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強烈的、關於存在、科技與文明本質的科學與哲學思辨,如同無形的風暴,席卷了在場的每一個人,也必將席卷全球。
科技的邊界在哪裡?當人類掌握了足以改天換地的力量,如何避免成為力量的奴隸,而非主人?
“意識上傳”、“數字永生”真的是文明的終極歸宿嗎?脫離了肉體桎梏的意識,是否還是“我”?當億萬意識彙聚成洪流,是否反而會失去個體的意義和存在的根基,最終引發無法預料的災難?
鈞天文明過分依賴外物戴森雲、黑洞能量、意識數據化)而忽視了自身與宇宙的和諧共生、對自然法則的敬畏,這是否是高度發達文明難以逃脫的陷阱?
人類,剛剛用河圖洛書的古老智慧結合尖端科技,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這似乎又昭示著另一條道路:理解宇宙的深層法則道),而非僅僅駕馭其表象之力術),在敬畏中尋求和諧共生,才是文明延續的基石。
全息影像緩緩淡去,最後歸於虛無。隻留下那低沉、哀傷的梵唱之音,依舊在天地間回蕩,如同鈞天玄女跨越無儘時空,為自身文明的消亡,也為那無數步入永暗的靈魂,唱響的悲歌。
指揮中心內外,一片死寂。剛才劫後餘生的狂喜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震撼、悲涼與徹悟。
那低沉、哀傷的梵唱之音,如同鈞天玄女跨越無儘時空的悲泣,依舊在天地間沉重地回蕩,訴說著一個輝煌紀元湮滅的無限蒼涼。
就在這沉重的靜默與哀傷的梵唱交織彌漫,幾乎要壓垮所有人心靈的刹那——
嗡……
那回蕩了不知多少歲月、貫穿了人類遭遇“羲和”以來所有危機與掙紮的青銅梵唱,其哀傷的尾音,如同被一隻無形的手輕輕撚住。
聲音,戛然而止。
不是漸弱,不是消散,而是毫無征兆地、徹底地消失了。
仿佛一曲挽歌終於唱儘了最後一個音符,又仿佛一個傾訴了億萬年的靈魂,終於得到了傾聽與理解,歸於永恒的安寧。
這突如其來的絕對靜默,比之前任何轟鳴或哀鳴都更加震撼!它像一道無形的衝擊波,瞬間掃過整個二裡頭基地,掃過每一個沉浸在悲愴與思考中的人!
所有人都下意識地屏住了呼吸,心臟仿佛在瞬間停跳了一拍。
空氣凝固了,時間也仿佛停滯了。這絕對的寂靜,比剛才震耳欲聾的影像和哀傷的梵唱,更能傳遞出一種難以言喻的、來自宇宙尺度的寂寥與終結感。仿佛整個天地,都在為那逝去的文明默哀。
緊接著,一種更深的、源自靈魂的明悟,如同破曉的曙光,在這絕對的寂靜中悄然升起。
她聽見了。
她知道了。
她的悲歌,終於被理解,被銘記。
這停止的梵唱,是鈞天玄女——羲和——跨越時空的傾訴,在得到人類文明對其終局命運的深刻認知與反思後,終於畫上的休止符。
它不是一個結束的信號,而是一個沉重的交接。它意味著鈞天紀元的故事真正落幕,其留下的警示、遺產包括那危險的黑洞與平衡裝置),以及關於文明存續的終極拷問,正式移交到了人類的手中。
在這片由悲愴、警示和新生希望共同編織的、令人窒息的寂靜中,司星墟緩緩鬆開了緊握的拳頭,深深吸了一口仿佛蘊含著宇宙塵埃的空氣。
他感受到的不再僅僅是寒意,還有一種沉甸甸的責任,以及……一種奇特的平靜。
他握緊了時昭玥的手,兩人相視,眼中映照著彼此,也映照著窗外那片深邃的、星光開始重新閃爍的夜空。沒有言語,卻勝過千言萬語。
聞闕肅立著,對著那尊在靜默中顯得更加巍峨、也更加孤寂的青銅巨人,鄭重地、緩緩地鞠了一躬。這一躬,是向消逝的鈞天文明致哀,是向警示者羲和致敬,更是人類文明對自身未來的莊重承諾。
“我們活下來了,”司星墟的聲音終於劃破這神聖的寂靜。聲音不高,卻異常清晰、沉穩,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在每個人心湖蕩開漣漪,“但這,隻是開始。鈞天的教訓,就在這剛剛降臨的靜默裡。”
他抬頭,目光穿透基地穹頂,投向浩瀚無垠、星光璀璨的宇宙深空。青銅巨人沉默矗立,頭頂的黑洞戴森雲在引力平衡裝置的維係下穩定運行,如同一個被馴服卻依然蘊含無限奧秘與危險的宇宙奇觀——人類從上一個紀元繼承的、沉甸甸的遺產。
“梵唱已息,警鐘長鳴。”司星墟的聲音帶著穿透時空的力量,“如何運用這力量?如何理解河圖洛書所點亮的、更深層的宇宙秩序?如何讓人類文明在敬畏中前行,在平衡中發展,避免重蹈那無聲湮滅的覆轍……這是我們每一個科學工作者的責任……”
他頓了頓,每一個字都如同銘刻在這寂靜的宇宙幕布之上:
“我們,才剛剛踏上這條認識自我、認識宇宙、尋求與萬物和諧共存的……真正的‘問道’之路。”
星光灑落,靜默如淵。青銅巨人無言,黑洞幽邃。但在這片承載了太多悲歡與思考的土地上,一個新的文明紀元,已在無聲的警醒與沉重的責任中,悄然拉開了序幕。
而在洛陽的博物館深處,青銅渾天儀的倒計時,依然在無聲流淌。
本卷終)
喜歡有始請大家收藏:()有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