的隊員們,來到了距離基地幾十裡外的一處幾乎無人管理的野塘。這裡水草叢生,地形複雜,水裡的魚都是土生土長的“野路子”,警惕性極高,遠比訓練池和標準賽場的魚難釣。

老爺子們的要求很簡單:不用任何商品餌,就地取材,自己想辦法弄餌料,目標魚不限,比誰先開張,比誰的魚獲最“特彆”。

這下可熱鬨了。

趙猛擼起袖子就去挖蚯蚓,結果挖了一手泥,蚯蚓沒幾條,還被不知名的小蟲咬了包,嗷嗷直叫。

劉星試圖用路亞竿掛草葉模擬昆蟲,動作倒是優美,可惜水裡的魚根本不買賬。

李默則安靜地觀察著水邊,摘了幾種野果,又撿了些小螺螄,小心翼翼地掛上鉤,耐心地守在一個入水口。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